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包括通風系統,所述通風系統包括若干個天窗機構,所述天窗機構包括:卷膜裝置;一對擺臂,一對擺臂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卷膜裝置的卷輥的兩端;一對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擺臂活動連接;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支撐桿擺動;導風板,所述導風板位于所述擺臂的下方;壓力傳感器,所述擺臂的前端可抵觸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上端面上。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本發明專利技術智能化程度高,通風口打開可靠,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調控更接近實際,能夠實現分段控制通風,為植物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自動感應封口調節
,具體涉及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普通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等設施上面的卷簾通風和生態園及植物組培車間的內外遮陽等大都是通過倒順開關或遙控器進行手動控制,在通風口打開方式上有通風簾和保溫被分離式(兩個電動機)、也有通風簾和保溫被一體式(一個電動機)的,通風口大小有的全靠人工經驗手動控制,有的是靠自動控制通風口打開方式,手動控制可以隨意控制通風口的大小,但是過程麻煩,自動通風通常為單級風口或多級風口控制,由于溫室或大棚內每個位置的溫度不同,通常靠近入口處的溫度較低,最里端的溫度最高,如果采用同樣大小的通風口,每個部分的溫度還是會不同,就會造成每個部分的植物生長情況出現差異,不利于管理。因此急需一種智能化程度高,通風口打開可靠,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調控更接近實際,能夠實現分段控制通風,為植物提供更舒適的環境的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智能化程度高,通風口打開可靠,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調控更接近實際,能夠實現分段控制通風,為植物提供更舒適的環境的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包括通風系統、卷簾系統、控制系統和溫室本體,其中,所述通風系統包括若干個天窗機構,所述天窗機構活動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的通風口框架上,所述天窗機構包括:卷膜裝置;一對擺臂,一對擺臂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卷膜裝置的卷輥的兩端;一對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擺臂活動連接;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上,且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導風板,所述導風板活動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上,且位于所述擺臂的下方,用于控制空氣流向;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上,且所述擺臂的另一端可抵觸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上端面上。進一步地,所述通風口框架上設有若干個依次排列的側架和若干個依次排列的橫撐,相鄰的兩個側架與相鄰的兩個橫撐形成一個矩形窗口,且所述天窗機構活動設置在所述窗口內。更進一步地,所述卷輥活動設置在一橫撐上,所述導風板和所述壓力傳感器均設置在另一橫撐上,且所述壓力傳感器位于所述導風板的左側。更進一步地,所述擺臂的下表面上設有一支腳,所述支腳的下端面可抵觸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上端面上,且所述支腳可與位于所述橫撐上的卡扣卡合連接,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支腳的右側。更進一步地,所述天窗機構還包括上密封體,所述上密封體的一端設置在所述橫撐上,所述上密封體的另一端設置在抵觸在所述卷輥上。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桿包括依次連接在一起的扇形齒輪、后推桿、彈性體和前推桿,且所述前推桿的前端與所述擺臂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扇形齒輪活動設置在所述橫撐上。更進一步地,所述天窗機構還包括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固定設置在所述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且所述扇形齒輪與所述驅動齒輪嚙合連接。更進一步地,所述天窗機構還包括位于所述壓力傳感器左側的下密封體,所述下密封體的下端嵌設在所述橫撐內,所述下密封體的上端可抵擋在所述擺臂下表面上。進一步地,所述卷膜裝置還包括前輥和若干個支撐輥,所述前輥活動設置在所述擺臂的另一端上,所述支撐輥依次活動設置在一對擺臂之間。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智能化程度高,通風口打開可靠,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調控更接近實際,能夠實現分段控制通風,為植物提供更舒適的環境。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專利技術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通風口框架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天窗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通風系統1、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溫度傳感器16、二氧化碳傳感器17、串聯安全開關18、平移機構19、卷簾系統2、卷軸21、電機22、控制系統3、水肥系統4、水肥池41、泵42、基質水分傳感器43、顯示裝置5、光照傳感器6、溫室本體7、通風口框架71、側架711、橫撐712、窗口713、風速計8、天窗機構9、下密封體90、擺臂91、支腳911、支撐桿92、扇形齒輪921、后推桿922、彈性體923、前推桿924、驅動齒輪93、上密封體94、驅動電機95、導風板96、扭簧97、壓力傳感器98、卡扣99、同步軸10、薄膜100、卷膜裝置200、卷輥210、支撐輥220、前輥23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參考圖1至圖4,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包括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控制系統3、水肥系統4、顯示裝置5、光照傳感器6和溫室本體7,所述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水肥系統4、顯示裝置5和光照傳感器6均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且所述控制系統3可以使用手機、電腦進行遠程控制,控制簡單,使用簡便、快捷,省時省力,其中,所述光照傳感器6通過所述控制系統3驅動所述卷簾系統2的電機22帶動所述卷簾系統2的卷軸21升降實現卷簾或放簾,便于合理、有效的利用光資源;所述顯示裝置5可以監控、記錄和顯示曲線,便于總結和分析,然后設置合理的設定值,使室內環境更舒適。所述通風系統1包括若干個卷簾位置傳感器、若干個傳感器組和平移機構19,所述溫室本體7的兩端均設有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且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平移機構1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溫室本體7的兩端活動連接,所述傳感器組活動設置在所述平移機構19上,安裝簡單,所述平移機構19為了實現多點動態測量,然后進行計算平均值得出測量值,精確度高,由于所述溫室本體7內每個點的測量值都存在差異,如果根據一個點或幾個點的測量值直接進行調整,準確性差,其中,所述平移機構19可以為齒輪齒條、鏈輪鏈條、螺母絲桿、氣缸等。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包括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和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用于控制簾子的升降,控制光照時間,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或所述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通過感應所述卷軸21來控制所述電機22停止工作,確保簾子完全放下或升起,使用方便、可靠。所述通風系統1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7頂端的串聯安全開關18,避免所述卷軸21后翻形成事故,使用更安全。所述通風系統1還包括若干個天窗機構9,所述天窗機構9橫向和縱向均勻活動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7的通風口框架71上,且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可根據所述傳感器組的測量值實現局部通風,使室內溫度更均勻,使植物生長基本統一,便于管理。所述傳感器組包括溫度傳感器16和二氧化碳傳感器17,所述溫度傳感器16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包括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控制系統(3)和溫室本體(7),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1)包括若干個天窗機構(9),所述天窗機構(9)活動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7)的通風口框架(71)上,所述天窗機構(9)包括:卷膜裝置(200);一對擺臂(91),一對擺臂(91)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卷膜裝置(200)的卷輥(210)的兩端;一對支撐桿(92),所述支撐桿(92)的一端與所述擺臂(91)活動連接;驅動電機(95),所述驅動電機(95)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所述支撐桿(92)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95)的輸出軸連接;導風板(96),所述導風板(96)活動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位于所述擺臂(91)的下方,用于控制空氣流向;壓力傳感器(98),所述壓力傳感器(98)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所述擺臂(91)的另一端可抵觸在所述壓力傳感器(98)的上端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包括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控制系統(3)和溫室本體(7),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系統(1)包括若干個天窗機構(9),所述天窗機構(9)活動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7)的通風口框架(71)上,所述天窗機構(9)包括:卷膜裝置(200);一對擺臂(91),一對擺臂(91)的一端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卷膜裝置(200)的卷輥(210)的兩端;一對支撐桿(92),所述支撐桿(92)的一端與所述擺臂(91)活動連接;驅動電機(95),所述驅動電機(95)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所述支撐桿(92)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95)的輸出軸連接;導風板(96),所述導風板(96)活動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位于所述擺臂(91)的下方,用于控制空氣流向;壓力傳感器(98),所述壓力傳感器(98)固定設置在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且所述擺臂(91)的另一端可抵觸在所述壓力傳感器(98)的上端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口框架(71)上設有若干個依次排列的側架(711)和若干個依次排列的橫撐(712),相鄰的兩個側架(711)與相鄰的兩個橫撐(712)形成一個矩形窗口(713),且所述天窗機構(9)活動設置在所述窗口(713)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輥(210)活動設置在一橫撐(712)上,所述導風板(96)和所述壓力傳感器(98)均設置在另一橫撐(712)上,且所述壓力傳感器(98)位于所述導風板(96)的左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室智能無級通風控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9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有中,石建業,王嬌敏,
申請(專利權)人: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