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該客車頂棚由車廂頂棚(6)、車頂外殼(5)、承重支架(8)、鋰電池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軟墊(2)和第二防震軟墊(4)、組成;承重支架(8)支撐車廂頂棚(6),鋰電池組(1)安裝在車廂頂棚(6)上的鋰電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鋰電池組(1)旁,第二防震軟墊(4)鋪在鋰電池下,第一防震軟墊(2)鋪在鋰電池上面,車頂外殼(5)覆蓋包括所有裝有鋰電池組的車廂頂棚(6)。通過將鋰電池組移至汽車頂棚區間,解決了鋰電池因大雨而進水的問題,同時安裝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和防震軟墊,解決了鋰電池防震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以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和電動客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屬鋰電池在客車上應用
技術介紹
鋰電池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質、單體外包裝等五個要素組成。近年來,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倍受用戶關注,但鋰電池的安全性不僅與電池材料本身性質有關,而且與電池制備技術和鋰電池的使用有關。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如因碰撞造成管理系統損壞)而導致電池充電電壓過高,正極中剩余的一部分鋰就會脫出,經電解液到負極表面以金屬鋰的形式沉積形成枝晶。枝晶刺穿隔膜,形成內部短路。電解液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酯,閃點很低,沸點也較低,在一定條件下會燃燒甚至爆炸。如鋰電池出現過熱,會導致電解液中的碳酸酯被氧化和還原,產生大量氣體和更多的熱,若缺少安全閥或者氣體來不及通過安全閥釋放,電池內壓便會急劇上升而引起爆炸。今年上半年發生的比亞迪電動車碰撞事故中,車體在被撞后瞬間燃起熊熊大火,導致車內人員全部喪生。據專家分析,電動車發生碰撞時,可能導致電池正負極材料沖破隔膜,剎車時能量快速回充至電池時,瞬間的超高電流會導致電池發生短路,電解液在高溫下被電解,產生氣體,內部壓力升高,最終將導致起火燃燒甚至爆炸。此外,保護電路可能是碰撞時被撞壞或者由于速度太快尚未發生作用弓I起電池起火。由于車輛行駛中發生碰撞是發生概率最高的交通事故,因此,防止因車輛碰撞而導致的鋰電池組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證裝有鋰電池組的純電動車輛的行駛安全便成為汽車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鋰電池在使用時,由于一般電動汽車的鋰電池組都設置在汽車前部或后部的底板上,一旦下雨太大,導致地面積水過深,也容易因鋰電池組浸水導致電池膨脹、變形和開裂等,進而導致鋰電池短路,在放電或充電過程中放熱引起爆炸。我國南方地區為雨水多發地區,特別是上半年階段,經常會有大雨降臨,導致地面水坑無數,就是在北方地區,也常發生因連降暴雨導致車輛在積水的立交橋下或低洼處被淹的情況,為保證裝有鋰電池組的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在雨水多發季節中的正常營運,保護鋰電池箱主體不受浸水破壞,為此,研究一種鋰電池組防碰撞及防止鋰電池組浸水的方法十分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根據現有鋰電池電動汽車在使用鋰電池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公開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將鋰電池組的存放位置從底盤上面移至車頂棚上,即在汽車車廂頂棚與汽車車頂外殼之間增加一個存放鋰電池組的空間,并在每個鋰電池的位置上增設防碰撞設施。本技術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由車廂頂棚6、車頂外殼5、承重支架8、鋰電池組I、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軟墊2和第二防震軟墊4、組成;承重支架8支撐車廂頂棚6,鋰電池組I安裝在車廂頂棚6上的鋰電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鋰電池組I旁,第二防震軟墊4鋪在鋰電池下,第一防震軟墊2鋪在鋰電池上面,車頂外殼5覆蓋包括所有裝有鋰電池組的車廂頂棚6。本技術在汽車車廂頂棚7與汽車車頂外殼5之間增加一個存放鋰電池組的空間,構成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根據鋰電池組的大小,將車廂頂棚整齊分成若干小格作為電池盒,每格電池盒能放進一組鋰電池1,并在每格鋰電池的前后、左右兩個方向邊上各安放一個瓦榜形防震避震器3,以化解或防止汽車急停、急起動或左右搖晃時產生沖擊力,在每格的電池盒的鋰電池組下鋪設第二防震軟墊4,在鋰電池組上面也鋪設第一防震軟墊2,避免汽車在不平路面行駛時因顛簸造成鋰電池組對上下面的沖撞形成的震動和撞擊。鋰電池組的安裝方式有兩種形式一是車頂外殼做成箱蓋形,一面設鉸鏈,一面設卡扣,車頂外殼接縫處采用密封橡膠圈密封,保證每個電池盒不得進雨水。安裝或維修鋰電池時,掀起車頂外殼,安裝或維修完畢,蓋好車頂外殼,并由卡右關緊。還有一種安裝形式是,從汽車車廂頂棚開若干個窗口,將多個電池盒組成一個大盒,從車廂頂棚窗口依次放入頂棚并固定,然后從下面將車廂頂棚蓋板蓋好并固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車輛碰撞時碰撞位置主要在車輛的前面、后面和左右兩面,通過將鋰電池組移至汽車位置最高的頂棚區間,不僅可以使鋰電池組免受烈度最大、機率最高的一次碰撞,而且由于碰撞后車輛的變形有效吸收了碰撞的大部分能量,從而有效減少和避免了因車輛碰撞時直接撞在鋰電池組上而導致的鋰電池組爆炸事故的發生、保證裝有鋰電池組的純電動車輛的行駛安全。此外,將鋰電池組移至汽車位置最高的頂棚區間,還解決了鋰電池組因位置低,易被泡在積水中損壞或引起爆炸的問題,同時本專利技術從結構上在電池盒鋰電池組的左右或前后,安裝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在鋰電池組的上下面放置了防震軟墊,防止了汽車多個方向震動對鋰電池造成的碰撞損害。本技術適用于以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和電動客車。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汽車長度方向頂部鋰電池組布置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汽車寬度方向頂部鋰電池組布置示意圖;圖中圖號1是鋰電池組;2是第一防震軟墊;3是瓦楞形防震避震器;4是第二防震軟墊;5是車頂外殼;6是車廂;7是車廂頂棚;8是承重支架。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在汽車廂頂棚下加設足以承受鋰電池組重量的承重支架8,根據鋰電池組的大小,將車廂頂棚7整齊分成若干小格作為電池盒,每格電池盒能放進鋰電池組1,并在每格的前后、左右兩個方向邊上各安放一個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以化解或防止汽車急停、急起動或左右搖晃時產生沖擊力,在每格的電池盒的鋰電池組下鋪設第二防震軟墊4,在鋰電池組上面也鋪設第一防震軟墊2,避免汽車在不平路面行駛時因顛簸造成鋰電池組對上下面的沖撞形成的震動和撞擊。由于鋰電池組設置在汽車頂部,而頂部是密封的,可以完全避免雨水對鋰電池的損害,除非整個汽車全部浸泡在水中。汽車頂部外殼5可從一方打開,另一端設置鉸鏈,以適應鋰電池組安裝和維修需要,鉸鏈處和外殼開啟的邊緣均設置有密封橡膠墊裝置,避免從鉸鏈處和開縫處進水。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車頂棚由車廂頂棚(6)、車頂外殼(5)、承重支架(8)、鋰電池組(I)、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軟墊(2)和第二防震軟墊(4)、組成;承重支架(8)支撐車廂頂棚(6),鋰電池組(I)安裝在車廂頂棚(6)上的鋰電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鋰電池組(I)旁,第二防震軟墊(4)鋪在鋰電池下, 第一防震軟墊(2)鋪在鋰電池上面,車頂外殼(5)覆蓋包括所有裝有鋰電池組的車廂頂棚(6)。專利摘要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該客車頂棚由車廂頂棚(6)、車頂外殼(5)、承重支架(8)、鋰電池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軟墊(2)和第二防震軟墊(4)、組成;承重支架(8)支撐車廂頂棚(6),鋰電池組(1)安裝在車廂頂棚(6)上的鋰電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鋰電池組(1)旁,第二防震軟墊(4)鋪在鋰電池下,第一防震軟墊(2)鋪在鋰電池上面,車頂外殼(5)覆蓋包括所有裝有鋰電池組的車廂頂棚(6)。通過將鋰電池組移至汽車頂棚區間,解決了鋰電池因大雨而進水的問題,同時安裝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和防震軟墊,解決了鋰電池防震問題。本技術適用于以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和電動客車。文檔編號H01M2/10GK202806332SQ20122047535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鋰電池的客車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車頂棚由車廂頂棚(6)、車頂外殼(5)、承重支架(8)、鋰電池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軟墊(2)和第二防震軟墊(4)、組成;承重支架(8)支撐車廂頂棚(6),鋰電池組(1)安裝在車廂頂棚(6)上的鋰電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鋰電池組(1)旁,第二防震軟墊(4)鋪在鋰電池下,第一防震軟墊(2)鋪在鋰電池上面,車頂外殼(5)覆蓋包括所有裝有鋰電池組的車廂頂棚(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佳,劉軍,朱奎生,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