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遙控后視鏡的驅動裝置,其在鏡線束的中途無需將2個電機的端子彼此短路的接頭部并能將短路部位配置在鏡裝置外部。鏡線束(64)具有分別連接于2個鏡面角度調節用電機(60、62)的4個端子的4根電線(66~69)。鏡線束(64)穿過鏡殼體(54)、鏡座(52)向車體內(86)引導。車體內(86)設有鏡開關電路(46)。從該電路(46)引出向電機(60、62)供給驅動電力的3根電線(107~109)。4根電線(66~69)和3根電線(107~109)用車體內連接器(92)相互連接。此時2根電線(67、68)共同連接于1根電線(108),2根電線(66、69)個別連接于2根電線(107、109)。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向電機供給驅動電力的驅動裝置,其中,所述電機是在電動調節鏡面角度的車輛用遙控后視鏡中鏡面角度調節用致動器(以下稱為“致動器”)的電機,是在鏡線束的中途不需要用于將2個電機的端子彼此短路的接頭部,并能把短路部位配置在鏡裝置的外部的驅動裝置。此外,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該驅動裝置的遙控后視鏡的裝配方法。
技術介紹
遙控后視鏡的致動器具有用于調節鏡面的垂直方向角度的電機和用于調節水平方向角度的電機。向這2個電機供給驅動用電力的供電電路,具有與2個電機的各自一方的端子分別地連接的2根電線和共同連接于2個電機的各自另一方的端子而將該另一方的端子彼此短路的I根電線共計3根電線,該供電電路是把這3根電線和在車體側鋪設的3根電線通過連接器相互連接而構成的(參照下述專利文獻I的圖8)。·作為把I根電線共同連接于2個電機的另一方的端子的結構,有下述專利文獻I的圖10中記載的結構。這一結構不于圖13。圖13 (A)表不右車門后視鏡。車門后視鏡10的殼體11中內置有致動器12。致動器12中內置有2個電機14、16。電機14、16之一方的端子連接有2根長電線18、20。電機14、16之另一方的端子連接有2根短電線22、24。電線22、24的端部在連接點P處共同連接有另外預備的I根電線26。如此由3根電線18、20、26集結后束起的鏡線束28經由車門后視鏡10的鏡座30被向車體側引導。車體側的駕駛席附近配設有駕駛員對鏡面角度進行遠程(遙控)操作用的鏡面角度調節操作件32。從鏡面角度調節操作件32引出有把3根電線34、38、36束起而成的車體線束40。鏡線束28和車體線束40通過連接器42相互連接,由此,兩線束28、40的電線18、34彼此,電線20、36彼此,電線26、38彼此被分別連接。即使遙控后視鏡使用同一型式的致動器的場合,由于左、右后視鏡的差異或者車型的差異,也有使電機短路的端子不同的場合。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上述圖13的車門后視鏡中,(A)的右后視鏡把電線22、24彼此在連接點P處共同連接于電線26,而(B)的左后視鏡把電線22、20彼此在連接點Q處共同連接于電線26。連接點P、Q處的電線彼此的連接一般是用接頭(壓接端子)進行的。即,把要相互連接的3根電線的頂端部的包覆剝開使導線露出,以I個接頭3 口、把該露出的導線彼此壓接而使其相互接合,然后以塑料條帶把該接合部分包覆起來構成了接頭部。在鏡線束的中途構成接頭部的作業是以手工作業進行的,因此生產率很差。作為在鏡線束的中途不需要接頭部的遙控后視鏡,有專利文獻I的圖I中記載的后視鏡(以下,括號內的附圖標記表示專利文獻I中標出的標記)。這種遙控后視鏡中,在為了把鏡線束連接到致動器(18)而在鏡線束的靠致動器側的端部安裝的致動器連接器(36)內,配置了使電機(20、22)的端子短路的結構。即,預備2種導體(64、66),把這2種導體(64、66)收容在致動器連接器(36)內以使2根電線彼此短路,通過把這些導體(64、66)中的任意一個收容在致動器連接器(36)內等方法,能切換把電機(20、22)短路的端子。作為在鏡線束的中途不需要接頭部的其它遙控后視鏡,有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遙控后視鏡(以下,括號內的附圖標記表示專利文獻2中標出的標記)。這種遙控后視鏡是在致動器(5 )內收容了連接器(36 )。連接器(36 )具有3個電源側端子(37、38、39 )和分別把該3個電源側端子(37、38、39 )中的個別的I個導通的3個電機側端子(40、41、42 )。2個電機(Ml、M2)之一方的端子(44、52)通過個別的電線(45、53)連接于連接器(36)的個別的電機側端子(40、42),2個電機(Ml、M2)之另一方的端子(47、50)通過個別的電線(48、51)共同連接于連接器(36)的剩下的I個電機側端子(41)。連接器(36)的3個電源側端子(37、38、39)露出在致動器(5)的盒體(15)的外部。鏡線束(61)是把3根電線束起而構成的,這3根電線的頂端部連接有I個耦合器(60)。通過把此耦合器(60)連接到露出在致動器(5)的盒體(15)外部的連接器(36)的電源側端子(37、38、39),鏡線束(61)的3根電線分 別與連接器(36)的3個電源側端子(37、38、39)中的個別的I個導通。鏡線束(61)的另一端側通過車門后視鏡的鏡座(I)被向車體側引導。作為在鏡線束的中途不需要接頭部的其它遙控后視鏡,有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遙控后視鏡(以下,括號內的附圖標記表示專利文獻3中標出的標記)。這種遙控后視鏡是在致動器(A)內收容了連接器(20)。連接器(20)具有3個電源側端子(雌端子)(23a、23b、23c)和4個電機側端子(雌端子)(22a、22b、22c、22d)。連接器(20)內收容有把2個電源側端子(23a、23c)和2個電機側端子(22a、22c)分別地連接的導電體(24a、24c),和把剩下的I個電源側端子(23b)和剩下的2個電機側端子(22b、22d)共同連接的導電體(24b、24d、24e)。連接器(20)在其4個電機側端子(22a、22b、22c、22d)中分別地插入2個電機(10A、10B)的所有4個端子(雄端子)(13Aa、13Ab、13Ba、13Bb)從而得以安裝支承于該2個電機(IOAUOB)0另一方面,鏡線束(30)是把3根電線(31a、31b、31c)束起而構成的,在這3根電線(31a、31b、31c)的端部連接有個別的端子(雄端子)(33a、33b、33c)。這3個端子(33a、33b,33c)安裝于I個連接器(32)。連接器(32)將其3個端子(33a、33b、33c)插入到連接器(20)的3個電源側端子(23a、23b、23c)中,從而得以安裝支承于該連接器(20),由此,鏡線束(30)的3根電線(31a、31b、31c)分別與連接器(20)的3個電源側端子(23a、23b、23c)中的個別的I個導通。鏡線束(30)通過后視鏡的鏡座被向車體側引導。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4-66892號公報(圖I、圖8、圖10)專利文獻2 :日本實開平6-3738號公報(圖I、圖7、圖8)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6-88788號公報(圖3)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上述專利文獻I的圖I和專利文獻2、3中記載的遙控后視鏡,雖然在鏡線束的中途不需要接頭部,但無論是哪一個,其短路部位都在鏡裝置內。因此在把致動器及鏡線束組裝到鏡裝置中之前需要先使短路結構完工。這樣一來,即便是如前所述使用同一型式的致動器的場合,使電機短路的端子也因左、右后視鏡的差異和車型的差異而不同,因此導致把短路端子錯誤地組裝到鏡裝置中,在其后的動作確認測試中明確了該錯誤的場合,必須把鏡裝置拆開,對短路結構進行修正之后重新裝配,修正作業很麻煩。此外,在使致動器及鏡線束通用于左、右后視鏡間或者不同車型間的場合,在組裝到鏡裝置中之前,也需要按照左、右后視鏡或者按照車型來預備完成了短路結構的致動器和鏡線束的組合,進行分類管理,管理起來很麻煩。本專利技術是著眼于上述問題點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遙控后視鏡('J ^^ ^ ^ 7 -)的驅動裝置,S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遙控后視鏡的驅動裝置,其是對具有內置有2個直流電機以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電動調節鏡面角度的鏡面角度調節用致動器的車輛用遙控后視鏡的所述2個電機供給驅動電力的裝置,其中,該遙控后視鏡驅動裝置具有如下各部分而構成:鏡線束,該鏡線束具有分別連接于所述2個電機的4個端子的4根電線,并且從所述遙控后視鏡的鏡殼體內穿過鏡座而向車體內鋪設;車體線束,該車體線束具有第1電線、第2電線、第3電線這3根電線,且鋪設在車體內;鏡開關電路,該鏡開關電路配設在車體內,其分別連接所述車體線束的3根電線的電源側端部,根據由使用者進行的鏡面角度調節操作件的鏡面角度調節操作,對該3根電線中的第1電線和第2電線間或第1電線和第3電線間選擇性地且極性可逆地進行切換而施加電機驅動電壓;和車體內連接器,該車體內連接器是將所述鏡線束的4根電線和所述車體線束的3根電線相互連接起來的連接器,具有鏡線束側部分和車體線束側部分,其中所述鏡線束側部分用于安裝所述鏡線束的4根電線的端子接頭,所述車體線束側部分用于安裝所述車體線束的3根電線的端子接頭,該車體內連接器在將該鏡線束側部分和該車體線束側部分相互連結起來的狀態下構成導電路,在該導電路中,所述鏡線束的4根電線的4個端子接頭中的2個共同連接于所述車體線束的第1電線的端子接頭,剩下的2個分別連接于所述車體線束的第2電線、第3電線。...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本宮正宏,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村上開明堂,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