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管固定結構,包括:一熱管、一承載體、一第一固定件;該熱管具有一本體并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承載體具有一溝槽,該溝槽具有一開放側及一封閉側,該熱管設置于該溝槽內,并借由第一側及一第二側分別對應該開放側及該封閉側;該第一固定件設置于該熱管及該承載體上方,該第一固定件一端(自由端)對應與該熱管的第一側接觸壓抵或卡接,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進一步提供一種熱管的固定結構,進而改善現有焊接固定熱管的缺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管固定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不需通過焊接即可將熱管與其散熱元件固定結合的熱管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熱管為一種以銅質或鋁質材料所制成的管狀體,由于銅質或鋁質材料為導熱的良導體,故被廣泛使用作為與熱源直接接觸用以傳導熱量的導熱元件,多數熱管通過穿(串)設或卡設與其他散熱元件組合,但在搬運過程仍會因震動因素造成松脫及分解等問題,因此現有技術另外再通過以錫膏或導熱膏將熱管與其他散熱元件作黏合,或通過用焊接的方式將熱管與其他散熱元件作組合,因熱管為銅或鋁材質,其本身材料特性通過錫膏黏合或通過以普通方式焊接則仍然無法將熱管與其他散熱元件結合固定或焊接后造成熱阻問題及環保問題。另,也有現有技術通過緊配的方式將熱管與其他散熱元件作組合,緊配的方式雖可將兩者固定,但有部分緊配結構需對該熱管施加壓力令其變形,而當對熱管施加壓力時會破壞熱管內部的毛細結構使熱管熱傳導效率大幅降低或甚而失能,進而失去熱管熱傳的效果,故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陷為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所欲改善的首要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提供熱管穩固固定的熱管固定結構。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管固定結構,包括:一熱管,具有一本體,并該本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一承載體,具有一溝槽,所述溝槽具有一開放側及一封閉側,所述熱管設置于該溝槽內,并該熱管第一、二側分別對應該開放側及該封閉側;一第一固定件,設置于該熱管及該承載體上方,并該第一固定件一端與該熱管的第一側接觸。更具有一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二固定件對應設置。優選的是,所述第一、二固定件分別具有多個凸體,這些凸體間具有一間隔空間,并這些凸體呈等距或非等距其中任一排列。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多個凸體,這些凸體間具有一間隔空間,并且這些凸體呈等距或非等距其中任一排列。優選的是,該凸體呈半圓形或正方形或長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其中任一。優選的是,該凸體呈半圓形或正方形或長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其中任一。優選的是,該承載體更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件設置于該第一凹槽內,所述第一凹槽設置于該溝槽上方側邊并與該溝槽相連通。優選的是,該承載體更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二固定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二凹槽內,所述第一、二凹槽設置于該溝槽上方左右兩側邊并與該溝槽相連通。優選的是,所述熱管呈扁平狀。優選的是,所述承載體為散熱基座或手機中框或散熱器或均溫板其中任一。通過本專利技術熱管固定結構可解決現有焊接、緊配的缺點,并有效令熱管與其他散熱元件相互組設。【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2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3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5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二固定件的立體圖;圖16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組裝示意圖;圖17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組裝示意圖;圖18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五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圖19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六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符號說明熱管固定結構I熱管11本體111第一側1111第二側1112承載體12溝槽121開放側1211封閉側1212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123第一固定件13凸體131第二固定件14凸體141【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請參閱圖1、2、3,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及組合圖及組合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熱管固定結構1,包括:一熱管U、一承載體12、一第一固定件13 ;所述熱管11具有一本體111,該熱管11呈扁平狀延軸向延伸,并該本體111具有一第一側1111及一第二側1112,所述第一、二側1111、1112相互對應設置于該熱管11的本體111上、下兩側。所述承載體12具有一溝槽121,所述溝槽121具有一開放側1211及一封閉側1212,所述熱管11設置于該溝槽121內,并該熱管11第一、二側1111、1112分別對應該開放側1211及該封閉側1212,即該第一側1111對應該開放側1211,而該第二側1112對應貼設該封閉側1212。所述承載體12為散熱基座或手機中框或散熱器或均溫板或智慧平板的框體其中任一,本實施例以手機中框做為說明實施例,但并不引以為限。所述第一固定件13設置于該熱管11及該承載體12上方,該第一固定件13的一固定端選擇設置于該熱管11上方左側或右側其中任一,其另一自由端則朝溝槽121突伸,所述第一固定件13作為壓(抵)制固定該熱管11使用。請參閱圖4、5,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及組合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技術特征相同,故在此將不載贅述,惟本實施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不同處在于本實施例更具有一第二固定件14,并所述第一、二固定件13、14對應設置,分別設置于該熱管11上方的左側及右側。請參閱圖6、7,為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固定結構的第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管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熱管,具有一本體,并該本體具有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一承載體,具有一溝槽,所述溝槽具有一開放側及一封閉側,所述熱管設置于該溝槽內,并該熱管第一、二側分別對應該開放側及該封閉側;一第一固定件,設置于該熱管及該承載體上方,并該第一固定件一端與該熱管的第一側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明翰,吳靖寧,李生丕,巫俊銘,
申請(專利權)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