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屬于植保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持式電動切削樹木主干、主枝上病變部分樹皮的裝置;包括:刀盤高度調節機構由刀桿、套筒、手柄及刀桿鎖緊器組成,直流電機固連于刀桿的上端,離心風扇及刀盤順序安裝在直流電機的輸出軸上,刀齒固定在刀盤端面上,護罩安裝在輸出軸一側直流電機的端面上,護罩上設置有彈性防護圈及出渣口,直流電機驅動離心風扇及刀盤轉動,由刀齒實現對樹皮的切削,離心風扇將被切除的樹皮和碎屑經出渣口排出,排出后的切削物被收集;彈性防護圈調節和限制切削樹皮的深度,同時配合離心風扇維持切削空間內一定負壓防止被病菌感染的樹皮和碎屑擴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保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
技術介紹
果樹生長過程中,腐爛病、干腐病及輪紋病(粗皮病)是一些常見病害,嚴重影響了果園的生產效率,及時切削除去病變部分樹皮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措施。另外在冬季和初春,切削除去樹木主干、主枝上的粗皮、翹皮,可以消滅在樹皮中潛伏的害蟲和病菌,降低越冬基數,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切削過程中,要求收集切削下來的樹皮和碎屑,并集中深埋或燒毀,以防止病菌擴散。現有的操作多是用手工刀具,勞動量大,而且由于切削時強烈的震蕩容易使病菌孢子在空氣中飛揚,擴大了發病范圍,易造成越刮越腐爛、越刮越傳染的狀況;ZL201020150208.9及ZL201120088097.8涉及到一種電動刮樹皮機,使用條形刀具的徑向邊緣與樹皮接觸切削,但因相互接觸面積少,所以切削樹皮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無法同時滿足切削樹皮及收集樹皮和碎屑的需求,研究開發結構簡單、切削效率高及具有收集樹皮和碎屑功能的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用于切削樹木主干、主枝上病變部分樹皮,達到治理樹木表皮常見病害的目的,具備切削過程中收集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的功能,保證切削的同時防止病菌擴散。為了達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所采取技術方案包括:刀桿I的上端與直流電機5固定連接,刀桿I的下端與套筒2滑動連接,由刀桿鎖緊器4鎖定刀桿I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手柄3壓接在套筒2的末端,由刀 桿1、套筒2、手柄3及刀桿鎖緊器4組成刀盤高度調節機構,離心風扇6及刀盤7分別順序安裝在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上,刀齒8固定在刀盤7端面上,護罩9安裝在輸出軸一側直流電機5的端面上,護罩9上設置有彈性防護圈901及出渣口 902,為直流電機5供電的電源線10沿刀桿1、套筒2中間從手柄3穿出,構成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如圖1所示);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驅動離心風扇6及刀盤7轉動,由刀齒8實現對樹皮的切削,離心風扇6將被切除的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經出渣口 902排出,排出后的切削物被收集;彈性防護圈901調節和限制切削樹皮的深度,同時配合離心風扇6維持切削空間內一定負壓以防止被病菌感染的樹皮和碎屑擴散,實現對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的完整收集;通過調節刀桿I與套筒2的相對位置,改變刀盤7與手柄3之間的距離,調節完畢由刀桿鎖緊器4將刀桿I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鎖定,以滿足切削不同高度樹木主干、主枝上病變部分樹皮的需求。上述的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中,刀盤7采用輪輻狀結構,相鄰兩組刀齒間留有軸向貫通空間,便于氣流和切削物順利通過。上述的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中,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圓周方向均布2組、3組或4組,可以平衡慣性力,以提高運轉平穩性。上述的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中,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半徑方向以等距螺旋線分布,可以使刀盤上刀齒均勻切削,以提高切削質量。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用于切削樹木主干、主枝上病變部分樹皮,在工作過程中同時實現切削病變部分樹皮及收集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的功能,防止病菌擴散,具有結構簡單、切削效率高和適應范圍廣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機構簡圖;圖2為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的配置原理圖;圖3為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圓周方向布置原理圖;圖4為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半徑方向布置原理圖;圖5為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工作時刀齒切割軌跡圖。其中,1:刀桿;2:套筒;3:手柄;4:刀桿鎖緊器;5:直流電機;6:離心風扇;7:刀盤;8:刀齒;9:護罩;901:彈性防護圈;902:出渣口 ;10:電源線。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描述。圖1為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機構簡圖,刀桿I的上端與直流電機5固定連接,刀桿I的下端與套筒2滑動連接 ,由刀桿鎖緊器4鎖定刀桿I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手柄3壓接在套筒2的末端,由刀桿1、套筒2、手柄3及刀桿鎖緊器4組成刀盤高度調節機構,離心風扇6及刀盤7分別順序安裝在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上、由鍵連接,刀齒8固定在刀盤7端面上,護罩9安裝在輸出軸一側直流電機5的端面上、由螺栓連接,護罩9上設置有彈性防護圈901及出渣口 902,為直流電機5供電的電源線10沿刀桿1、套筒2中間從手柄3穿出,構成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如圖2所示;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驅動離心風扇6及刀盤7轉動,由刀齒8實現對樹皮的切削,離心風扇6將被切除的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經出渣口 902排出,排出后的切削物被收集;彈性防護圈901調節和限制切削樹皮的深度,同時配合離心風扇6維持切削空間內一定負壓以防止被病菌感染的樹皮和碎屑擴散,實現對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的完整收集;通過調節刀桿I與套筒2的相對位置,改變刀盤7與手柄3之間的距離,調節完畢由刀桿鎖緊器4將刀桿I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鎖定,以滿足切削不同高度樹木的樹皮需求。直流電源可由電動自行車的電池提供,便于工作時方便移動,使手持式電動切割裝置適應性更強。圖3為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圓周方向布置原理圖,在刀盤端面上沿圓周方向均布2組、3組或4組刀齒,可以平衡慣性力,以便提高運轉平穩性;刀盤采用輪輻狀結構,相鄰兩組刀齒間留有軸向貫通空間,便于氣流和切削物順利通過。圖4為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半徑方向布置原理圖,刀齒在刀盤端面上沿半徑方向以等距螺旋線分布,可以使刀盤上刀齒均勻切削,以提高切削質量。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工作過程中,直流電機的輸出軸驅動離心風扇及刀盤同軸線連續高速轉動、轉動方向n,刀齒實現對樹皮的切削,刀齒運動軌跡在切削面上以等距同心圓環緊密分布,圓環寬度等于刀齒寬度,保證了切削的連續性、完全性,如圖5所示;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在工作過程中離心風扇將被切除的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經出渣口排出,排出后的切削物被收集,防止病菌擴散,具有結構簡單、切削效率高和適應范圍廣的特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桿(1)的上端與直流電機(5)固定連接,刀桿(1)的下端與套筒(2)滑動連接,由刀桿鎖緊器(4)鎖定刀桿(1)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手柄(3)壓接在套筒(2)的末端,由刀桿(1)、套筒(2)、手柄(3)及刀桿鎖緊器(4)組成刀盤高度調節機構,離心風扇(6)及刀盤(7)分別順序安裝在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上,刀齒(8)固定在刀盤(7)端面上,護罩(9)安裝在輸出軸一側直流電機(5)的端面上,護罩(9)上設置有彈性防護圈(901)及出渣口(902),為直流電機(5)供電的電源線(10)沿刀桿(1)、套筒(2)中間從手柄(3)穿出,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驅動離心風扇(6)及刀盤(7)轉動,由刀齒(8)實現對樹皮的切削,離心風扇(6)將被切除的樹皮和碎屑等切削物經出渣口(902)排出,彈性防護圈(901)調節和限制切削樹皮的深度,同時配合離心風扇(6)維持切削空間內一定負壓以防止切削物擴散。
【技術特征摘要】
1.手持式電動切削樹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桿(I)的上端與直流電機(5)固定連接,刀桿(I)的下端與套筒(2)滑動連接,由刀桿鎖緊器(4)鎖定刀桿(I)和套筒(2)的相對位置,手柄(3)壓接在套筒(2)的末端,由刀桿(I)、套筒(2)、手柄(3)及刀桿鎖緊器(4)組成刀盤高度調節機構,離心風扇(6)及刀盤(7)分別順序安裝在直流電機(5)的輸出軸上,刀齒(8)固定在刀盤(7)端面上,護罩(9)安裝在輸出軸一側直流電機(5 )的端面上,護罩(9)上設置有彈性防護圈(901)及出渣口(902),為直流電機(5)供電的電源線(10)沿刀桿(I)、套筒(2)中間從手柄(3)穿出,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海濤,熊亞,魏文軍,張紹英,田國平,王秀川,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農業大學,匯川盛業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