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模具結構的
,具體為頂針和前模相碰的模具結構。
技術介紹
有些模具,需將頂針放在和前模相碰的位置,這樣在合模的時候,如果前模材料較軟,頂針會把前模碰壞,從而使得模具報廢、損失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頂針和前模相碰的模具結構,其使得頂針不會碰壞前摸,確保模具的安全使用。頂針和前模相碰的模具結構,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前模、后模、型腔、頂針、復位頂桿,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安裝于頂針板、底針板的聯合體內的頂桿安裝腔,所述頂針的底部固裝于所述頂針板、底針板的聯合體內的頂針安裝腔,所述頂針的上端面平行于前模、型腔之間的平面、頂裝于前模、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前模的ー側的平面低于合模時的前模下平面0. Olmm 0. 02mm,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和底針板之間安裝有彈簧,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螺栓的高度小于所述頂桿安裝腔的高度。使用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后,由于在復位桿底部裝了彈簧,復位桿有一段弾性伸縮的空間,模具在開模狀態時,復位桿由于彈簧的作用,伸出一段在后模面之外,當模具合上時,前模先碰到復位桿,使頂針板先復位。這樣,前模就不會先碰到頂針而撞壞,其使得頂針不會碰壞前摸,確保模具的安全使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合模狀態下的主視圖結構示意 圖2為圖I的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 圖3是圖I的B處開模狀態下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見圖I、圖2、圖3,其包括前模I、后模2、型腔3、頂針4、復位頂桿5,復位頂桿5的底部安裝于頂針板6、底針板7的聯合體內的頂桿安裝腔8,頂針4的底部固裝于頂針板6、底針板7的 ...
【技術保護點】
頂針和前模相碰的模具結構,其包括前模、后模、型腔、頂針、復位頂桿,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安裝于頂針板、底針板的聯合體內的頂桿安裝腔,所述頂針的底部固裝于所述頂針板、底針板的聯合體內的頂針安裝腔,所述頂針的上端面平行于前模、型腔之間的平面、頂裝于前模、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的上端面朝向所述前模的一側的平面低于合模時的前模下平面0.01mm~0.02mm,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和底針板之間安裝有彈簧,所述復位頂桿的底部螺栓的高度小于所述頂桿安裝腔的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遠富,
申請(專利權)人:凡嘉科技無錫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