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包括活塞銷座,所述活塞銷座內部設置銷座孔,所述銷座孔內徑與銷瓦配合,所述銷瓦的內徑與活塞銷配合,所述活塞銷與試件的小頭配合,所述試件的大頭與連桿直軸配合,所述連桿直軸與軸瓦的內徑配合,所述軸瓦的外徑與連桿軸支座的內部配合。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鋼結構設計及高強度螺栓組合,強度高、剛度大;連桿直軸軸徑與活塞銷軸徑可調,便于根據試驗連桿大、小頭孔直徑的大小進行更換而保持整個裝置整體組成不變,提高了連桿部件試驗裝置的重復利用率,保證了其通用性,擴大了應用范圍,有效降低了經濟投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發動機試驗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連桿部件作為發動機本體結構當中的關鍵運動構件,工作中承受著往復慣性力、旋轉慣性力、缸內氣體壓力等作用,桿身進行著不間斷的往復平面擺動,造成連桿局部出現拉伸、壓縮、彎曲等復合應力的交變作用。復雜的應力作用和特殊的運動形式容易造成連桿部件局部斷裂、失穩、螺栓斷裂、軸瓦損傷等故障。因此,連桿部件結構強度與疲勞可靠性的有效保證是發動機設計的關鍵所在。在新產品的開發當中發現連桿部件結構疲勞強度的薄弱環節,驗證方案可行性,通常采用的是計算仿真與部件疲勞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其中,連桿部件疲勞試驗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整機搭載疲勞試驗,一種機械部件疲勞試驗。前者試驗過程繁瑣、費用高、風險大、效率低。但是,連桿工作環境真實,載荷綜合作用明顯,可信度高等。后者利用液壓伺服系統作用產生拉壓載荷模擬發動機缸內氣體壓力的交變作用,考核連桿部件機械疲勞性能。該方法試驗頻率低,缺失連桿擺動作用,載荷作用單一;優點是試驗過程簡單,裝配方便,成本低,試驗樣本數量、方案等變化靈活,載荷控制方便,工況模擬范圍大等。目前采用的連桿疲勞試驗裝置只能單一進行拉壓載荷作用,試件的工作狀態與整機差異大,考核位置沒有針對性,試驗結果可信度不足,試驗裝置通用性差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旨在提出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以解決現有的連桿疲勞試驗裝置只能單一進行拉壓載荷作用,考核位置沒有針對性、試驗結果可信度不足和試驗裝置通用性差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包括活塞銷、銷瓦、銷座蓋、組合蓋、連桿直軸、軸瓦、連桿軸支座和活塞銷座,所述活塞銷座頂部設置用來連接觸動油缸的定位止口及連接螺栓,底部與所述銷座蓋螺栓連接,所述活塞銷座內部設置銷座孔,兩個所述銷座孔中間設置潤滑油道和出油孔,所述銷座孔內徑與所述銷瓦配合,所述銷瓦的內徑與所述活塞銷配合,所述活塞銷與所述試件的小頭配合,所述試件的大頭與所述連桿軸支座裝配的所述連桿直軸配合,所述連桿軸支座的底部設置用來連接伺服加載系統力傳感器的定位止口及螺栓,頂部與所述組合蓋螺栓連接后組成一體,所述一體結構的內部設置油池,所述油池的兩側面設置座孔、上方設置溢油孔、下方設置回油孔,所述座孔的內徑與所述軸瓦配合,所述軸瓦的內徑與所述連桿直軸配合。進一步的,所述連桿軸支座經圓柱銷定位后通過組合蓋螺栓與所述組合蓋連接,所述連桿軸支座與所述組合蓋的結合部位涂有密封膠。進一步的,所述銷座蓋與所述活塞銷座組合形成銷軸瓦限位槽。進一步的,所述連桿直軸包括支撐軸頸、止推軸肩和連桿軸頸,所述支撐軸頸位于所述連桿直軸的兩端,所述連桿軸頸位于所述連桿直軸的中間,所述支撐軸頸和所述連桿軸頸之間設置所述止推軸肩。進一步的,所述活塞銷為在軸線方向上分為三段的一體結構,所述活塞銷由兩端的支撐段和中間軸頸組成,所述試件的小頭與所述中間軸頸、大頭與所述連桿軸頸的配合方式均可為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進一步的,所述連桿直軸的兩端設置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內壁處安裝密封圈。進一步的,所述銷座孔和所述座孔均為通孔,所述銷座孔和所述座孔均采用組合加工方式完成。進一步的,所述銷瓦和所述軸瓦均分為上下瓦片,共兩組,所述銷瓦的內外徑均與所述活塞銷和所述銷座孔過盈配合,所述軸瓦的內外徑均與所述連桿直軸和所述座孔過盈配合。進一步的,所述活塞銷座經圓柱銷定位后通過銷座蓋螺栓與所述銷座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油池為正方體或長方體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具有以下優勢:(1)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主要由連桿軸支座及組合蓋、連桿直軸、活塞銷座及銷座蓋、活塞銷、調整銷瓦、連桿軸調整軸瓦以及試驗連桿等構件組成,其結構緊湊,占用空間??;鋼結構設計及高強度螺栓組合,強度高、剛度大。(2)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連桿直軸軸徑與活塞銷軸徑可調,便于根據試驗連桿大、小頭孔直徑的大小進行更換而保持整個裝置整體組成不變,提高了連桿部件試驗裝置的重復利用率,保證了通用性,擴大了應用范圍,有效降低了經濟投入。(3)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連桿直軸與活塞銷與連桿相應的配合軸頸尺寸可調,有利于形成剛性接觸與間隙配合的分別,減小了大小頭孔的相互干擾,提高了試驗精度,試驗目標位置明確,針對性強。(4)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試驗過程不間斷循環供油,大、小頭孔位置得到有效潤滑,整個試件有利散熱,試驗與實際工作狀態差距小,部件試驗模擬程度高。(5)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根據考察區域不同可對試驗件所受慣性力與氣體壓力加以綜合考慮,并相應調整試驗裝置的配合間隙,確定具有針對性的試驗工況,有利于對連桿部件的局部結構進行客觀評價。附圖說明構成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半剖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活塞銷;2-銷瓦;3-銷軸瓦限位槽;4-銷座蓋;5-組合蓋;6-連桿直軸;61-支撐軸頸;62-止推軸肩;63-連桿軸頸;64-密封槽;7-軸瓦;8-連桿軸支座;81-油池;82-座孔;83-溢油孔;84-回油孔;9-組合蓋螺栓;10-活塞銷座;101-銷座孔;102-潤滑油道;103-出油孔;11-密封圈;12-試件;13-銷座蓋螺栓,14-機油流動方向。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本文所述試件是試驗用連桿部件的簡稱。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活塞銷1、銷瓦2、銷座蓋4、組合蓋5、連桿直軸6、軸瓦7、連桿軸支座8和活塞銷座10,所述活塞銷座10頂部設置用來連接觸動油缸的定位止口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銷(1)、銷瓦(2)、銷座蓋(4)、組合蓋(5)、連桿直軸(6)、軸瓦(7)、連桿軸支座(8)和活塞銷座(10),所述活塞銷座(10)頂部設置用來連接觸動油缸的定位止口及連接螺栓,底部與所述銷座蓋(4)螺栓連接,所述活塞銷座(10)內部設置銷座孔(101),兩個所述銷座孔(101)中間設置潤滑油道(102)和出油孔(103),所述銷座孔(101)內徑與所述銷瓦(2)配合,所述銷瓦(2)的內徑與所述活塞銷(1)配合,所述活塞銷(1)與所述試件(12)的小頭配合,所述試件(12)的大頭與所述連桿軸支座(8)裝配的所述連桿直軸(63)配合,所述連桿軸支座(8)的底部設置用來連接伺服加載系統力傳感器的定位止口及螺栓,頂部與所述組合蓋(5)螺栓連接后組成一體,所述一體結構的內部設置油池(81),所述油池(81)的兩側面設置座孔(82)、上方設置溢油孔(83)、下方設置回油孔(84),所述座孔(82)的內徑與所述軸瓦(7)配合,所述軸瓦(7)的內徑與所述連桿直軸(6)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銷(1)、銷瓦(2)、銷座蓋(4)、組合蓋(5)、連桿直軸(6)、軸瓦(7)、連桿軸支座(8)和活塞銷座(10),所述活塞銷座(10)頂部設置用來連接觸動油缸的定位止口及連接螺栓,底部與所述銷座蓋(4)螺栓連接,所述活塞銷座(10)內部設置銷座孔(101),兩個所述銷座孔(101)中間設置潤滑油道(102)和出油孔(103),所述銷座孔(101)內徑與所述銷瓦(2)配合,所述銷瓦(2)的內徑與所述活塞銷(1)配合,所述活塞銷(1)與所述試件(12)的小頭配合,所述試件(12)的大頭與所述連桿軸支座(8)裝配的所述連桿直軸(63)配合,所述連桿軸支座(8)的底部設置用來連接伺服加載系統力傳感器的定位止口及螺栓,頂部與所述組合蓋(5)螺栓連接后組成一體,所述一體結構的內部設置油池(81),所述油池(81)的兩側面設置座孔(82)、上方設置溢油孔(83)、下方設置回油孔(84),所述座孔(82)的內徑與所述軸瓦(7)配合,所述軸瓦(7)的內徑與所述連桿直軸(6)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軸支座(8)經圓柱銷定位后通過組合蓋螺栓(9)與所述組合蓋(5)連接,所述連桿軸支座(8)與所述組合蓋(5)的結合部位涂有密封膠。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銷座蓋(4)與所述活塞銷座(10)組合形成銷軸瓦限位槽(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連桿部件疲勞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直軸(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狄建兵,侯曄星,張麗強,王延榮,閆瑋,王昊,馬寧,王龍韜,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天津,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