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通風節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口、設置于室內的離心風機、與離心風機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風道、設置在風道上的風門、限位板及出風口、排風機組和與排風機組相連接的排風口;所述離心風機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環境檢測系統包括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該裝置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室內、外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不同時段的較低溫天然空氣的冷卻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內、外溫差來降低機房溫度,在確保機房溫度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空調的運行時間,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節能控制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智能通風節能裝置。
技術介紹
點多面廣的無人值守的通信機房(如移動通信基站)室內有大量的通訊設備,密度高、發熱量大,不間斷工作,必須保持恒溫、恒濕及防塵要求。為了達到以上的標準,通訊機房的空調系統必須一年365天24小時運轉,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機房內的空調系統仍然需要運轉以維持機房的恒溫狀態;部分單位為了在涼爽季節進行機房的空調節能也有安裝抽風扇引入冷風進行降溫,但是,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問題(I)不能和空調全自動、智能化聯動,需要人工進行干預,這對點多面廣的機房不適用。(2)不能對機房的溫度進行有效地控制,不能實現對機房的恒溫控制。(3)不能根據氣溫變化實時確定通風系統及空調系統的運行狀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實現通風系統與機房內空調的聯動控制,自動實現工作模式轉換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目的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為達到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智能通風節能裝置,包括通風系統、環境檢測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和環境檢測系統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包括通往室內、外的進風口、設置于室內的離心風機、與離心風機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風道、設置在風道上的風門、限位板及出風口、設置于室內與離心風機相對應側的排風機組和與排風機組相連接的排風口 ;所述離心風機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環境檢測系統包括用于檢測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和用于檢測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在本技術所提供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中,所述進風口的上端還設置有防雨罩,防雨罩內安裝有除塵濾網。在本技術所提供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中,所述離心風機為單進風離心風機;所述風道為蝸殼式風道。在本技術所提供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中,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為智能控制器,設置在離心風機的機箱上,包括用于對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的運行狀態進行顯示的液晶顯示屏和用于控制室內空調運行狀態的空調控制模塊。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時比較機房內、外的溫度和濕度數據,當室外溫度和濕度數據達到可利用的標準時,通過安裝在機房內的離心風機將外界較冷的空氣引入,同時機房較熱空氣在冷空氣的擠壓和排風機組的雙重作用下排出室外,此時,通風系統參與機房的恒溫控制,替代空調的制冷功能,自動關閉空調,減少空調的運行時間,使機房處于節能運行狀態下;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室內、外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不同時段的較低溫天然空氣的冷卻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內、外溫差來降低機房溫度,在確保機房溫度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空調的運行時間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離心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通風系統在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進風口 ;2、防雨罩;3、室外溫度傳感器;4、單進風離心風機;5、室內溫度傳感器;6、空調;7、排風機組;8、排風口 ;9、蝸殼式風道;10、出風口 ;11、智能控制器;12、限位板;13、風門。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地描述如圖1至圖3所示,是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包括通風系統、環境檢測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和環境檢測系統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其中,通風系統包括通往室內、夕卜的進風口1、懸掛于室內墻壁上的單進風離心風機4,單進風離心風機4的輸出端設有蝸殼式風道9,蝸殼式風道9上設有風門13、限位板12和出風口 10,在室內與單進風離心風機4相對的一側的機房的上部設置有排風機組7和與排風機組7相連接的排風口 8 ;進風口 I的上端設置有防雨罩2,防雨罩2內設置有自動除塵過濾網,防止空氣中過多的灰塵進入室內,從而起到通風和防止的效果。環境檢測系統包括用于檢測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5和用于檢測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3,所述室內溫度傳感器5和室外溫度傳感器3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智能控制系統為智能控制器11,設置在單進風離心風機4的機箱上,包括用于對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的運行狀態進行顯示的液晶顯示屏和用于控制室內空調運行狀態的空調控制模塊。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室內溫度傳感器5和室外溫度傳感器3實時對室內、外的溫度進行檢測,并將檢測到的溫度傳輸至智能控制器11,由智能控制器11對室內、外的溫度進行比較,當室內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此時室外溫度高于室內溫度,則智能控制器11啟動空調6制冷,使室內溫度保持在設定溫度以下。若此時室外溫度低于室內溫度,則空調6關閉,啟動通風系統的單進風離心風機4 ;在單進風離心風機4的作用下,室外冷空氣通過安裝在室外的進風口 I進入蝸殼式風道9,吹開風門13至限位板12處,經過其導流,從出風口 10進入室內。與此同時安裝在機房上部的排風機組7也開始運行把室內的熱空氣從排風口 8排出,完成熱交換,使室內溫度保持在設定溫度以下。由于引入室外冷空氣降溫比空調機械制冷所耗費的電能要小很多,所以,節能效果顯著;另外,風門13在打開時不僅對冷空氣起導流作用,而且在通風系統不運行時,靠自身重量下落,蓋到單進風離心風機4的蝸殼式風道9 口處,起到隔絕室、內外氣流的作用以減少冷量損失。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有以下幾種工作模式(I)當室內溫度低于設定溫度時,環境符合要求,空調和通風系統都不工作,處于待機狀態,進入極低耗電工況。(2)當室內溫度高于設定值且室外溫度低于室內溫度,通風系統運行、空調停止。裝置進入“通風系統智能通風”降溫狀態,進入低耗電工況。在此模式下有三種狀態出現1、室內溫度降到低于設定值以下預訂值,裝置自動進入待機狀態。I1、室內溫度若繼續上升,系統自動進入空調運行模式。II1、室內溫度高于設定溫度,室外溫度不低于室內溫度(沒有溫差),裝置自動進入空調運行模式。(3)當室內溫度高于設定值但室外溫度不低于室內溫度(沒有溫差可利用)時,空調運行,通風系統停止,裝置進入空調工作下的降溫狀態(空調工作模式),進入高耗電工況。在此模式下有三種狀態出現IV、室內溫度降到低于設定值2度,系統自動進入待機狀態。V1、室內溫度繼續上升(空調故障才出現的狀態),通風系統自動啟動加入運行,通風系統和空調一起進入強制通風狀態,加快熱風的排出速度,使空調強制降溫時間縮短,以節約電能。(4)室外溫度持續下降,室外溫度低于室內溫度(有可利用溫差)時,裝置自動切換至IJ “通風系統”工作模式,空調停止,通風系統運行,裝置進入通風降溫狀態,進入低耗電工況。由上述幾種模式可知,本技術的智能通風節能裝置的自動控制有以下模式A、通風系統自動運行.智能控制器對室內、外溫度值進行比較,如果室外溫度或室外濕度符合新風引進標準,啟動通風系統而關閉機房內的正在運行的空調,進入節能運行狀態。B、空調自動運行智能控制器對室內、外溫度值進行比較,如果室外溫度或室外濕度不符合新風引進標準則系統不啟動天風系統,啟用機房內的空調對機房進行恒溫控制,進入耗能運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通風節能裝置,包括通風系統、環境檢測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和環境檢測系統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包括通往室內、外的進風口、設置于室內的離心風機、與離心風機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風道、設置在風道上的風門、限位板及出風口、設置于室內與離心風機相對應側的排風機組和與排風機組相連接的排風口;所述離心風機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環境檢測系統包括用于檢測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和用于檢測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度傳感器和室外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通風節能裝置,包括通風系統、環境檢測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和環境檢測系統分別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包括通往室內、外的進風口、設置于室內的離心風機、與離心風機的輸出端相連接的風道、設置在風道上的風門、限位板及出風口、設置于室內與離心風機相對應側的排風機組和與排風機組相連接的排風口 ;所述離心風機與智能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環境檢測系統包括用于檢測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傳感器和用于檢測室外溫度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所述室內溫度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躍斌,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愛得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