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鋼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步驟1:檢測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其中,步驟2:檢測到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同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大氣環境溫度的溫差不大于20℃,步驟3,拆除混凝土的模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設計一種明確的以及易于施工控制的模板拆除時間的判斷方法。
A method for large volum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early dismantl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large volum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early dismantling step 1: strength testing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rmwork which reach the requirements, step 2: detect the center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decreased and the center temperatur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of 25 DEG C, concret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is not greater than 20 DEG C, step 3, demoli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ethod for designing a clear and easy to control template removal tim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鋼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
技術介紹
在現有建筑施工領域,大體積的混凝土結構澆筑后內溫度變化如圖2所示。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方可拆模,這個時間通常是28天。但在一些工期要求較緊的工程中,可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強劑,早強劑不會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但可以加快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的時間。這會大大加快施工工期。按照現行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拆模時間的規范,首先應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其次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的溫差不應大于20℃,同時還模糊的規定大體積混凝土有條件時宜適當延遲拆模時間。現有技術的問題是,規范中的拆模條件較為模糊,如大氣溫度是在發生變化的,適當延遲是多久,不易判斷,很難適應當前工程的情況,更多的是憑借現場施工技術人員的經驗判斷。因此本申請預想設計一種十分明確的,易于施工控制的拆模時間的判斷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設計一種明確的以及易于施工控制的模板拆除時間的判斷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基礎方案是:步驟1:檢測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時,其中,步驟2:檢測到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時,同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大氣環境溫度的溫差不大于20℃,步驟3,拆除混凝土的模板。工作原理:本方案所指混凝土的中心是混凝土的幾何中心。由于混凝土在凝結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量,水泥在開始凝結時放熱較快,以后逐漸變慢。當使用強度檢測方法檢測到混凝土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時,即可開始檢測混凝土的內外的溫度,當混凝土中部的溫度或者混凝土的表面溫度還在上升時,不能拆除模板。由于早期因水泥水化熱使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得很高,過早拆模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較低,會形成很陡的溫度梯度,產生很大的拉應力,極易形成裂縫。當中心溫度還在上升時,拆除模板會導致溫度梯度變大,拉應力變大,產生裂縫的幾率非常大,因此本方案中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整體處于降溫階段;此外還需要檢測到混凝土中部的溫度與內外的溫差小于25℃或等于25℃時。因為當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開始小于25℃時,在外界溫度沒有劇烈變化的情況下,混凝土里表溫差不會發生劇烈的變化并會逐漸趨于一致,溫度梯度縮小的情況下,拉應力也會逐漸縮小。因此,當檢測到鋼筋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開始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時,就可以開始拆卸混凝土模板,且不用擔心混凝土開裂的情況?;A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法的檢測方法更為具體,這是因為大體積混凝土整體溫度下降更容易監控,拆模判斷的標準更為確切,更便于現場施工。2.通過實驗和實踐得知拆模時間極大的縮短。3.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施工周期與混凝土質量矛盾的問題。方案二: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2中,檢測溫度采用溫度感應器。有益效果:現有技術中已有較多的溫度檢測方式,使用溫度感應器是容易實現并較為簡潔的實施方式。方案三: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2中,定時測度溫度。有益效果:大體積混凝土的的溫度變化有一定的規律,相比隨機檢測,通過周期檢測更易獲得混凝土溫度變化的規律。方案四:為方案三的優選,步驟2中,檢測時間隔時間為2~4小時。有益效果:由于混凝土的散熱性不好,經過多次試驗,檢測溫度的時間頻率在兩個小時一次左右適宜,否則,若采用人為檢測,過于頻繁的檢測就會消耗過多的人力。方案五:為方案二的優選,步驟2中,溫度感應器采用熱敏元件感應器。有益效果:熱敏元件成本低,節約檢測成本,同時熱敏元件體積小,放入鋼筋混凝土內對結構強度影響較小。方案六:為方案二的優選,步驟1前,還包括步驟A在澆筑混凝土前將溫度感應器布置在混凝土的中部。有益效果:將溫度感應器事先埋設在鋼筋混凝土內,是一種較為簡單檢測凝固后的鋼筋混凝土的中心溫度的方式。方案七:為方案六的優選,步驟A中,將溫度感應器固定在混凝土的鋼筋籠上。有益效果:直接通過扎帶或者其他的固定方式將溫度感應器固定在鋼筋籠上,是一種較為簡單地將溫度感應器布置在鋼筋混凝土中心的方式。方案八:為方案二的優選,步驟2中,混凝土的中部以及表面均設置多個溫度感應器,所述中心溫度為溫度感應器的檢測值的平均值。有益效果:溫度感應器局部感應到的溫度可能因為特殊因素而有所偏差,設置多點檢測,然后將測試的值取平均值,能更為接近實際的溫度值。方案九:為方案二的優選,步驟2中:溫度感應器連接有記錄檢測數據的溫度記錄儀,溫度記錄儀連接有可發出報警信號的溫度報警裝置。有益效果:使用現有溫度記錄儀可自動化的實現溫度的定時檢測以及記錄,記錄更為方便、準確,同時節省日益昂貴的勞動力溫度記錄儀連接有可發出報警信號的溫度報警裝置。將檢測的溫度值數據化后,現有技術已能實現數據的自動比對與判斷,當溫度報警裝置檢測到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開始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時,就放出各種報警信號,第一時間提醒施工人員,不用再將采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后再判斷,能節約很大一部分時間,縮短我們的工期。報警信號通常為光信號或聲信號或者震動信號。根據現場的情況,可選擇各種報警信號,如現場過于吵鬧,那就選擇光信號提醒;如果現場光環境不好,到處有焊接工程,就選擇聲信號提醒。如果可采用無線信號將報警信號傳遞,那就讓檢測人員佩戴可震動的信號源,第一時間通過震動告知檢測人員。方案十:為基礎方案或方案七的優選,本方法用于箱涵結構,步驟2中溫度檢測點設置于箱涵結構的表面、中心以及底部。有益效果:所述箱涵結構的表面是指外表面,底部是指箱涵結構的內壁,中心是指箱涵結構的墻體內中心位置。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2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變化過程。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1所示的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步驟A將熱敏元件感應器在澆筑混凝土前布置在混凝土中部并固定鋼筋籠上,并在鋼筋混凝土中預埋測試管,熱敏元件感應器鋪設與預埋測試管中,熱敏元件感應器的導線伸出混凝土外。步驟1:檢測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步驟2:檢測到鋼筋混凝土的整體溫度處于下降狀態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時,同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大氣環境溫度的溫差不大于20℃,檢測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時間隔時間為3小時。鋼筋混凝土的中部以及表面均設置多個溫度感應器,中心溫度為熱敏元件感應器檢測值的平均值。步驟3,拆除鋼筋混凝土的模板。步驟2中:溫度感應器連接RC-4溫度記錄儀。溫度記錄儀連接有可發出報警信號的溫度報警裝置。本方法適用與箱涵結構時,溫度檢測點設置于箱涵結構的表面、中心以及底部。實驗:控制實驗室內溫度為26度,澆筑24個大體積混凝土,并在大體積的中部以及表面設置溫度檢測儀。1.每間隔三個小時收集一次溫度檢測儀檢測的數據,為一組數據。2.且收集溫度檢測儀檢測數據的同時拆除一個大體積混凝土的模板。觀察其有無開裂以及裂縫的程度。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表示裂縫的程度,其越多,裂縫越大,越少,裂縫越小。表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步驟1:檢測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其特征在于,步驟2:檢測到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同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大氣環境溫度的溫差不大于20℃,步驟3,拆除混凝土的模板。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步驟1:檢測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施工拆模要求,其特征在于,步驟2:檢測到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均下降并且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小于或等于25℃,同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與大氣環境溫度的溫差不大于20℃,步驟3,拆除混凝土的模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檢測溫度采用溫度感應器。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定時測度溫度。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檢測時間隔時間為2~4小時。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早拆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溫度感應器采用熱敏元件感應器。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向鵬,周家明,馮浩,皮水濤,曹敬楊,李勛,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