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除塵器灰斗、噴嘴式供料器、輸灰管道及耐磨彎頭,動力源可增加氣源緩沖儲罐,氣路管道上安裝有減壓閥和氣動球閥以及還設有旁路管道;除塵器灰斗的卸灰點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有氣動卸灰鐘閥、粉塵過渡倉、氣動卸灰球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設備運轉部件較少、故障率低、維護方便、長距離輸送、輸送量大,解決成本高、漏氣和灰料泄露問題,同時有效增加管道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
本技術涉及除塵灰料輸送系統,尤其是應用于除塵器的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環保行業所用除塵器收集下來的粉塵主要輸送有機械輸送和氣力輸送,機械輸送成本低但不適合長距離輸送且輸送過程中容易產生二次揚塵;氣力輸送一方面具有布置靈活、對環境無污染、占地少、維修簡單等機械輸送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另一方面是氣力輸送能滿足輸送量大、距離遠和工作環境惡劣等要求,因此氣力輸送正越來越多地被廣泛應用于除塵各行各業的裝卸過程中。目前氣力輸送分為濃相和稀相輸送,濃相輸送成本高、故障率較高、維護不便等缺點。而稀相氣力輸送主要組成部分為動力源、閥組單元與輸灰管道,動力一般米用空氣或氮氣,動力提供一般是由羅茨鼓風機提供或壓縮氣源,輸送是利用低于lkg/cm2的氣體壓力,以相當高的速度來推動或拉動物料使其通過整條輸送管道,因此該輸送方式被稱之為低壓高速系統,它具有很高的灰氣比。在稀相氣力輸送時物料在管道中呈懸浮狀態,輸送距離達數百米,輸送的特點是輸送量大,距離較長、流速較低、穩定,它對于物料的影響較小,但現有這些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系統密封不嚴,系統漏氣,導致輸灰氣源壓力不穩定,無法保證輸送的穩定性;二是所用閥組單元本身泄漏率大,閥門聯鎖控制不合理,導致輸灰過程易堵塞;三是輸灰管道易磨損或腐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避免氣源涉漏,輸灰過程出現堵塞,以及降低輸灰管道的磨損或腐蝕情況。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除塵器灰斗、噴嘴式供料器、輸灰管道及耐磨彎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路管道上安裝有減壓閥和氣動球閥;所述的除塵器灰斗的卸灰點下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有氣動卸灰鐘閥、粉塵過渡倉、氣動卸灰球閥。本技術的氣路管道旁還增設有一個零時供氣的旁路管道,而輸灰管道及耐磨彎頭內部使用耐磨、耐腐蝕的硅酸鋁陶瓷貼片內襯處理,動力源增設有氣源緩沖儲罐,氣源緩沖儲罐可設有2套。本技術采用的稀相氣力輸送可大大節約系統的投入,所用到的設備運轉部件較少、故障率低、維護方便、長距離輸送、輸送量大,既解決目前濃相輸送系統的成本高、故障較高、維護不便等缺點,又解決現有的稀相氣力輸送的卸灰系統管路密封不嚴、漏氣、輸灰氣源壓力不穩定的缺陷,并通過氣動卸灰球閥和氣動卸灰鐘閥自下而上順序先后輪流開啟,粉塵過渡倉承上啟下定量過渡粉塵有效解決了輸灰管道內粉塵堵塞和閥本身泄露問題,同時在不同的粉塵介質情況下,對輸灰管道內部使用耐磨、耐腐蝕硅酸鋁陶瓷貼片內襯處理,避免了管道受介質條件影響而受到腐蝕,從而影響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俯視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2、閥組單元、噴嘴式供料器 5、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動力源是氣力輸送的動力,一般采用空氣或氮氣,而動力提供一般是由羅茨鼓風機或壓縮氣源提供,氣源壓力正常為2kg/cm2,并根據氣源壓力穩定的情況可增加氣源緩沖儲罐I,氣源緩沖儲罐I通常2套為佳,一開一備用。氣源緩沖儲罐I的出氣口連接有一條氣路管道2,氣路管道2是連接氣源與粉塵點的組件,氣路管道2采用無縫鋼管制作,為保證氣路管道內壓力為2kg/cm2,且管道內氣源可隨時停止流動,在氣路管道2上依順序安裝有氣動球閥10和減壓閥11,以確保管內壓力均衡和急停控制。為了檢修氣路管道2后方設備時,可以完全切斷氣源,便于檢修、更換設備,在氣動球閥10和減壓閥11兩邊分別安裝有手動球閥12。又為氣動球閥10和減壓閥 11在維修時能確保輸送順利,另外在氣路管道2上必須增加一個零時供氣的旁路管道13, 旁路管道13上安裝有手動球閥和氣動球閥。氣路管道2后方連接有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輸灰管道3是將粉塵向外輸送的組件,通常輸送至儲灰庫,為了不同的粉塵介質情況下,輸灰管道3 —般根據粉塵的磨蝕性確定管路的選材;對輸灰管路使用不同的處理,避免了管道受介質條件影響而受到腐蝕,從而影響使用壽命,一般無磨蝕粉塵采用普通無縫鋼管,若粉塵硬度大,含S、Cl等與水能造成腐蝕的粉塵介質情況下,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內部使用耐磨、耐腐蝕硅酸鋁陶瓷貼片內襯處理,管徑的大小根據輸灰量的大小確定,管路設計應減少彎頭數量,彎頭半徑一般大于10倍管徑。在輸灰管道3上連接有噴嘴式供料器5,噴嘴式供料器5是保證下料的連續、均勻性,防止下料不均勻堵塞管道,噴嘴式供料器5上方連接除塵器灰斗6,為了防止粉塵泄漏問題,在噴嘴式供料器5和除塵器灰斗6之間增加閥組單元和粉塵過渡倉8,閥組單元由氣動卸灰鐘閥7和氣動卸灰球閥9構成,安裝時,在除塵器灰斗6的卸灰點下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氣動卸灰鐘閥7、粉塵過渡倉8、氣動卸灰球閥9。氣動卸灰鐘閥7、氣動卸灰球閥9起到卸灰、且兩閥互鎖(即一開一關)解決了閥本身的泄露問題,除塵器卸灰時閥的動作是按自下而上順序先后開啟氣動卸灰球閥。粉塵過渡倉8是安裝在兩閥之間,起過渡儲灰的作用同時也做到倉內的存灰可以增加系統的密封性。本技術工作流程除塵器灰斗一氣動卸灰鐘閥一粉塵過渡倉一氣動卸灰閥一噴嘴式供料器一輸灰管道一儲灰庫。輸送氣源由羅茨風機或壓縮氣源提供,輸灰管道內輸送速度約為14 20m/ s,氣力輸灰時,先開動力源氣路管道球閥送氣,再按順序自下而上先后開啟氣動卸灰鐘閥、 氣動卸灰球閥,停止輸灰時,先關氣動卸灰球閥,再關閉氣動卸灰鐘閥,最后關閉動力源氣路管道球閥停止送氣,一切操作均要求閥門開關到位后下一步才開始動作。權利要求1.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2)、除塵器灰斗¢)、噴嘴式供料器(5)、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路管道(2)上安裝有減壓閥(11)和氣動球閥(10);所述的除塵器灰斗(6)的卸灰點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有氣動卸灰鐘閥(7)、粉塵過渡倉(8)、氣動卸灰球閥(9)。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路管道(2)旁還增設有一個零時供氣的旁路管道(13)。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源增設有氣源緩沖儲罐(I)。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內部使用耐磨、耐腐蝕的硅酸鋁陶瓷貼片內襯處理。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源緩沖儲罐(I)設有2套。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除塵器灰斗、噴嘴式供料器、輸灰管道及耐磨彎頭,動力源可增加氣源緩沖儲罐,氣路管道上安裝有減壓閥和氣動球閥以及還設有旁路管道;除塵器灰斗的卸灰點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有氣動卸灰鐘閥、粉塵過渡倉、氣動卸灰球閥,本技術的優點在于設備運轉部件較少、故障率低、維護方便、長距離輸送、輸送量大,解決成本高、漏氣和灰料泄露問題,同時有效增加管道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65G53/16GK202807883SQ20122034066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專利技術者陳玉林, 徐兵, 李義新, 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除塵灰料的稀相氣力輸送系統,包括:動力源、氣路管道(2)、除塵器灰斗(6)、噴嘴式供料器(5)、輸灰管道(3)及耐磨彎頭(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路管道(2)上安裝有減壓閥(11)和氣動球閥(10);所述的除塵器灰斗(6)的卸灰點依次從上至下安裝有氣動卸灰鐘閥(7)、粉塵過渡倉(8)、氣動卸灰球閥(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玉林,徐兵,李義新,解彬,劉海,毛靜,馮立國,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威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