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外墻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現(xiàn)澆混凝土改性復合巖棉保溫外模板,包括保溫層,保溫層上沿縱向開設有多個長條形通孔,通孔中與所述保溫層的上下兩側均灌注有粘結砂漿,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溫層包括結構改性巖棉板,按照建筑結構力學技術,將多層纖維絲鋪設而成的巖棉板上下縫合為一體的改性板;所述巖棉板的長度為2.4米;在保溫層兩側的粘結砂漿層的外側均設置有保溫阻熱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既能保證良好保溫效果,又能保證承載強度,抗彎折能力,而且實現(xiàn)了將外模板加工到2.4米,減少建筑結構水平施工縫,可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約支撐模板材料降低造價的特點。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外墻材料
,具體地說是一種現(xiàn)澆混凝土改性復合巖棉保溫外模板。
技術介紹
目前,新頒布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已從2015年5月1日起實施。為加快建筑節(jié)能減排步伐,許多省市已率先將建筑節(jié)能率提高到75%。傳統(tǒng)的外墻保溫板一般采用聚苯乙烯系列材料或者聚氨酯等材料作保溫層,這些有機材料易燃,不方便制造和施工,不能與建筑物同壽命;目前有少量采用巖棉作為保溫層的產品,但由于巖棉材質的特點,一般都制作的較短,只能將模板加工成1.2米,無法加工到2.4米,模板制作的較短而增加工程主體水平施工縫,影響工程結構質量和工期,增加施工工序。另外,很難解決巖棉作為保溫層時既要保證一定厚度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又要保證一定強度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既能保證良好保溫效果,又能保證承載抗折、抗彎強度的外模板,而且實現(xiàn)了將外模板加工到2.4米,可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約支模板材料,降低工程造價。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xiàn)澆混凝土改性復合巖棉保溫外模板,包括保溫層,保溫層上沿縱向開設有多個長條形通孔,通孔中與所述保溫層的上下兩側均澆注有粘結砂漿,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溫層為巖棉板,巖棉板上設置多條縫合線,每條縫合線上下交替穿過巖棉板并沿巖棉板縱向設置,多條縫合線平行排列間隔設置;所述巖棉板的長度為2.4米,在保溫層上側的粘結砂漿層的外側設置有玻璃纖維網格布,玻璃纖維網格布的上側設置保溫阻熱層,保溫阻熱層的上側設置有抗裂加強層。進一步地,所述抗裂加強層為聚合物砂漿制成。本技術采用巖棉板作為保溫層,巖棉板上設置縫合線,縫合線沿巖棉板縱向地、上下交替穿過巖棉板,該結構形成的保溫層,既能確保良好的保溫效果,又能保證巖棉板的強度,提高了保溫層的抗彎、抗折和抗拉性能,從而能夠實現(xiàn)制作2.4米的模板,模板長度增加后可減少施工工序,縮短施工時間。本技術利采用頁巖陶砂和玻化微珠制作保溫阻熱層,可以提高外模板的保溫效果,并阻斷熱橋,防止熱量通過貫穿保溫層的粘結砂漿進行傳遞,進一步的提高保溫效果;在保溫阻熱層的外側設置抗裂加強層,可以提高產品整體的強度和剛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包括保溫層1,保溫層1上沿縱向開設有多個長條形通孔2,通孔2中與所述保溫層1的上下兩側均灌注有粘結砂漿,這樣保溫層1的上下兩側便形成了粘結砂漿層3,該粘結砂漿層3與澆注在保溫層通孔2內的粘結砂漿形成一個整體,使外模板物理結構應變一致不變形,撐載力強,滿足現(xiàn)澆混凝土外模板技術要求。通孔2一般是長條形通孔2,通常為了提高阻熱效果,通孔2為交錯排列,見圖2。所述的保溫層1為巖棉板,巖棉板上設置多條縫合線,每條縫合線上下交替穿過巖棉板并沿巖棉板縱向設置,縫合線如橫向的S狀沿巖棉板穿越設置,多條縫合線平行排列、間隔設置。縫合線與縫合線也可以呈相互垂直排列,這樣便形成網格狀結構。所述巖棉板的長度為2.4米,在保溫層上側的粘結砂漿層3的外側設置設置有玻璃纖維網格布4,玻璃纖維網格布4的上側設置保溫阻熱層5,保溫阻熱層5的上側設置有抗裂加強層6。通常抗裂加強層6由聚合物砂漿澆注形成。由于本技術采用了巖棉板作為保溫層1,巖棉板上通過設置縫合線來提高巖棉板抗拉、抗撕裂強度,由于巖棉板是由多層玻璃纖維絲鋪設而成的,保溫效果好、耐火性能好,但質地松散,不容易制作成大面積的,但是本技術利用在巖棉板上設置多條縫合線,并進行合理的布置,按照建筑結構力學技術,解決了現(xiàn)行巖棉板不能實現(xiàn)制作較大面積的技術問題,提高了作為保溫層1的巖棉板的抗彎荷載不足、抗折標準差和抗拉拔強度低的技術性能,這樣形成的保溫層1,既能確保良好的保溫效果和防火性能,又能保證巖棉板的強度,提高了保溫層1的抗彎、抗折和抗拉性能,從而能夠實現(xiàn)制作2.4米的模板。所述模板2.4米長,是根據(jù)建筑設計規(guī)范的樓層高度的標準模數(shù)而定,該標準與1.2米長相比較,2.4米長的可增強支撐模版的整體固定性,減少模版結構縫,增強建筑結構整體性,減少混凝土澆筑程序,節(jié)約支撐固定方木,節(jié)約施工工日,提高縮短工期等特征。因此,模板長度增加后可減少施工工序,縮短施工時間。本技術利采用頁巖陶砂和玻化微珠制的混合物作為保溫阻熱層5,可以提高外模板的保溫效果,并阻斷熱橋,防止熱量通過貫穿保溫層1的粘結砂漿進行傳遞,進一步的提高保溫效果。本技術還可以采用頁巖陶砂或者玻化微珠來制作保溫阻熱層5。在保溫阻熱層5的上側設置玻璃纖維網格布4,并在玻璃纖維網格布4的上側又設置抗裂加強層6,均可以提高產品整體的強度和剛度。本技術在施工時,帶有保溫阻熱層5和抗裂加強層6的那側為模板的外側。本技術具有既能保證良好保溫效果,又能保證承載強度,而且實現(xiàn)了將外模板加工到2.4米,可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約支模板材料降低工程造價的特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現(xiàn)澆混凝土改性復合巖棉保溫外模板,包括保溫層,保溫層上沿縱向開設有多個長條形通孔,通孔中與所述保溫層的上下兩側均澆注有粘結砂漿,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溫層為巖棉板,巖棉板上設置多條縫合線,每條縫合線上下交替穿過巖棉板并沿巖棉板縱向設置,多條縫合線平行排列間隔設置;所述巖棉板的長度為2.4米,在保溫層上側的粘結砂漿層的外側設置有玻璃纖維網格布,玻璃纖維網格布的上側設置保溫阻熱層,保溫阻熱層的上側設置有抗裂加強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現(xiàn)澆混凝土改性復合巖棉保溫外模板,包括保溫層,保溫層上沿縱向開設有多個長條形通孔,通孔中與所述保溫層的上下兩側均澆注有粘結砂漿,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溫層為巖棉板,巖棉板上設置多條縫合線,每條縫合線上下交替穿過巖棉板并沿巖棉板縱向設置,多條縫合線平行排列...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喬明云,陳莉萍,喬洪森,李貴學,劉建偉,
申請(專利權)人:喬明云,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