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技術方案是:在粘結加強層和粘結層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在粘結加強層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上部粘接有保溫過渡層,保溫過渡層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結構強度設計合理。通過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的合理分布,可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多層結構設計形式,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可直接做外模板使用,滿足建筑節能的標準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保溫板,特別涉及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
技術介紹
目前在建筑領域里,其外墻或內墻通常采用砌塊的砌體結構,外墻砌體多為粉煤灰加砌塊為主,不僅浪費資源、消耗能源,而且存在著保溫、輕質、隔熱、隔音性能等不足,無法達到國家建筑節能方面要求,現有技術一般使用外墻保溫板,但是使用外墻保溫板具有使用壽命短、易燃、施工效率低等缺點,現如今使用ZS注塑復合自保溫砌塊代替外墻保溫板的技術已經成熟,雖然ZS注塑復合自保溫砌塊解決了框架(剪)結構中填充墻體的保溫施工工藝,但框架(剪)上的保溫工藝無法解決,仍需要人工做保溫板的保溫工藝,造成了一些人工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技術方案是:包括擠塑板保溫層、粘結加強層、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保溫過渡層、保溫層、粘結層、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在粘結加強層和粘結層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在粘結加強層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上部通過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粘接有保溫過渡層,保溫過渡層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所述的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設有三個,相鄰兩個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之間設有五個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上述的粘結加強層的厚度為3mm,粘結層的厚度為3mm,保溫過渡層的厚度為5mm,保溫層的厚度為4mm,通過錨栓和螺母配合連接,其中,錨栓依次穿過保溫層、保溫過渡層、粘結層、擠塑板保溫層和粘結加強層,螺母安裝在粘結加強層下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結構強度設計合理。通過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的合理分布,可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且施工方便,易于大面積推廣應用;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技術采用多層結構設計形式,由擠塑板保溫層、兩側的粘結層和保溫過渡層等組成,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可直接做外模板使用,滿足建筑節能的標準要求。【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實施例1梯形槽加強筋的立面圖;附圖3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上圖中:擠塑板保溫層1、粘結加強層2、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保溫過渡層5、保溫層6、粘結層7、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結合附圖1-2,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本技術包括擠塑板保溫層1、粘結加強層2、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保溫過渡層5、保溫層6、粘結層7、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在粘結加強層2和粘結層7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1,在粘結加強層2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上部通過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粘接有保溫過渡層5,保溫過渡層5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6,所述的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設有三個,兩端和中間各設一個,其固定效果更好,相鄰兩個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之間設有五個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另外,上述的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也可以采用直角梯形槽,這樣,其固定效果也比較好,而且可以控制制作成本,相比較其他形狀,如燕尾槽,其制作成本低,且效果也很好。其中,所述的粘結加強層2的厚度為3mm,粘結層7的厚度為3mm,保溫過渡層5的厚度為5mm,保溫層6的厚度為4_,該裝置通過錨栓和螺母配合連接,錨栓9依次穿過保溫層6、保溫過渡層5、粘結層7、擠塑板保溫層1和粘結加強層2,螺母安裝在粘結加強層2下側。實施例2:參照附圖3,本技術包括擠塑板保溫層1、粘結加強層2、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保溫過渡層5、保溫層6、粘結層7、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在粘結加強層2和粘結層7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1,在粘結加強層2的上部設有均勻分布的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下部設有均勻分布的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上部通過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粘接有保溫過渡層5,保溫過渡層5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6。其中,粘結加強層2的厚度為3mm,粘結層7的厚度為3mm,保溫過渡層5的厚度為5_,保溫層6的厚度為4_,錨栓9依次穿過保溫層6、保溫過渡層5、粘結層7、擠塑板保溫層1和粘結加強層2,螺母安裝在粘結加強層2下側。本技術的結構簡單,結構強度設計合理。通過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的合理分布,可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且施工方便,易于大面積推廣應用;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技術采用多層結構設計形式,由擠塑板保溫層、兩側的粘結層和保溫過渡層等組成,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可直接做外模板使用,滿足建筑節能的標準要求。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均可能利用上述闡述的技術方案對本技術加以修改或將其修改為等同的技術方案。因此,依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進行的任何簡單修改或等同置換,盡屬于本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主權項】1.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特征是:包括擠塑板保溫層(1)、粘結加強層(2)、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保溫過渡層(5)、保溫層(6)、粘結層(7)、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在粘結加強層(2)和粘結層(7)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1),在粘結加強層(2)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上部通過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粘接有保溫過渡層(5),保溫過渡層(5)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6),所述的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設有三個,相鄰兩個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之間設有五個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粘結加強層(2)的厚度為3_,粘結層(7)的厚度為3mm,保溫過渡層(5)的厚度為5mm,保溫層(6)的厚度為4mm,通過錨栓和螺母配合連接,其中,錨栓依次穿過保溫層(6)、保溫過渡層(5)、粘結層(7)、擠塑板保溫層(1)和粘結加強層(2),螺母安裝在粘結加強層(2)下側。【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技術方案是:在粘結加強層和粘結層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在粘結加強層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在粘結層的上部粘接有保溫過渡層,保溫過渡層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結構強度設計合理。通過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的合理分布,可以大大提高連接強度,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技術采用多層結構設計形式,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保溫性能,可直接做外模板使用,滿足建筑節能的標準要求。【IPC分類】E04B1/80【公開號】CN205134579【申請號】CN201520824302【專利技術人】周春曉, 馮雪松, 李明明 【申請人】山東明蘊乾建材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4月6日【申請日】2015年10月2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模板現澆混凝土復合保溫板,其特征是:包括擠塑板保溫層(1)、粘結加強層(2)、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保溫過渡層(5)、保溫層(6)、粘結層(7)、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在粘結加強層(2)和粘結層(7)之間填充有擠塑板保溫層(1),在粘結加強層(2)的上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下部設有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和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在粘結層(7)的上部通過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8)粘接有保溫過渡層(5),保溫過渡層(5)的上部粘結有保溫層(6),所述的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設有三個,相鄰兩個大尺寸梯形槽加強筋(3)之間設有五個小尺寸梯形槽加強筋(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春曉,馮雪松,李明明,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明蘊乾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