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所述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內墻板組成該組合剪力墻的內、外墻板,并作為模板免拆模,與墻體構成一體化結構;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的各模塊經過積木式相互錯縫插接拼裝;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與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通過燕尾槽咬合連接成一整體;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與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共同組成結構的外墻板。所述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均勻、對稱設置在中間填充層內,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為墻體的豎向承重構件。所述中間填充層處通過澆筑摻加EPS顆粒的泡沫混凝土漿料或者輕質發泡水泥,使墻體形成一個無空腔、抗壓受力合理的有機整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適用于村鎮低層建筑的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屬于建筑工程
技術介紹
我國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多數建筑在地震區,農村建筑以自建為主,由于對抗震知識的缺乏,建造工藝不能滿足抗震基本要求,抗震能力十分薄弱。唐山、汶川、玉樹、雅安、魯甸大地震,農房破壞與倒塌極其慘重。可見,農房的安全性和抗震性差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此外,住宅產業化在城市住宅建設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節能減排、減少污染、快速裝配的優勢正在被市場所接受。然而,農房產業化的發展目前非常緩慢,研發一種適應于農村的抗震節能一體化裝配式組合結構是當前農村建設與發展的巨大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3層及3層以下農村建筑,具有操作簡單、整體性高、抗震節能、可裝配化施工等優點的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及作法,以期有效解決傳統農房抗震能力低,保溫效果差,施工速度慢等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該組合剪力墻包括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內墻板(3)、中間填充層(4)、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所述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內墻板(3)組成該組合剪力墻的內、外墻板,并作為模板免拆模,與墻體構成一體化結構,整個結構由工廠化統一預制,分為一字型、T型、L型和十字型墻板;在墻板的端部設置凹槽或凸鍵,使得墻板在拼裝時互相咬砌,鎖為整體;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由粒徑小于1mm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內置高強鋼絲網片¢);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為具有建筑模數的保溫聚苯板,各模塊經過積木式相互錯縫插接拼裝;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與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通過燕尾槽咬合連接成一整體;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共同組成結構的外墻板。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內墻板(3)之間為中間填充層(4),中間填充層(4)為內、外墻板所夾圍護層。所述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均勻、對稱設置在中間填充層⑷內,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為墻體的豎向承重構件。連接螺栓(7)穿過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并連接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內墻板(3),使得內外墻板和鋼骨架連接成為一體;連接螺栓(7)與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I)、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組成的外墻板連接處安裝有工程塑料管(8)。所述工程塑料管(8)用以防止螺栓穿過EPS模塊孔洞時產生的“冷橋”效應。所述中間填充層(4)處通過澆筑摻加EPS顆粒的泡沫混凝土漿料或者輕質發泡水泥,使墻體形成一個無空腔、抗壓受力合理的有機整體。所述高強鋼絲網片(6)的規格為Φ2.0-Φ4.8,高強鋼絲網片(6)為正交鋼絲網片或斜交鋼絲網片。所述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⑵尺寸規格為長300mm、900mm、1200mm ;高300_、450mm.600mm ;厚60mm、70mm、80mm、100mm、150mm。對于不同長度和高度的墻體可通過模塊專用切割器對其進行分割拼裝。所述內墻板(3)為結構內側模板的一部分,起到圍護、防火與裝飾等作用,其采用粒徑小于1mm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為增加墻體界面附著力,內墻板(3)的內側做刮毛界面處理;內墻板(3)的界面砂漿可采用滾刷、噴涂方法均勻涂覆于內膜板內側,界面砂漿應具有一定的粘結效果,涂刷厚度為I?2mm。中間填充層(4)的厚度與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的截面邊長相等,由于填充材料密度小、質量輕、彈性模量低,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地震力小,震動波的傳遞速度比較慢,對沖擊能量的吸收快,且具有質輕、阻燃防火、降低成本等特性。所述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為結構豎向承重構件,鋼管尺寸隨著房屋的高度加大,一般采用方鋼管和圓鋼管兩種形式,方鋼管尺寸為90?150mm,圓鋼管直徑為100?160mm。鋼管內澆筑再生混凝土,形成鋼管混凝土柱豎向承重結構,輕鋼_輕墻裝配后所形成的組合剪力墻具有良好的整體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抗側力能力,這是輕墻與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共同工作才具有的獨特效果。現場安裝內外模板時,首先依據陽角垂直基準線安裝外模板,然后外模板陽角應與垂直基準線對齊,待外模板安裝完成后,再安裝內模板,為了保證內外模板的穩定性,采用塑料卡子臨時固定模板,內、外模板應插入至塑料卡子的凹槽內,間距@200,可根據構造,適當加密或稀疏。內外模板與中間填筑層一同構成墻體的抗側力體系,由于配置了高強鋼絲網,可起到良好的受力作用,特別是墻板抗剪切作用。通過在裝配式墻板中沿高度方向鉆取孔洞穿透鋼管管壁,并由穿過內外墻板的螺栓與鋼管孔洞連接來固定鋼管,使得內外墻板和鋼骨架連接成為一體。孔洞沿高度方向間距0100,螺栓由內外墻板穿過EPS模塊孔洞時,需套入工程塑料管,防止“冷橋”效應。現場先定位輕質鋼管,后安裝內外模板,待穩定后,向輕質鋼管中饒筑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之后向中間填充層饒筑摻加EPS顆粒的泡沫混凝土漿料或者輕質發泡混凝土,使得鋼管與內外墻之間形成統一的整體。一種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作法,其制作過程如下,第一步:預制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時,平放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放置高強鋼絲網并在上面澆筑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通過燕尾槽與EPS模塊咬合連接。工業化制作再生混凝土板作為內墻板。依據工程實際情況對模板切割時,板邊應順直、無毛刺,其切割后尺寸偏差不應大于3_,盡量做到少裁切或者不裁切。第二步:依據陽角垂直基準線安裝外模板,外墻板陽角應與垂直基準線對齊,待外墻板安裝完成后,再安裝內墻板,并用塑料卡子臨時固定內外墻板,墻板應從下而上,逐塊安裝。墻板之間接縫需粘貼泡沫膠條,防止漏漿。第三步:將輕型鋼管放入基礎預留孔洞中,對其進行定位。內外墻板與輕型鋼管穩定后,螺栓孔位沿鋼管高度方向200mm由內外墻板分別鉆至鋼管管壁,并用螺栓擰緊固定,螺栓穿過EPS模塊孔洞時,需套入工程塑料管,防止“冷橋”效應。第四步:清理輕型鋼管與墻板基層上的塵土、雜物和積水,待內鋼管與內外墻板驗收合格后,對鋼管進行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施工,澆筑完成后,對中間層分層澆注摻加EPS顆粒的泡沫混凝土漿料或者輕質發泡水泥,使得輕鋼再生混凝土柱與內外模板之間無空腔,形成輕鋼、輕墻一體化裝配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涉及一種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適用于村鎮低層建筑農房結構,具有以下優勢:(I)工業化水平高。本技術的剪力墻結構采用的預制內外墻板,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為工廠化生產,生產效率高、質量好、節省資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2)標準化程度高。剪力墻結構分為一字型、T型、L型和十字型墻板。與此相對應,按照本技術的預制構件制作方法在工廠按照統一的規格、構造制作內外墻板構件。(3)抗震節能一體化。本技術組成構件輕鋼、輕墻結構自重輕,中間層填充材料彈性模量低,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地震力小,抗震效果明顯。采用的再生砂漿和再生混凝土材料均為綠色環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輕鋼咬合型復合保溫輕墻裝配式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該組合剪力墻包括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內墻板(3)、中間填充層(4)、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所述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內墻板(3)組成該組合剪力墻的內、外墻板,并作為模板免拆模,與墻體構成一體化結構,整個結構由工廠化統一預制,分為一字型、T型、L型和十字型墻板;在墻板的端部設置凹槽或凸鍵,使得墻板在拼裝時互相咬砌,鎖為整體;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由粒徑小于10mm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內置高強鋼絲網片(6);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為具有建筑模數的保溫聚苯板,各模塊經過積木式相互錯縫插接拼裝;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與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通過燕尾槽咬合連接成一整體;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共同組成結構的外墻板;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內墻板(3)之間為中間填充層(4),中間填充層(4)為內、外墻板所夾圍護層;所述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均勻、對稱設置在中間填充層(4)內,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為墻體的豎向承重構件;連接螺栓(7)穿過輕型鋼管再生混凝土柱(5)并連接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與內墻板(3),使得內外墻板和鋼骨架連接成為一體;連接螺栓(7)與高強鋼絲網再生混凝土板(1)、帶燕尾槽EPS保溫模塊(2)組成的外墻板連接處安裝有工程塑料管(8);所述中間填充層(4)處通過澆筑摻加EPS顆粒的泡沫混凝土漿料或者輕質發泡水泥,使墻體形成一個無空腔、抗壓受力合理的有機整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萬林,賈穗子,劉文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工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