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以及管道組對焊接的施工方法,所述管道外對口裝置包括:主體,呈圓筒形,由兩個半圓筒形部分組成;第一連接件,將所述兩個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鉸接地連接;第二連接件,設置在所述兩個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將所述兩個半圓筒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固定連接;至少兩個擋片,具有預定厚度,在主體的軸向長度的大致中部位置沿著主體的圓周方向按照預定間隔從主體的內表面向內突出,其中,所述主體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沿著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形成在所述至少兩個擋片之間,使擋片的側部暴露出來。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組對成本小、操作簡便、施工效率高,并且組對后焊縫均勻、應力小,能夠保證管道的焊接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管道安裝領域,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以及使用該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組對焊接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在管道(特別是長距離輸送管道)的焊接安裝過程中,需要采用外對口裝置進行組對。在使用對口裝置對管道進行組對時,兩管道口之間要留有一定的間隙來保證焊接質量(避免內咬邊、未焊透、夾渣等)。然而,控制該間隙的大小以及均勻程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現有的對口裝置在對管道進行組對時,需要的時間長,所需操作人員多,施工效率低,并且組對后的管道焊接縫隙不均勻,使得焊接后的應力大,難以保證焊接質量。為此,需要一種管道焊接時組對成本低、操作難度低、組對速度快、組對后焊縫均勻、應力小、所需人力少的管道外對口裝置以及使用該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組對焊接的施工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以解決現有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存在的施工效率低和焊接質量差的缺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所述管道外對口裝置包括:主體,呈圓筒形,由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組成;第一連接件,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鉸接地連接;第二連接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用于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固定連接;至少兩個擋片,具有預定厚度,在主體的軸向長度的大致中部位置沿著主體的圓周方向按照預定間隔從主體的內表面向內突出,其中,所述主體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沿著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形成在所述至少兩個擋片之間,使擋片的側部暴露出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件可包括分別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的筋板、固定到筋板的套管以及將套管同軸連接的插銷,其中,所述筋板分別從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所述套管呈圓筒形,所述插銷穿過所述套管,以使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能夠圍繞所述插銷旋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第二連接件可包括分別從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的連接板以及將連接板連接的緊固件,緊固件穿過所述連接板,從而將所述兩個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彼此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可沿著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縱向按照預定間隔形成多個筋板。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連接板上可形成有孔,所述緊固件可包括螺栓和螺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至少兩個擋片可形成在主體的沿著軸向的中部,所述至少兩個擋片沿著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中的每個半圓筒形部分的圓周方向等間隔形成。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均可包括多個半圓環和將所述多個半圓環連接起來的多個橫條,所述擋片形成在所述橫條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管道外對口裝置還可包括連接在所述半圓環之間的加強橫條。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使用所述任一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組對焊接的施工方法,其步驟包括:a.對管道進行布管,將待焊接的兩管口對齊放置,并設置兩管口之間具有一定距離;b.打開管道外對口裝置,將管道外對口裝置置于待焊接的兩管道之間,沿著軸徑方向套在兩管道的外側將兩管道從左右兩側沿著軸向向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中間移動,直到兩管口分別從兩側擠壓住擋片,擰緊緊固件,閉合管道外對口裝置,將兩管道的端頭固定;d.通過管道外對口裝置中的開口對兩管口之間的縫隙進行底焊操作;e.將管道外對口裝置的緊固件擰下,將管道外對口裝置打開,從管道處撤除;f.對兩管道的焊縫處未焊接部分進行剩余底焊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使用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焊接的施工方法,還包括,在步驟a之前,對管道接口處進行坡口切割,并對坡口進行打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使用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焊接的施工方法,還包括,在步驟f之后,對管道焊縫進行蓋面填充。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組對成本小、操作簡便、施工效率高,并且組對后焊縫均勻、應力小,能夠保證管道的焊接質量。【附圖說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專利技術的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優點將會變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主視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側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俯視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在打開狀態下的側視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主視圖;圖6、7、8分別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俯視圖、側視圖和后視圖;圖9示出了使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對管道進行組對并焊接的過程的示意圖;圖10示出了使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組對焊接的施工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在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其中,相同的標號始終表示相同部件。下面通過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描述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主視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側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的俯視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在打開狀態下的側視圖。參照圖1至圖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包括:主體100,呈圓筒形,由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組成;第一連接件210,設置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的第一端,用于將兩個半圓筒形部分110和120的第一端鉸接地連接,使得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可以樞轉閉合或樞轉張開;第二連接件220,設置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的第二端,用于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閉合后使兩個半圓筒形部分110和120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多個擋片300,具有預定厚度,設置在主體100的軸向長度的大致中部的位置,沿著同一圓周按照預定間隔形成在主體100的內圓周上并從主體100的內表面向內突出。主體100上還形成有開口 130,開口 130沿著主體100的圓周方向形成在擋片300之間,并使擋片300的側部暴露出來,開口 130用作焊接槽,以便于進行焊接操作。作為示例,可通過在與擋片300對應的區段切除主體100的側壁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焊接槽130。主體100的長度和直徑根據管道的大小及長度確定。根據施工需要,主體100的長度通常設置在30cm至IOOcm之間。但主體100的尺寸不限于此,根據實際的施工條件及施工需要,可相應改變主體100的長度。第一連接件210包括從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的第一端向外突出的筋板211、固定到筋板211的套管212以及插銷213。筋板211可沿著主體100的長度方向,分別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120的第一端交錯地向外延伸。套管212呈圓筒形,對應地形成在每個筋板211上,并使套管212同軸。如圖3所示,在主體100的第一端設置有兩組第一連接件,具體地講,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的第一端按照間隔形成有兩個筋板,并在第一半圓筒形部分110的每個筋板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對口裝置包括:主體,呈圓筒形,由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組成;第一連接件,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鉸接地連接,使得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相對樞轉閉合或打開;第二連接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用于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固定連接;至少兩個擋片,具有預定厚度,在主體的軸向長度的大致中部位置沿著主體的圓周方向按照預定間隔從主體的內表面向內突出,其中,在所述主體的圓筒壁上與擋片對應的區段形成有開口,所述開口沿著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形成在所述擋片之間,使擋片的側部暴露出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對口裝置包括: 主體,呈圓筒形,由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組成; 第一連接件,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鉸接地連接,使得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相對樞轉閉合或打開; 第二連接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用于將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固定連接; 至少兩個擋片,具有預定厚度,在主體的軸向長度的大致中部位置沿著主體的圓周方向按照預定間隔從主體的內表面向內突出, 其中,在所述主體的圓筒壁上與擋片對應的區段形成有開口,所述開口沿著所述主體的圓周方向形成在所述擋片之間,使擋片的側部暴露出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分別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的筋板、固定到筋板的套管以及將套管同軸連接的插銷,其中,所述筋板分別從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一端向外突出,所述套管呈圓筒形,所述插銷穿過所述套管,以使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能夠圍繞所述插銷旋轉。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分別從所述第一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半圓筒形部分的第二端向外突出的第二連接板以及將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連接的緊固件。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主體的長度方向在所述第一端按照預定間隔設置多組第一連接件以及在所述第二端設置多組第二連接件。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外對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炯勇,周旭,鐘彪,黃亮思,雷勇,羅富英,
申請(專利權)人:攀鋼集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