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滾輪滾子軸承,包括:外圈、內圈和兩個蓋板,所述外圈的內壁設有內滾道,所述外圈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臺階;所述內圈安裝在所述外圈內,所述內圈的外壁設有外滾道,所述內滾道與所述外滾道之間夾設有滾子;兩個所述蓋板鉚合固定在所述內圈的兩側,所述蓋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外圈的內徑,形成擋邊,所述擋邊與所述臺階配合,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開設有若干個半圓油孔,若干個所述半圓油孔以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滾輪滾子軸承為一整體結構,使的其安裝使用時更加簡單、可靠,保證了安裝時滾子不會掉落。(*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滾輪滾子軸承
本技術涉及軸承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一種滾輪滾子軸承。
技術介紹
滾子軸承是用短圓柱、圓錐或腰鼓形滾子作滾動體的滾動軸承,滾子軸承主要有向心短圓柱滾子、雙列向心球面滾子、圓錐滾子和推力滾子等結構型式。通常滾輪滾子軸承各部件是分散的,安裝時常常存在漏裝和散架的風險,使其安裝使用困難,結構不可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滾輪滾子軸承,該滾輪滾子軸承為一整體結構,使的其安裝使用時更加簡單、可靠,保證了安裝時滾子不會掉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滾輪滾子軸承,包括:外圈、內圈和兩個蓋板,所述外圈的內壁設有內滾道,所述外圈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臺階;所述內圈安裝在所述外圈內,所述內圈的外壁設有外滾道,所述內滾道與所述外滾道之間夾設有滾子;兩個所述蓋板鉚合固定在所述內圈的兩側,所述蓋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外圈的內徑,形成擋邊,所述擋邊與所述臺階配合,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開設有若干個半圓油孔,若干個所述半圓油孔以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臺階的尺寸和兩所述蓋板的厚度與外徑相配合。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內圈上開設有鉚釘錐孔,所述鉚釘錐孔內安裝有沉頭鉚釘。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滾輪滾子軸承的徑向游隙為0.005^0.02mm。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滾子的圓周間隙為0.5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一種滾輪滾子軸承,該軸承通過兩蓋板,將內圈、外圈和滾子形成一個整體,使軸承安裝使用時簡單、可靠和便捷,保證安裝時滾子不會掉落,滾輪工作時通過半圓油孔將凸輪帶起的潤滑油進入滾子和內滾道以及外滾道之間,起到潤滑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滾輪滾子軸承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 種滾輪滾子軸承的A-A向剖視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外圈;2、內滾道;3、臺階;4、內圈;5、外滾道;6、滾子;7、柳釘維孔;8、沉頭柳釘;9、蓋板;10、半圓油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滾輪滾子軸承,包括:外圈1、內圈4和兩個蓋板9,所述外圈I的內壁設有內滾道2,所述外圈I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臺階3,所述臺階3的深度和所述蓋板9的厚度相配合,確保了所述蓋板9鉚合后不會影響軸承的旋轉靈活性。所述內圈4安裝在所述外圈I內,所述內圈4的外壁設有外滾道5,所述內滾道2與所述外滾道5之間夾設有滾子6,所述內圈4上開設有鉚釘錐孔7,所述鉚釘錐孔7用于安裝所述沉頭鉚釘8,使得兩所述蓋板9、所述內圈4、所述外圈I和所述滾子6固定成一個整體,通過所述內圈4上的螺紋孔將軸承固定在機座上,防止整個軸承跟轉。兩個所述蓋板9鉚合固定在所述內圈4的兩側,所述蓋板9的外徑大于所述外圈I的內徑,形成擋邊,所述擋邊與所述臺階配合,使得兩個所述蓋板9將所述內圈4、所述外圈I和所述滾子6夾緊,防止所述滾子6掉出,所述蓋板9的外圓周上開設有若干個半圓油孔10,若干個所述半圓油孔10以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9的外圓周上。本實施例 中,所述蓋板9的外圓周上開設有三個半圓油孔10,三個所述半圓油孔10以三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9的外圓周上,所述半圓油孔10用于滾輪工作時將由凸輪帶起的潤滑油進入所述滾子6和所述內滾道2以及所述外滾道5之間,從而起到潤滑的作用。所述滾輪滾子軸承的徑向游隙為0.005^0.02mm,所述滾子6的圓周間隙為0.5mm,從而保證了同時承載更多的所述滾子6,進一步避免了所述內圈4與所述外圈I的局部受力過大的現象,減輕了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滾輪滾子軸承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介紹。安裝時將外圈I與內圈4相連接,并在外圈I的內滾道2與內圈4的外滾道5之間安裝好滾子6,通過沉頭鉚釘8與內圈4上的鉚釘錐孔7相配合,兩蓋板9與內圈4的兩側進行鉚合,形成兩個擋邊,蓋板9外圓周上開有三等分的半圓油孔10,當滾輪工作時通過半圓油孔10可將由凸輪帶起的潤滑油進入滾子6和內滾道2與外滾道5之間,起到潤滑作用,外圈I內圓周上的臺階3的尺寸和兩蓋板9的厚度與外徑相配合,確保兩蓋板9鉚合后不會影響軸承的旋轉靈活性。使用時通過內圈4上的螺紋孔將軸承固定在機座上,防止整個軸承跟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一種滾輪滾子軸承通過鉚合使5個軸承零件組成一個整體,安裝簡單、快捷,無返工、散架的風險,由于有半圓油孔,使其潤滑充分,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軸承的使用壽命提高2~3倍,由于徑向游隙為0.005、.02_,滾子的圓周間隙為0.5mm,保證同時承載的滾子數增多,進一步避免了內外圈局部受力過大的現象,減輕了磨損,進一步提聞50%左右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輪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內圈和兩個蓋板,所述外圈的內壁設有內滾道,所述外圈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臺階;所述內圈安裝在所述外圈內,所述內圈的外壁設有外滾道,所述內滾道與所述外滾道之間夾設有滾子;兩個所述蓋板鉚合固定在所述內圈的兩側,所述蓋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外圈的內徑,形成擋邊,所述擋邊與所述臺階配合,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開設有若干個半圓油孔,若干個所述半圓油孔以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滾輪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內圈和兩個蓋板,所述外圈的內壁設有內滾道,所述外圈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臺階; 所述內圈安裝在所述外圈內,所述內圈的外壁設有外滾道,所述內滾道與所述外滾道之間夾設有滾子; 兩個所述蓋板鉚合固定在所述內圈的兩側,所述蓋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外圈的內徑,形成擋邊,所述擋邊與所述臺階配合,所述蓋板的外圓周上開設有若干個半圓油孔,若干個所述半圓油孔以等分的形式分布在所述蓋板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育華,金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金誠軸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