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用于固定定模型芯的定模板、動模型芯、用于固定動模型芯的動模板和動?;瑝K;所述定模型芯與動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模滑塊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和動模板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角度塊、定距拉桿、油缸支撐板和油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普通的油缸即可以實現滑塊抽芯工作,省去了進口帶自鎖功能的油缸所帶來的采購成本,縮短了模具的生產周期,還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緊湊、動作可靠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進行抽芯的模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具結構
,具體涉及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有些滑塊的設計是為了在注塑時不變形,嵌入產品中來定位的,這樣的模具在使用時就需要先抽滑塊再開模,這時普通的滑塊抽芯機構是不能完成的,因為我們必須使模具分型面在打開前滑塊插入產品內的那部分先抽出來,普通的抽芯機構在沒開分型面時是不能使滑塊向外抽的。這樣的結構必須使用帶自鎖功能的油缸,而帶自鎖功能的油缸是非常最貴的,它的價格是普通油缸的幾百倍,國內也很少有廠家能生產這種油缸,一般都是國外進口的,采購周期也很長。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用于注塑產品倒扣成型的模具,該新型用于注塑產品倒扣成型的模具能解決現有技術中因模具內空間有限,致使注塑產品倒扣不容易成型的限制問題,可以有效的節省模具空間,減小模具尺寸,提聞注塑廣品生廣時的穩定率。為達到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用于固定定模型芯的定模板、動模型芯、用于固定動模型芯的動模板和動模滑塊;所述定模型芯與動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瑝K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和動模板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角度塊、定距拉桿、油缸支撐板和油缸;所述油缸支撐板通過螺釘固定在動模板上;所述油缸固定于油缸支撐板上;所述油缸的抽芯軸穿過油缸支撐板與角度塊連接;所述角度塊的斜面上設置有斜槽;所述第一鎖緊塊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定模板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二鎖緊塊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動模板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一鎖緊塊和第二鎖緊塊的內側上均設置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與角度塊的斜槽相互匹配卡固連接;所述定距拉桿穿過角度塊與動?;瑝K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角度塊上設置有過孔,定距拉桿通過過孔與動?;瑝K連接。綜上所述,本技術所提供的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I、本技術采用普通的油缸即可以實現滑塊抽芯工作,省去了進口帶自鎖功能的油缸帶來的采購成本,縮短了模具的生產周期。2、還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緊湊、動作可靠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進行抽芯的模具。附圖說明圖I為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定模板;2、定模型芯;3、動模型芯;4、動模板;5、產品;6、動模滑;7、角度塊;8、油缸支撐板;9、油缸;10、定距拉桿;11、第一鎖緊塊;12、第二鎖緊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地描述如圖所示,該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2、用于固定定模型芯2的定模板I、動模型芯3、用于固定動模型芯3的動模板4和動?;瑝K6 ;所述定模型芯2與動模型芯4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瑝K6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I和動模板4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11、第二鎖緊塊12、角度塊7、定距拉桿10、油缸支撐板8和油缸9 ;所述油缸支撐板8通過螺釘固定在動模板4上;所述油缸9固定于油缸支撐板8上;所述油缸9的抽芯軸穿過油缸支撐板8與角度塊7連接;所述角度塊7的斜面上設置有斜槽;所述第一鎖緊塊11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定模板I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二鎖緊塊12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動模板4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一鎖緊塊11和第二鎖緊塊12的內側上均設置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與角度塊7的斜槽相互匹配卡固連接;所述定距拉桿10穿過角度塊7與動?;瑝K6連接。優選地,所述角度塊7上設置有過孔,定距拉桿10通過過孔與動?;瑝K6連接。先根據產品確定動模滑塊的大小以及抽芯距離;再根據動?;瑝K6確認鎖緊塊的大小以及需要向內運動的距離。工作原理當型腔內的產品5注塑成型后,由于動模滑塊6有一部分區域是插入產品5內的,必須把插入產品5內的這部分抽出來后才能開分型面。在油缸9的作用下,角度塊7將向后退,角度塊7上的斜度面將給鎖緊塊一個向內運動的力,使兩塊鎖緊塊同時向內運動,當角度塊7運動到距離S時,兩個鎖緊塊完全從鎖緊槽脫離出來,此時油缸9將帶著角度塊7,鎖緊塊,動?;瑝K6 —起向后運動,直到動模滑塊6完全抽出產品5區域,然后在打開分型面。合模時,先合分型面,然后在油缸9的作用力下,角度塊7,鎖緊塊,動模滑塊6一起向內運動,當動模滑塊6回位后,在油缸9力的作用下,角度塊7繼續向內運動,迫使鎖緊塊向上下張開,插入鎖緊槽內鎖緊滑塊。綜上所述,利用本技術所提供的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是采用普通的油缸即可以實現滑塊抽芯工作,省去了進口帶自鎖功能的油缸所帶來的采購成本,縮短了模具的生產周期,還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緊湊、動作可靠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進行抽芯的模具。雖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2)、用于固定定模型芯(2)的定模板(I)、動模型芯(3 )、用于固定動模型芯(3 )的動模板(4)和動模滑塊(6 );所述定模型芯(2 )與動模型芯(4)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模滑塊(6)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I)和動模板(4)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11)、第二鎖緊塊(12)、角度塊(7)、定距拉桿(10)、油缸支撐板(8)和油缸(9);所述油缸支撐板(8)通過螺釘固定在動模板(4)上;所述油缸(9)固定于油缸支撐板(8)上;所述油缸(9)的抽芯軸穿過油缸支撐板(8)與角度塊(7)連接;所述角度塊(7)的斜面上設置有斜槽;所述第一鎖緊塊(11)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定模板(I)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二鎖緊塊(12 )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動模板(4)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一鎖緊塊(11)和第二鎖緊塊(12)的內側上均設置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與角度塊(7)的斜槽相互匹配卡固連接;所述定距拉桿(10)穿過角度塊(7)與動?;瑝K(6)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塊(7)上設置有過孔,定距拉桿(10)通過過孔與動模滑塊(6 )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用于固定定模型芯的定模板、動模型芯、用于固定動模型芯的動模板和動?;瑝K;所述定模型芯與動模型芯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模滑塊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和動模板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第二鎖緊塊、角度塊、定距拉桿、油缸支撐板和油缸。本技術采用普通的油缸即可以實現滑塊抽芯工作,省去了進口帶自鎖功能的油缸所帶來的采購成本,縮短了模具的生產周期,還具有占用空間小、結構緊湊、動作可靠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進行抽芯的模具。文檔編號B29C45/26GK202764133SQ201220377430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日專利技術者江永良 申請人: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滑塊鎖緊機構的模具,包括定模型芯(2)、用于固定定模型芯(2)的定模板(1)、動模型芯(3)、用于固定動模型芯(3)的動模板(4)和動模滑塊(6);所述定模型芯(2)與動模型芯(4)相互配合形成制造產品的型腔;所述動?;瑝K(6)插入型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和動模板(4)內均設置有鎖緊槽;還包括第一鎖緊塊(11)、第二鎖緊塊(12)、角度塊(7)、定距拉桿(10)、油缸支撐板(8)和油缸(9);所述油缸支撐板(8)通過螺釘固定在動模板(4)上;所述油缸(9)固定于油缸支撐板(8)上;所述油缸(9)的抽芯軸穿過油缸支撐板(8)與角度塊(7)連接;所述角度塊(7)的斜面上設置有斜槽;所述第一鎖緊塊(11)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定模板(1)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二鎖緊塊(12)的外側活動卡接于動模板(4)的鎖緊槽內,所述第一鎖緊塊(11)和第二鎖緊塊(12)的內側上均設置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與角度塊(7)的斜槽相互匹配卡固連接;所述定距拉桿(10)穿過角度塊(7)與動?;瑝K(6)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永良,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