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露了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及應用其的數控機床,所述自動送料裝置包括一定位裝置、一動力裝置、一與動力裝置連接的送料件以及一置料裝置,所述置料裝置朝向送料件的一側設置有連通孔,所述送料件與所述連通孔相通,所述動力裝置與置料裝置連接于定位裝置,如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保證待加工產品裝夾到位,從而能保證產品的尺寸要求;而且可連續加工,還能保證速度;一個操作員可一次操作多臺設備,從而生產效率高;此外,不用人工裝夾,還能避免人工受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數控機床,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及應用其的數控機床。
技術介紹
數控機床在加工產品時,產品需要進行送料與定位,現有的做法是通過人工用手將產品送到數控機床的夾頭中,這樣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人工工作時間久了,一是很難準確每次都將產品送到夾頭的規定位置,從而導致加工的產品裝夾不到位,使得產品尺寸達不到要求;此外,人工工作容易疲勞,而且速度不能保證,從而會使得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及應用其的 數控機床,其能保證加工產品的尺寸要求,而且生產效率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包括一定位裝置、一動力裝置、一與動力裝置連接的送料件以及一置料裝置,所述置料裝置朝向送料件的一側設置有連通孔,所述送料件與所述連通孔相通,所述動力裝置與置料裝置連接于定位裝置。所述置料裝置包括一彈夾套,所述彈夾套包括一主體以及設置于主體上方的頂板,所述主體一側設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壁下端設置有所述連通孔。所述置料裝置還包括一設置于所述彈夾套容置槽內的第一撥動件以及設置于第一撥動件與彈夾套頂板之間的第一彈簧。所述置料裝置與定位裝置通過一固定裝置連接,所述置料裝置與固定裝置可拆連接,所述固定裝置連接于定位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一定位套、一設置于定位套上端一側的定位塊、一與定位塊連接的第二撥動開關、一設置于定位塊一側的固定塊以及設置于第二撥動開關與固定塊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定位套設置有供容納彈夾套下端的一容置空間,所述彈夾套容置槽底壁上設置有供第二撥動開關一端插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裝置包括一相互連接的上下調節板以及左右調節板,所述動力裝置與置料裝置連接于上下調節板。所述上下調節板朝向左右調節板的一側設置有燕尾槽,對應的,所述左右調節板朝向上下調節板的一側設置有凸臺,且左右調節板下端也設置有燕尾槽。所述動力裝置為一氣缸,所述送料件為與氣缸連接的活塞桿或者與氣缸軸固接的頂針。一種數控機床,包括一工作臺面、一夾頭、一控制裝置、刀具,還包括所述的自動送料裝置,所述自動送料裝置的定位裝置與工作臺面連接。所述自動送料裝置與定位裝置的左右調節板連接,對應左右調節板下端的燕尾槽,所述工作臺面上端也設置有凸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能保證待加工產品裝夾到位,從而能保證產品的尺寸要求;而且可連續加工,還能保證速度;一個操作員可一次操作多臺設備,從而生產效率高;此外,不用人工裝夾,還能避免人工受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數控機床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數控機床側面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自動送料裝置剖面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數控機床爆炸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3所述,本技術自動送料裝置包括一定位裝置I、一動力裝置2、一與動力裝置2連接的送料件3以及一置料裝置4,所述置料裝置4朝向送料件3的一側設置有連通孔414,所述送料件3與所述連通孔414相通,所述動力裝置2與置料裝置4連接于定位裝置I。如圖4所示,所述定位裝置I包括一相互連接的上下調節板11以及左右調節板12,且上下調節板11能相對左右調節板12上下移動。其中,所述上下調節板11包括一本體111以及連接于本體111 一端的固定板112,所述上下調節板本體111與固定板112的一側一起共同形成一燕尾槽113,且燕尾槽113朝向左右調節板12,也就是說,所述上下調節板11朝向左右調節板12的一側設置有燕尾槽113。所述左右調節板12包括一連接板121以及設置于連接板121下端的底板122,所述連接板121朝向上下調節板11的一側設置有與上下調節板11燕尾槽113相匹配的凸臺123,也即是說,所述左右調節板12朝向上下調節板11的一側設置有與上下調節板11燕尾槽113相匹配的凸臺124 ;所述底板122包括相互連接的底板本體1221以及與底板本體1221連接的固定件1222,所述底板本體1221與固定件1222連接后,下端共同形成一燕尾槽124,即底板122下端設置有燕尾槽124,也即是說,所述左右調節板12下端設置有燕尾槽124。組裝的時候,所述左右調節板12的凸臺123推入上下調節板11的燕尾槽113內,從而所述上下調節板11與左右調節板12連接且能相對上下移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裝置2為一氣缸,所述送料件3為與氣缸連接的活塞桿或者與氣缸軸固接的頂針。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動力裝置2也可為電機等有同樣功能的公知裝置。如圖1、4所示,所述動力裝置2通過一定位板5連接于定位裝置I。所述動力裝置2固連接于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連接于定位裝置1,具體的說,所述動力裝置2通過螺絲51固定連接于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通過螺絲(圖未示)固定連接于定位裝置I的上下調節板11。所述定位板5中間設置有通孔52,以供送料件3穿過。如圖1、3、4所示,所述置料裝置4包括一彈夾套41、一第一撥動件42以及一第一彈簧43。所述彈夾套41包括一主體411以及設置于主體411上方的頂板4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板412通過螺絲固定于主體411上方,在其他實施例中,頂板412可以是與主體411 一體成型。所述主體411 一側設置有容置槽413以容納待加工產品6,主體411另一側即容置槽413底壁下端設置所述連通孔414,且容置槽413底壁還設置有定位孔415。所述第一撥動件42設置于主體411容置槽413內,較佳地,所述第一撥動件42 —端突出于主體411容置槽413外,所述第一彈簧43設置于第一撥動件42上端與彈夾套41頂板412之間。往主體411容置槽413內放待加工產品6,使得待加工產品6逐一上下排列于主體411容置槽413內,且待加工產品6 —端會突出于主體411容置槽413外,且最下端的待加工產品6另一端朝向彈夾套41的連通孔414 (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撥動件42下端抵靠產品,在第一彈簧43的作用下,待加工產品6 —直受到往下的壓力,從而當最下面的待加工產品6被頂出去之后,上面的待加工產品6往下移動,如此,彈夾套41容置槽413最下端的每一次個待加工產品6都能移動到彈夾套41容置槽413的最下端而被頂出去加工。在往彈夾套41里裝待加工產品6時,往上撥動第一撥動件42即可。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置料裝置 4可以只包括一彈夾套41,也就是說不設置第一撥動件42與第一彈簧43,如此在加工的時候,待加工產品6可以利用重力往下移動。如圖1、3、4所述,所述置料裝置4與定位裝置I通過一固定裝置7連接,所述置料裝置4與固定裝置7可拆連接,固定裝置7連接于定位裝置I。所述固定裝置7包括一定位套71、一設置于定位套71上端一側的定位塊72、一與定位塊72連接的第二撥動開關73、一設置于定位塊72 —側的固定塊74以及設置于第二撥動開關73與固定塊74之間的第二彈簧75。所述定位套71包括一本體711以及自本體711往一側延伸的連接部712,其中,所述定位套71本體711上端一側往下開口形成一容置空間713以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送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裝置、一動力裝置、一與動力裝置連接的送料件以及一置料裝置,所述置料裝置朝向送料件的一側設置有連通孔,所述送料件與所述連通孔相通,所述動力裝置與置料裝置連接于定位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苗青,劉勤,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錦翔盛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