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爐余熱回收裝置,屬于節能領域,它包括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所述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噴淋裝置、煙氣脫水器和喇叭形管;喇叭形管的一端設置在殼體內腔且與殼體低端預留有空間,喇叭形管的另一端穿過殼體頂端,喇叭形管的上方設置噴淋裝置;喇叭形管與殼體之間設有煙氣脫水裝置,喇叭形管上連接有吹掃管,吹掃管與外部氣源連接;煙氣脫水器設置在喇叭形管與殼體內壁之間;排氣管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并位于煙氣脫水器的上方;所述沖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凝汽器裝置、空冷裝置和除霧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投資少,安裝方便、回收效率高,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冶金高爐節能領域,具體涉及高爐余熱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高爐的煙氣余熱回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其一:采用金屬換熱器利用高溫煙氣將空氣預熱,此余熱回收方式效率低,不能對高溫煙氣的余熱進行充分回收,爐子熱效率一般在50%以下。其二:是通過陶瓷蓄熱體,利用1100°C以上的高溫煙氣余熱將空氣和煤氣預熱至900°C以上,實現煙氣余熱的高效回收;但由于此蓄熱式燃燒工藝的供熱方式和排煙方式與傳統加熱爐不同,不適用于爐子啟動初期和低溫運行工況,生產過程中又經常出現爐壓波動,吸冷風或爐門冒火嚴重,甚至燒壞爐門及爐體鋼結構,事故頻發經常影響生產,同時仍存在氧化燒損大的問題。如何解決高爐煙氣余熱經濟、合理、高效的回收利用的問題,對冶煉行業的節能減排,增產增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鋼鐵廠高爐煉鐵后產生大量高溫爐渣,需要通過沖渣水進行冷卻,通常都是采用工NBA法水沖渣進行高爐爐渣處理,沖渣水在沖渣時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通過煙囪排向大氣,不僅浪費大量的熱量,而且產生大量白霧,對環境造成污染。在采用工INBA法進行高爐爐渣處理的工藝過程中,爐渣的熱量基本以水蒸汽的形式被帶走,沖渣水蒸汽擁有非常豐富的余熱資源。由于沖渣水蒸汽熱量巨大,采用常規的方法消除白霧解決環保問題,投資非常大,還不能產生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更多地回收高爐余熱,實現節能減排,本技術提供高爐余熱回收裝置。一種高爐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它包括具有密閉內腔殼體,殼體上設有溢流口、注水口、排水口、排氣管、煙氣脫水器、吹掃管和人孔,殼體內腔設置喇叭形管,喇叭形管的一端設置在殼體內腔且與殼體低端預留有空間,喇叭形管的另一端穿過殼體頂端,喇叭形管的上方設置噴淋裝置;喇叭形管與殼體之間設有煙氣脫水裝置,喇叭形管上連接有吹掃管,吹掃管與外部氣源連接。煙氣脫水器設置在喇叭形管與殼體內壁之間,用于對從喇叭形管底部排出的高爐煙氣進行脫水處理;排氣管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并位于煙氣脫水器的上方。高溫煙氣經過噴淋裝置噴出的水霧冷卻降溫后從喇叭形管進入殼體的內腔,然后上浮通過煙氣脫水器進行脫水,最后從排氣管排放出去。噴淋裝置由若干水管組成,若干水管均布于喇叭形管的上方,水管的端部設有噴頭,噴頭置于喇叭形管內。煙氣脫水器為鋼結構件焊接,煙氣脫水器由若干層鋼結構件組成網狀結構,并密布在殼體的內壁與喇叭形管之間。檢修平臺安裝在喇叭形管與殼體內壁之間。沖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是在煙囪的中部安裝能將煙囪分為兩個相互隔離的上部與下部的百葉閥,且在煙囪的下部通過管道與除霧塔連通,管道內安裝有引風機;除霧塔安裝在鋼結構支撐架的上面,除霧塔的上部塔壁上設有空冷裝置;空冷裝置的通過排氣管道與煙囪連接;除霧塔內腔自下而上設有收水盤、凝氣器裝置,管道與進汽收水段連通。所述收水盤連接到沖渣水池;所述凝汽器裝置的上部設有冷介質進口,凝汽器裝置的下部設有冷介質出口。本技術投資少,安裝方便、回收效率高,從而降低了生產本成。【附圖說明】圖1是煙氣余熱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沿A-A向的剖視圖。圖3是圖1中沿B-B向的剖視圖。圖4是圖1中沿C-C向的剖視圖。圖5是圖1中沿D-D向的剖視圖。圖6是圖1中沿E-E向的剖視圖。圖7是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的混風除霧段的內部分隔示意圖。圖中,1-殼體,2-喇叭形管,3-排氣管,4-噴淋裝置,5-煙氣脫水器,6_注水口,7-排水口,8-吹掃管,9-人孔,10—檢修平臺、11-溢流口,12、煙囪,13、百葉閥,14、管道,15、鋼結構支撐架,16、收水盤,17、凝氣器裝置,18、空冷裝置,19、排氣管,20、引風機,21、除霧塔。【具體實施方式】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煙氣余熱回收裝置,與高爐煙囪連接。它包括具有密閉內腔殼體1,殼體I上設有溢流口 11、注水口 6、排水口 7、排氣管3、煙氣脫水器5、吹掃管8和人孔9,殼體內腔設置喇叭形管2,喇叭形管2的一端設置在殼體內腔且與殼體低端預留有空間,喇叭形管2的另一端穿過殼體頂端,喇叭形管2的上方設置噴淋裝置4 ;喇叭形管2與殼體I之間設有煙氣脫水裝置5,喇叭形管2上連接有吹掃管8,吹掃管8與外部氣源連接。煙氣脫水器5設置在喇叭形管2與殼體I內壁之間,用于對從喇叭形管2底部排出的高爐煙氣進行脫水處理;排氣管3設置在殼體I的上部,并位于煙氣脫水器5的上方。高溫煙氣經過噴淋裝置4噴出的水霧冷卻降溫后從喇叭形管2進入殼體I的內腔,然后上浮通過煙氣脫水器5進行脫水,最后從排氣管3排放出去。噴淋裝置4由若干水管組成,若干水管均布于喇叭形管2的上方,水管的端部設有噴頭,噴頭置于喇叭形管2內。煙氣脫水器5為鋼結構件焊接,煙氣脫水器5由若干層鋼結構件組成網狀結構,并密布在殼體I的內壁與喇叭形管2之間。檢修平臺10安裝在喇叭形管2與殼體I內壁之間。圖7所示,沖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是在煙囪12的中部安裝能將煙囪分為兩個相互隔離的上部與下部的百葉閥13,且在煙囪的下部通過管道14與除霧塔連通,管道14內安裝有引風機20 ;除霧塔安裝在鋼結構支撐架15的上面,除霧塔的上部塔壁上設有空冷裝置18 ;空冷裝置18的上面通過排氣管道20與煙囪12連接;除霧塔內腔自下而上設有收水盤16、凝氣器裝置17,管道14與進汽收水段16連通。根據除霧塔工作工能,將除霧塔分隔出4個功能段,即收水盤16與凝氣器裝置17之間的空間為進氣收水功能段a ;凝氣器裝置17與空冷裝置18之間的空間為余熱回收功能段b ;安裝空冷裝置的這部分空間為混風除霧功能段C。所述收水盤16連接到沖渣水池;所述凝汽器裝置17的上部設有冷介質進口,凝汽器裝置17的下部設有冷介質出Π ;圖8所示,所述混風除霧段的內部還設有混風除霧通道和蒸汽通道(圖中有箭頭的是蒸汽通道),混風除霧通道與排氣管19相通。本技術的工作過程:沖渣水的水蒸汽通過引風機20從煙囪12的下部引入余熱回收除霧塔21的進汽收水功能段,然后繼續向上運行,進入余熱回收功能段,在余熱回收功能段中,水蒸汽與凝汽器裝置17進行換熱處理,大部分水蒸汽的熱量得到回收,且在處理過程中,水蒸汽凝結的水會回流到收水盤16內輸送到沖渣水池中,得到循環利用。剩余的水蒸汽繼續上行,進入混風除霧段,水蒸汽通過蒸汽通道由上而下進入空冷裝置18中,進行進一步地冷凝、凝結水蒸汽并換熱產生熱空氣,熱空氣向內排入混風除霧通道,同時,余下未被空冷裝置18冷凝的沖渣水蒸汽進入混風除霧通道內,與熱空氣相互混合,形成不飽和水蒸汽,不飽和蒸汽通過混風除霧通道進入排氣管19將不飽和蒸汽通過煙囪上部排入大氣。【主權項】1.一種高爐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 所述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殼體,殼體上設有溢流口、注水口、排水口、排氣管、煙氣脫水器、吹掃管和人孔,殼體內腔設置喇叭形管,喇叭形管的一端設置在殼體內腔且與殼體低端預留有空間,喇叭形管的另一端穿過殼體頂端,喇叭形管的上方設置噴淋裝置;喇叭形管與殼體之間設有煙氣脫水裝置,喇叭形管上連接有吹掃管,吹掃管與外部氣源連接;煙氣脫水器設置在喇叭形管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爐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煙氣余熱回收裝置、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所述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殼體,殼體上設有溢流口、注水口、排水口、排氣管、煙氣脫水器、吹掃管和人孔,殼體內腔設置喇叭形管,喇叭形管的一端設置在殼體內腔且與殼體低端預留有空間,喇叭形管的另一端穿過殼體頂端,喇叭形管的上方設置噴淋裝置;喇叭形管與殼體之間設有煙氣脫水裝置,喇叭形管上連接有吹掃管,吹掃管與外部氣源連接;煙氣脫水器設置在喇叭形管與殼體內壁之間;排氣管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并位于煙氣脫水器?的上方;所述噴淋裝置由若干水管組成,若干水管均布于喇叭形管的上方,水管的端部設有噴頭,噴頭置于喇叭形管內;所述煙氣脫水器為鋼結構件焊接,煙氣脫水器由若干層鋼結構件組成網狀結構,并密布在殼體?的內壁與喇叭形管之間;所述沖渣水蒸汽余熱回收裝置,是在煙囪的中部安裝能將煙囪分為兩個相互隔離的上部與下部的百葉閥,且在煙囪的下部通過管道與除霧塔連通,管道內安裝有引風機;除霧塔安裝在鋼結構支撐架的上面,除霧塔的上部塔壁上設有空冷裝置;空冷裝置的通過排氣管道與煙囪連接;除霧塔內腔自下而上設有收水盤、凝氣器裝置;所述凝汽器裝置的上部設有冷介質進口,凝汽器裝置的下部設有冷介質出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周建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