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
,尤其涉及一種無人機及吊艙。
技術介紹
隨著無人機的發展及自動化物流市場的發展,未來用戶的快遞包裹運用無人機快速送至用戶家中已指日可待,而無人機運送快遞包裹需要盛放包裹的容器,但由于不同快遞、包裹大小的差異性,使得無人機盛放包裹的容器不得不針對不同大小的包裹而設計,否則小的包裹放入大的容器中會來回晃動,以致于在無人機配送途中影響飛行的穩定性及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吊艙,解決包裹的大小與吊艙的大小不匹配所造成的無人機飛行不穩定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吊艙,用于搭載在無人機上以裝包裹,其包括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均連接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吊艙本體以裝包裹,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均與所述第三側板、所述第四側板相鄰,所述吊艙還包括卡緊內置于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的卡緊裝置。優選地,所述卡緊裝置將內置于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定位在所述吊艙本體的中央位置后再卡緊。優選地,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力傳遞件及擠緊內置在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的伸縮組件;所述伸縮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上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上均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且所述伸縮組件還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的內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吊艙,用于搭載在無人機上以裝包裹,包括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均連接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吊艙本體以裝包裹,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均與所述第三側板、所述第四側板相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艙還包括卡緊內置于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的卡緊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吊艙,用于搭載在無人機上以裝包裹,包括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均連接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吊艙本體以裝包裹,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第二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均與所述第三側板、所述第四側板相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艙還包括卡緊內置于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的卡緊裝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裝置將內置于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定位在所述吊艙本體的中央位置后再卡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力傳遞件及擠緊內置在所述吊艙本體中的包裹的伸縮組件;所述伸縮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上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上均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且所述伸縮組件還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以及所述第三側板上均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且所述伸縮組件還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第三側板以及所述第四側板上均設有供所述力傳遞件穿過的通孔;所述力傳遞件中穿過所述通孔的一端連接在所述伸縮組件上以在另一端受到外力作用時控制所述伸縮組件伸縮。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組件包括彈簧、彈簧擋板、軟套筒,所述軟套筒套接在所述彈簧上,所述軟套筒的一端固定在安裝有所述伸縮組件的所述第一側板上或者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上或者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上或者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上,所述軟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彈簧擋板連接,所述力傳遞件連接至所述彈簧擋板上,在所述彈簧擋板受力時,所述彈簧可伸縮。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裝置還包括力控制件,所述力傳遞件的另一端繞接在所述力控制件上,在所述力控制件向第一方向旋轉時,所述力傳遞件纏繞在所述力控制件上以控制所述伸縮組件收縮,在所述力控制件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時,所述力傳遞件從所述力控制件上松開以控制所述伸縮組件伸展。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吊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卡緊裝置還包括第一轉向件、第二轉向件、第三轉向件、第四轉向件、第五轉向件和第六轉向件,所述力控制件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上,所述第一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以將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來自力控制件的力轉向90°,所述第二轉向件設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將經所述第一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所述第三轉向件設置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一側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板以將經所述第二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所述第四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的通孔處以將經所述第三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所述第五轉向件設置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側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板以將經所述第二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所述第六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側板的通孔處以將經所述第五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卡緊裝置還包括第一轉向件、第五轉向件和第六轉向件,所述力控制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第一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以將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來自力控制件的力轉向90°,所述第五轉向件設置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側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板以將經所述第一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所述第六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側板的通孔處以將經所述第五轉向件的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力轉向90°;或者,所述伸縮組件對稱的設置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的內表面上,且所述伸縮組件還設置在所述第三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卡緊裝置還包括第一轉向件、第二轉向件、第三轉向件、第四轉向件、第五轉向件、第六轉向件、第七轉向件和第八轉向件,所述力控制件設置在所述第四側板上,所述第一轉向件設置在所述第四側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轉角處以將所述力傳遞件所傳遞的來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壯,
申請(專利權)人:天機智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