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連桿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包括支撐板、固定座、限位座和擋塊;固定座和限位座正對布置,且固定座和限位座分別位于支撐板的兩側,固定座和限位座形成檢測區;支撐板上放置有多個縱向排列的檢測座,該檢測座的上表面設有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該檢測座的前表面上設有第一磁性塊,檢測座的后表面上設有第二磁性塊,檢測座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設有第三磁性塊;限位座為與第二磁性塊的磁極相同的磁性座;固定座上設有容納第一磁性塊的容納腔,容納腔內嵌設有與第一磁性塊相匹配的電磁鐵,固定座上安裝有與電磁鐵電連接的控制器;擋塊與檢測區的距離與檢測座的長度相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連桿檢測
,具體涉及一種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
技術介紹
曲柄連桿機構是發動機借以產生并傳遞動力的機構,發動機通過它把燃料燃燒后發出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曲柄連桿機構在做功行程中把活塞的往復運動轉變成曲軸的旋轉運動,對外輸出動力,而在其他三個行程,即進氣、壓縮、排氣行程中又把曲軸的旋轉運動轉變成活塞的往復直線運動。曲柄連桿機構主要由機體組(氣缸體、氣缸墊、氣缸蓋、曲軸箱及油底殼)、活塞連桿組(活塞、活塞環、活塞銷、連桿)、曲軸飛輪組(曲軸飛輪)三部分組成。連桿在曲柄連桿機構中起非常重要的連接作用,連桿質量的優劣對連桿的使用壽命影響較大,特別是對于貨車的發動機而言,連桿至關重要,因為貨車通常承載力較大,需要的動力也較大,對發動機的動力要求越大,則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連桿受到的沖擊越大。連桿的檢測參數中,對于連桿端面的檢測尤為重要,因為連桿端面檢測不合格,則連桿在具體承載力的時候,容易出現因受力不均,而出現斷裂的事故。通常生產發動機連桿的廠家均是在檢測平臺上進行檢測,通過一些定位板或定位夾具實現連桿的固定。然而此種檢測平臺在檢測時,比較麻煩,檢測效率比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高貨車發動機連桿端面檢測的平臺。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基礎方案為: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包括支撐板、固定座、限位座和擋塊;所述固定座和限位座正對布置,且固定座和限位座分別位于支撐板的兩側,固定座和限位座形成檢測區;所述支撐板上放置有多個縱向排列的檢測座,該檢測座的上表面設有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所述檢測座為長方體,該檢測座的前表面上設有第一磁性塊,檢測座的后表面上設有第二磁性塊,檢測座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設有第三磁性塊;所述限位座為與第二磁性塊的磁極相同的磁性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容納第一磁性塊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嵌設有與第一磁性塊相匹配的電磁鐵,固定座上安裝有與電磁鐵電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擋塊與檢測區的距離與檢測座的長度相等。本方案中,擋塊與檢測座之間形成回收區,檢測完畢后的連桿和檢測座將從該回收區取走。彈性小端柱指用于對連桿的小端孔進行限位的彈性柱;彈性大端柱指用于對連桿的大端孔進行限位的彈性柱。本方案中檢測座的前表面指與固定座正對的面;檢測座的后表面指與限位座正對的面。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優點在于:具體使用本檢測平臺時,首先將需要檢測的連桿安裝在檢測座上。在檢測區域放置一個未安裝連桿的檢測座,然后將安裝有連桿的檢測座沿支撐板的縱向方向依次首尾依次排列,第一個安裝有連桿的檢測座位于檢測區內。然后通過控制器使電磁鐵通電,電磁鐵將檢測區內的檢測座吸附到固定座上,然后操作人員對連桿的大端面和小端面進行檢測。檢測區內連桿檢測完畢后,通過控制器使電磁鐵的磁極發生改變,此時電磁鐵與第一磁性塊的磁極相同,將回收區內的檢測座取走;然后在取走的檢測座上安裝新的待檢測連桿,然后將此檢測座放置在檢測座組的尾端。此時檢測座組尾端的檢測座向前移動一個檢測座長度的位置時,相鄰的檢測座均向前移動一個檢測座長度的距離。檢測座組后面的檢測座依次擠前面的檢測座,使最前面剛檢測完畢的檢測座位于回收區處。重復前面的步驟,實現連桿的流水化檢測。本方案中對連桿采用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實現兩點定位,并且利用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自身的彈性,實現連桿的快速固定和快速取放。相鄰檢測座的左右端面均是安裝有相同磁極的第三磁性塊,在相鄰檢測座向檢測區移動的時候,相互之間不會出現碰撞事情發生。限位座與第二磁性塊的磁極相同,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使進入到檢測區的檢測座自動向固定座靠近,提高工作效率。本檢測平臺在連桿進行固定時,通過檢測座、固定座、擋塊等一系列的部件實現快速固定和回收的目的。相比傳統采用壓板、螺栓等零件對連桿進行固定,本檢測平臺的固定效率有明顯優勢,本檢測平臺實現,電磁鐵正向通電則檢測座與固定座接觸實現固定,電磁鐵反向通電,則檢測座與固定座分離。另外,本方案巧妙使用多米諾骨牌效應,檢測座最后一個檢測座向前移動一個檢測位置,則前面所有的檢測座均移動一個檢測位置。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支撐板為網孔板,且支撐板正下方安裝有第四磁性塊。本方案的第四磁性塊能將周期懸浮在第四磁性塊上方的帶電塵埃吸附住。檢測座四周的帶電塵埃經過網孔板上的網孔被吸附到第四磁性塊上,從而檢測帶電塵埃對連桿端面檢測帶來的影響。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檢測座的底面嵌設有與第四磁性塊磁極相同的第五磁性塊。 本方案的優點在:由于第四磁性塊與第五磁性塊的磁極相同,此時檢測座處于懸浮狀態,則檢測座在支撐板上移動時,受到的阻礙較小,并且還會克服移動產生的噪聲。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優選方案一、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方案:所述檢測座的前表面上還設有一層橡膠層。本方案的優點在于:橡膠層,一方面檢測座與固定座結合時,減少噪聲,以及檢測座產生的震動,另一方面使檢測座與固定座結合時,結合更緊密,并且還可以利用橡膠層的彈性實現檢測座的微小調整。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三的優選方案:所述擋塊為與第三磁性塊磁極相同的磁性塊。本方案的優點在于:擋塊在對回收區的檢測座進行定位時,避免檢測座直接撞擊到擋板,而產生噪聲或檢測座發生損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中A處放大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的主視圖;圖4是圖3中B-B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支撐板10、固定座20、容納腔21、電磁鐵22、控制器23、限位座30、擋塊40、第一檢測座50、第一磁性塊51、第二磁性塊52、第三磁性塊53、第四磁性塊54、第五磁性塊55、橡膠層56、彈性小端柱57、彈性大端柱58、第二檢測座60、第三檢測座70、第四檢測座80、連桿90、檢測區100、回收區110。實施例基本如圖1和圖2所示: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包括支撐板10、固定座20、限位座30和擋塊40。固定座20和限位座30正對布置,且固定座20和限位座30分別位于支撐板10的兩側,固定座20和限位座30形成檢測區100。支撐板10上放置有四個縱向排列的長方體形狀檢測座,每個檢測座的上表面安裝有彈性小端柱57和彈性大端柱58。檢測座的前表面上安裝有第一磁性塊51,檢測座的后表面上安裝有第二磁性塊52,檢測座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安裝有第三磁性塊53。限位座30為與第二磁性塊52的磁極相同的磁性座。固定座20上設有與第一磁性塊51相匹配的容納腔21,容納腔21內嵌設有與第一磁性塊51相匹配的電磁鐵22,固定座20的右端面上安裝有與電磁鐵22電連接的控制器23。擋塊40與檢測區100之間的距離與檢測座的長度相等,且擋塊40與檢測區100之間形成回收區110。檢測座的前表面上還粘接有一層橡膠層56。如圖3和圖4所示,支撐板10為網孔板,且支撐板10正下方安裝有第四磁性塊54;檢測座的底面嵌設有與第四磁性塊54磁極相同的第五磁性塊55。擋塊40為與第三磁性塊53磁極相同的磁性塊。具體使用本檢測平臺時,如圖1所示,從右至左依次首尾連接的檢測座為第一檢測座50、第二檢測座6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固定座、限位座和擋塊;所述固定座和限位座正對布置,且固定座和限位座分別位于支撐板的兩側,固定座和限位座形成檢測區;所述支撐板上放置有多個縱向排列的檢測座,該檢測座的上表面設有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所述檢測座為長方體,該檢測座的前表面上設有第一磁性塊,檢測座的后表面上設有第二磁性塊,檢測座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設有第三磁性塊;所述限位座為與第二磁性塊的磁極相同的磁性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容納第一磁性塊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嵌設有與第一磁性塊相匹配的電磁鐵,固定座上安裝有與電磁鐵電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擋塊與檢測區的距離與檢測座的長度相等。
【技術特征摘要】
1.貨車發動機的連桿端面檢測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固定座、限位座和擋塊;所述固定座和限位座正對布置,且固定座和限位座分別位于支撐板的兩側,固定座和限位座形成檢測區;所述支撐板上放置有多個縱向排列的檢測座,該檢測座的上表面設有彈性小端柱和彈性大端柱,所述檢測座為長方體,該檢測座的前表面上設有第一磁性塊,檢測座的后表面上設有第二磁性塊,檢測座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設有第三磁性塊;所述限位座為與第二磁性塊的磁極相同的磁性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容納第一磁性塊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嵌設有與第一磁性塊相匹配的電磁鐵,固定座上安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谷毅,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萬斯金屬特種成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