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對接的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對接時,上層預制墻體上的下凸支撐結構支撐在所述下層預制墻體上,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一一相對,并采用機械連接,上層預制墻體的結構縱筋Ⅰ與下層預制墻體結構縱筋Ⅱ搭接,所述上層預制墻體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在接縫處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機械連接、鋼筋搭接以及噴射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連接結構相結合的組合連接方式,使墻體預制工藝更加簡易,現場施工更加便捷,能夠降低制件和施工過程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結構領域,特別是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傳統現澆形式的剪力墻結構存在著現場工作量大、建筑材料浪費多、建筑用水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已建的裝配式剪力墻墻體豎向連接結構多采用套筒灌漿連接、鋼筋焊接連接和間接搭接漿錨連接。套筒灌漿連接存在著套筒成本過高、不適合截面較細的鋼筋采用等問題;鋼筋焊接連接存在著現場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間接搭接漿錨連接存在著現場施工難度大、預留孔成形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且套筒灌漿連接和間接搭接漿錨連接屬于干性連接,如果處理不當,在水平接縫處易出現受力集中現象,形成薄弱截面,影響結構的整體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該結構施工方便、易于監督,便于保證施工質量,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對接的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兩側均設有暗柱;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混凝土結構呈倒“山”字形,包括一個形成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凸支撐結構和兩個形成在上層預制墻體暗柱底部的下凸連接結構,所述下凸支撐結構的底面標高低于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標高,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下端部暴露在所述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下方;位于所述下凸支撐結構與所述下凸連接結構之間的局部上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Ⅰ,所述結構縱筋Ⅰ的底部暴露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下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水平筋局部外露;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上端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的上方;與所述結構縱筋Ⅰ相對的局部下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Ⅱ,所述結構縱筋Ⅱ的上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上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對接時,所述下凸支撐結構支撐在所述下層預制墻體上,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一一相對,并采用機械連接,所述結構縱筋Ⅰ與所述結構縱筋Ⅱ搭接,所述上層預制墻體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在接縫處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連接。所述結構縱筋Ⅰ采用U形結構,U形結構縱筋的底部鋼筋沿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結構縱筋Ⅱ采用倒置的U形結構,倒置的U形結構縱筋的底部鋼筋沿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現澆混凝土結構是采用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澆筑而成的。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下端部設有螺紋,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上端部設有螺紋,一一相對的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采用螺紋連接套筒進行連接。一一相對的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通過套管擠壓連接。本專利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一)上下層墻體均為預制構件,僅中間連接部位為現澆結構,相對于現澆形式的剪力墻,大大減少了現場工作量、節省了支模材料,且施工過程綠色環保。二)在上層預制墻體底部設置下凸支撐結構作為上下層墻體對接時的著力部位,便于后續施工;暗柱底部設置下凸連接結構能夠減少現澆量;一個下凸支撐結構和兩個下凸連接結構形成倒“山”字形結構,可提高新舊混凝土連接性能。三)上下層墻體采用U形筋搭接,可有效減小搭接長度,從而降低現澆量,施工簡便。四)上下層墻體暗柱結構縱筋采用機械連接,特別是采用螺紋連接套筒連接的制作工藝非常成熟,與套筒灌漿連接和間接漿錨連接相比,預制工藝更加簡單,加工成本更加低廉,現場施工更加便捷,鋼筋連接性能更加優良,且連接構件均在可視范圍內,施工現場易于監督檢測,便于保證施工質量。五)用于連接上下層墻體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利用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進行現澆,相對于套筒灌漿連接和間接漿錨連接的中間灌漿,施工更加便捷,造價更加經濟,且噴射混凝土終凝時間短,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強度,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機械連接、鋼筋搭接以及噴射混凝土形成現澆混凝土連接結構相結合的組合連接方式,使墻體預制工藝更加簡易,現場施工更加便捷,相對當前采用的套筒灌漿等連接方式,簡化了施工步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制件和施工過程的成本,且具有較強的可監督性,有效地解決了已有連接方式現場施工困難、造價高昂、難于監督檢測等問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上下層預制墻體配筋的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上下層預制墻體連接前的三維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連接前的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連接后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上層預制墻體與下層預制墻體連接后的示意圖。圖中:1-1、下凸支撐結構;1-2、下凸連接結構;1-3、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1-4、結構縱筋Ⅰ;1-5、上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1-6、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水平筋;2-1、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2-2、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2-3、結構縱筋Ⅱ;3、螺紋連接套筒。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圖5,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對接的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兩側均設有暗柱。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混凝土結構呈倒“山”字形,包括一個形成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凸支撐結構1-1和兩個形成在上層預制墻體暗柱底部的下凸連接結構1-2,所述下凸支撐結構1-1的底面標高低于下凸連接結構1-2的底面標高,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1-3的下端部暴露在所述下凸連接結構1-2的底面下方。位于所述下凸支撐結構1-1與所述下凸連接結構1-2之間的局部上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Ⅰ1-4,所述結構縱筋Ⅰ1-4的底部暴露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1-5下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水平筋1-6局部外露。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2-1的上端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2-2的上方;與所述結構縱筋Ⅰ1-4相對的局部下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Ⅱ2-3,所述結構縱筋Ⅱ2-3的上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2-2上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對接時,所述下凸支撐結構1-1支撐在所述下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對接的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兩側均設有暗柱;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混凝土結構呈倒“山”字形,包括一個形成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凸支撐結構和兩個形成在上層預制墻體暗柱底部的下凸連接結構,所述下凸支撐結構的底面標高低于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標高,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下端部暴露在所述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下方;位于所述下凸支撐結構與所述下凸連接結構之間的局部上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Ⅰ,所述結構縱筋Ⅰ的底部暴露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下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水平筋局部外露;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上端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的上方;與所述結構縱筋Ⅰ相對的局部下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Ⅱ,所述結構縱筋Ⅱ的上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上方;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對接時,所述下凸支撐結構支撐在所述下層預制墻體上,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一一相對,并采用機械連接,所述結構縱筋Ⅰ與所述結構縱筋Ⅱ搭接,所述上層預制墻體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在接縫處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剪力墻上下層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對接的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
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兩側均設有暗柱;
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混凝土結構呈倒“山”字形,包括一個形成在所述上層預
制墻體底部中間位置處的下凸支撐結構和兩個形成在上層預制墻體暗柱底部的下凸連接
結構,所述下凸支撐結構的底面標高低于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標高,所述上層預制墻體
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下端部暴露在所述下凸連接結構的底面下方;
位于所述下凸支撐結構與所述下凸連接結構之間的局部上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
Ⅰ,所述結構縱筋Ⅰ的底部暴露在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下方;
所述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水平筋局部外露;
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的上端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的上
方;
與所述結構縱筋Ⅰ相對的局部下層預制墻體設有結構縱筋Ⅱ,所述結構縱筋Ⅱ的上
部外伸至所述下層預制墻體的混凝土結構上方;
所述上層預制墻體和所述下層預制墻體對接時,所述下凸支撐結構支撐在所述下層
預制墻體上,所述上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與所述下層預制墻體暗柱的結構縱筋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錫治,田杰松,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