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澆筑所用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包括: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的一端穿過第一模板的安裝孔,另一端穿過第二模板的安裝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安裝孔與第二模板的安裝孔位置相對應;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套在所述對拉螺栓上,位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在所述對拉螺栓的兩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對拉螺栓端頭與模板接觸部位貼合嚴密,不漏漿,砼實體外觀效果美觀;對拉螺栓在澆筑施工完成后能夠順利取出,進行重復利用,施工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包括對拉螺栓、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套在所述對拉螺栓上。
技術介紹
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需要采用模板進行,在建筑施工中為了保證現澆鋼筋混凝土墻、梁的厚度尺寸準確,模板一般采用內撐鋼筋與對拉螺栓加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支撐固定。具體施工過程包括:定位孔開設:采用鉆孔裝置在模板上安裝對拉螺栓的中心線上鉆左右兩個安裝孔;支模:按照常規支模方法對用于成型施工墻或梁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進行支設;對拉螺栓安裝:將多個對拉螺栓分別安裝在模板對應的安裝孔上,并且對拉螺栓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螺母進行限位;對拉螺栓外部套有PVC套管端頭,以便施工完成時將對拉螺栓抽出;對拉螺栓限制模板向外的混凝土澆筑側壓力,防止墻體厚度大于預定尺寸。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加設支撐鋼筋,以抵消外力對模板外側的壓力,防止墻體厚度小于預定尺寸。利用現有內撐鋼筋與對拉螺栓加固相結合進行施工存在以下缺點:1、由于PVC套管端頭的強度不足,PVC套管端頭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易擠壓變形,導致對拉螺栓無法取出不能重復利用,造成材料浪費。2、支撐鋼筋端頭外露于結構混凝土,鋼筋端頭容易與水和空氣接觸發生反銹問題,會嚴重影響裝飾完成面效果;如果對支撐鋼筋進行防銹處理,則工作量及成本較大。3,PVC套管端頭與梁側模板一般貼合不緊密、密封性差,容易造成結構混凝土出現漏楽、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以解決傳統做法的上述缺點。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澆筑所用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包括: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的一端穿過第一模板的安裝孔,另一端穿過第二模板的安裝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安裝孔與第二模板的安裝孔位置相對應;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套在所述對拉螺栓上,位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 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在所述對拉螺栓的兩端。如上所述的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進一步,所述金屬套管為套接緊定式鍍鋅鋼導管。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金屬套管的長度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金屬套管的直徑大于安裝孔的直徑。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對拉螺栓組件還包括堵頭,堵頭第一端頭的內徑小于第二端頭的內徑;金屬套管直徑小于第二端頭的內徑且大于第一端頭的內徑;所述金屬套管的兩端分別插入堵頭的第二端頭;兩個堵頭的第一端頭之間的長度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的距離相等。如上所述的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進一步,堵頭第一端頭的外徑大于第二端頭的外徑。如上所述的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進一步,所述堵頭為塑料堵頭。優選地,所述塑料堵頭為工程塑料堵頭、聚碳酸酯堵頭或聚甲醛樹酯堵頭。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對拉螺栓在澆筑施工完成后能夠順利取出,進行重復利用,施工成本低。金屬套管的支撐強度遠大于PVC套管端頭,在混凝土澆筑時金屬套管不易擠壓變形;即使由于金屬導管支撐力小于混凝土壓力而變形,但由于金屬套管的延展性好而不會發生碎裂問題,混凝土不會接觸對拉螺栓將其封死在混凝土中,在澆筑完成后只需加大拉力也能夠將對拉螺栓拉出。2、無需使用支撐鋼筋,節省施工成本。金屬套管加兩端塑料堵頭的長度與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的距離相等,且金屬套管的直徑大于安裝孔的直徑。利用本技術上述方案能限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的距離,如果模板受到向內擠壓的外力,則該外力被金屬套管所平衡,防止墻體厚度小于預定尺寸。3、金屬套管的堵頭外露于結構混凝土,由于堵頭為塑料材質,與空氣接觸時不會發生反銹問題,提高了結構混凝土表面外觀質量。4、金屬套管兩端堵頭第一端頭分別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緊密接觸,由于堵頭第一端頭的外徑大于第二端頭的外徑,相當于增加了堵頭與模板的接觸面積,有效地防止堵頭與模板接觸部位漏漿避免了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堵頭示意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對拉螺栓,2、金屬套管,3、鎖緊螺母,4、堵頭,41、堵頭的第一端頭,42、堵頭的第二端頭,5、第一模板,51、方木次龍骨,52、鋼管主龍骨,53、安裝孔,6、第二模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需要解決的問題為:1、由于PVC套管端頭的強度不足,PVC套管端頭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易擠壓變形,導致對拉螺栓無法取出不能重復利用,造成材料浪費。2、支撐鋼筋端頭外露于結構混凝土,支撐鋼筋容易與水和空氣接觸發生反銹問題,會嚴重影響結構混凝土表面外觀;如果對支撐鋼筋進行防銹處理,則工作量及成本較大。3、PVC套管端頭與梁側模板一般貼合不緊密密封性差,容易造成結構混凝土出現漏漿、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為了解決問題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澆筑所用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包括: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的一端穿過第一模板的安裝孔,另一端穿過第二模板的安裝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安裝孔與第二模板的安裝孔位置相對應;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套在所述對拉螺栓上,位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在更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金屬套管為套接緊定式鍍鋅鋼導管。其他材料如不銹鋼套管也可以應用于本技術,實現專利技術目的。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在所述對拉螺栓的兩端。由于金屬套管的支撐強度遠大于PVC套管端頭,在混凝土澆筑時金屬套管不易擠壓變形。即使由于金屬導管支撐力小于混凝土壓力而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對拉螺栓組件,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澆筑所用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拉螺栓組件包括: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的一端穿過第一模板的安裝孔,另一端穿過第二模板的安裝孔;所述第一模板的安裝孔與第二模板的安裝孔位置相對應;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套在所述對拉螺栓上,位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間;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分別鎖緊在所述對拉螺栓的兩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會功,溫井泉,閆曉東,徐佳,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土木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