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斷橋件、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及混凝土結構墻。該斷橋件用于建筑外墻中以隔斷建筑外墻中的熱傳導,呈網狀結構,由多條斷橋件單元交叉構成,所述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所述斷橋件為隔熱材料,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以及與所述第一插入部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斷橋件呈網狀結構,可嵌入與其相匹配的網狀凹槽中,實現密封隔熱效果,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結構,“工”字型或T“字型”結構的寬邊能夠進一步提高隔熱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斷橋件、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及混凝土結構墻
本技術涉及建筑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中的斷橋件。
技術介紹
在建筑行業中,保溫材料、裝飾板通常都分開形成,一般是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墻的外立面上粘貼保溫材料,而為了滿足防火的要求,保溫材料只能采用A級防火材料,例如巖棉、發泡水泥、泡沫混凝土、發泡陶瓷等,使得經濟性降低,并且這種防火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較不防火的保溫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的保溫性能有所下降。裝飾板一般也是粘貼在保溫材料的外側,隨著長時間的風吹雨淋,部分裝飾板會剝離脫落,違背了其裝飾作用的初衷。在公開號為CN104405097A和公開號為CN204804107U的中國專利申請中都公開了一種保溫裝飾模板一體化結構及包括其的結構墻,其中的金屬網片為由鋼筋或鋼絲焊接而成的框架結構,金屬網片加工過程復雜,并且整個保溫裝飾模板一體化結構在厚度方向上通過綁扎鋼筋進行固定,由于鋼筋的金屬材料性質,在綁扎鋼筋的地方形成冷熱橋,外面的低溫或者高溫環境容易通過綁扎鋼筋傳導到室內,對室內的溫度造成影響,不利于建筑的節能環保。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裝飾模板一體化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相關技術問題。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斷橋件,用于建筑外墻中以隔斷建筑外墻中的熱傳導,所述斷橋件呈網狀結構,由多條斷橋件單元交叉構成,所述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所述斷橋件為隔熱材料,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以及與所述第一插入部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優選地,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二插入部,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優選地,所述第二插入部的端面呈圓弧面。根據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包括金屬網片、保溫層、保溫材料防護層、外表面裝飾層以及如上所述的斷橋件,所述保溫層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狀與所述金屬網片和所述斷橋件相匹配,所述金屬網片嵌入所述凹槽內并且所述斷橋件自所述凹槽的開口插入所述凹槽,所述斷橋件用于隔斷所述金屬網片和所述外表面裝飾層所在一側的外界環境之間的熱傳導。優選地,所述凹槽包括位于靠近所述外表面裝飾層一側的第一槽、遠離所述外表面裝飾層的第二槽和位于所述第一槽、第二槽之間的連接槽,所述金屬網片嵌入所述第二槽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寬度均大于所述連接槽的寬度。優選地,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第二插入部以及連接兩者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寬度均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槽中,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二槽中,所述連接部插入所述連接槽中。根據本技術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混凝土結構墻,包括如上所述的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所述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的凸起和墻體中的鋼筋框架通過固定筋相互連接,所述混凝土將所述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和墻體中的鋼筋框架澆筑成一個整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提供的斷橋件呈網狀結構,可嵌入與其相匹配的網狀凹槽中,實現密封隔熱效果,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結構,“工”字型或T“字型”結構的寬邊能夠進一步提高隔熱效果。本技術提供的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具有上述的斷橋件,斷橋件的設置可有效隔斷金屬網片和外表面裝飾層所在一側的外界環境之間的熱傳導,避免室內熱量通過金屬網片傳導到室外,造成能量浪費。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結構墻具有上述的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隔熱效果好,并且,保溫裝飾模板一體化結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墻澆筑支模時,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墻澆筑模的一部分,澆筑后無需拆模,節省人力物力,且縮短了建筑工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圖說明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本技術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圖1示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的剖視圖;圖2示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3示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保溫板的剖視圖;圖4示出圖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5示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斷橋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6示出圖5中C-C截面剖視圖;圖7示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金屬網片的結構示意圖;圖8示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混凝土結構墻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0、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1、金屬網片;11、金屬網基礎層;111、第一金屬絲;112、第二金屬絲;12、凸起;121、第一凸起;1211、第一段;1212、第二段;122、第二凸起;1221、第三段;1222、第四段;2、保溫層;21、凹槽;211、第一槽;212、第二槽;213、連接槽;3、保溫材料防護層;4、外表面裝飾層;5、斷橋件;51、第一插入部;52、第二插入部;53、連接部;6、粘結層;7、錨固螺栓;8、連接筋;200、混凝土結構墻;201、鋼筋框架;202、內模板;203、固定筋;204、澆筑腔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描述,但是本技術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申請中的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100包括金屬網片1、保溫層2、保溫材料防護層3和外表面裝飾層4。保溫層2與外表面裝飾層4可通過粘結固定,例如,保溫層2與外表面裝飾層4之間通過粘結層6連接,也可以將外表面裝飾層4直接噴涂在保溫層2上。所述外表面裝飾層4設置在保溫層2的外側表面上,所述保溫材料防護層3設置在保溫層2除外側表面的所有表面上,這樣所述保溫材料防護層3和外表面裝飾層4將所述保溫層2包裹起來,在所述保溫層2與所述外表面裝飾層4相對的表面上開設有網狀凹槽21,所述金屬網片1嵌入所述凹槽21中。外表面裝飾層4、保溫層2以及保溫材料防護層3依次經錨固螺栓7例如空心螺栓固定在一起。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凹槽21的截面為“工”字型,為兩端寬中間窄的形狀,包括位于靠近所述外表面裝飾層4一側的第一槽211、遠離所述外表面裝飾層4的第二槽212和位于所述第一槽211、第二槽212之間的連接槽213。所述第一槽211、第二槽212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槽213的寬度。所述金屬網片1嵌入所述第二槽212中。優選地,如圖2所示,在所述凹槽21中設置有斷橋件5,如所述斷橋件5的形狀與所述凹槽21的形狀相匹配,也呈網狀結構,由多條斷橋件單元交叉構成,圖5和圖6所示,斷橋件單元的截面也為“工”字型,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和連接部53,所述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53的寬度。所述第一插入部51插入所述第一槽211中,所述第二插入部52插入所述第二槽212中,所述連接部53位于所述連接槽213中。這種結構中,由于第一插入部51、第二插入部52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53的寬度,能夠更有利于對所述金屬網片1進行定位固定。優選地,所述斷橋件5的材料為玻璃纖維、石棉、巖棉等隔熱材料,由于斷橋件5的設置,可有效隔斷金屬網片1和所述外表面裝飾層4所在一側的外界環境之間的熱傳導,避免室內熱量通過金屬網片1傳導到室外,造成能量浪費。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斷橋件,用于建筑外墻中以隔斷建筑外墻中的熱傳導,其特征在于,所述斷橋件呈網狀結構,由多條斷橋件單元交叉構成,所述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所述斷橋件為隔熱材料,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以及與所述第一插入部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斷橋件,用于建筑外墻中以隔斷建筑外墻中的熱傳導,其特征在于,所述斷橋件呈網狀結構,由多條斷橋件單元交叉構成,所述斷橋件單元的截面呈“工”字型或“T”字型,所述斷橋件為隔熱材料,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一插入部以及與所述第一插入部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斷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斷橋件單元包括第二插入部,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寬度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寬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斷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端面呈圓弧面。4.一種裝飾保溫模板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網片、保溫層、保溫材料防護層、外表面裝飾層以及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斷橋件,所述保溫層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狀與所述金屬網片和所述斷橋件相匹配,所述金屬網片嵌入所述凹槽內并且所述斷橋件自所述凹槽的開口插入所述凹槽,所述斷橋件用于隔斷所述金屬網片和所述外表面裝飾層所在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禹,
申請(專利權)人:安禹,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