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其預制構件分為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為環狀結構,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數量為一個位于底部,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的數量為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提高地下空間的開挖速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免去邊坡支護的工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減少人工作業,減少現場施工作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得施工現場噪音小,污染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工廠化生產,方便快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屬于建筑施工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建筑業常見的地下工程存在開挖孔速度慢,工期長等問題。1、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沉管法、頂管法、新奧法等。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時,須先開挖出相應的空間,然后在其中修筑襯砌。施工方法的選擇,應以地質、地形及環境條件以及埋置深度為主要依據,其中對施工方法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埋置深度。埋置較淺的工程,施工時先從地面挖基坑或塹壕,修筑襯砌之后再回填,這就是明挖法。3、暗挖法,即不挖開地面,采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施工。礦山法和盾構法等均屬暗挖法。4、沉管法是預制管段沉放法的簡稱,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種施工方法。現已成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用這種方法建成的隧道稱為沉管隧道。5、頂管法是指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鐵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種障礙物時采用的一種暗挖式施工方法。6、新奧法是應用巖體力學理論,以維護和利用圍巖的自承能力為基點,采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為主要支護手段,及時的進行支護,控制圍巖的變形和松弛,使圍巖成為支護體系的組成部分,并通過對圍巖和支護的量測、監控來指導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設計施工的方法和原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能有效提高開挖速度,免去了邊坡支護、加固等施工工序,降低成本,縮短了施工工期。本技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其預制構件分為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為環狀結構,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數量為一個位于底部,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的數量為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上方;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通過混凝土肋板Ⅰ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Ⅰ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Ⅰ,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與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底部連為一體,形成尖銳的混凝土刃角部分,混凝土刃角部分的底部包有角鋼護套,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的頂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Ⅰ,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Ⅰ;所述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通過混凝土肋板Ⅱ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Ⅱ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Ⅱ,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Ⅱ。其施工方法:a、將土體開挖成一個圓形溝槽;b、將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沿著圓形溝槽吊裝到位,插在溝槽中,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均與土壤接觸;c、沿著圓形溝槽將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安裝,拼接到位,組裝成圍合的圓形;d、在預制構件內腔內安裝好結構鋼筋,并澆筑混凝土,使組裝的圓形預制構件聯成一個整體;e、用旋挖松土機械設備,沿著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對地基土攪動、挖松,并在弧面混凝土板與土體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泥漿,使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因為自重,自然下沉;f、待圓環形的預制刃角構件整體下降到指定標高后,停止松土;g.吊裝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安裝、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頂部,注意錯縫拼接,組裝成一個圍合的圓環形預制構件;h.重復c,d,e,f步驟,直至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下沉至最終的設計標高,圓柱形的地下空間結構形成。所述角鋼刃角護套,是為了包住混凝土刃角,以保護混凝土刃角部分不會被土體或巖石破壞。所述混凝土肋板上分布的圓孔,是為了橫向鋼筋的連通。所述外側弧面混凝土板,應做到表面足夠平滑以減少對土體的摩擦力,還可以在外表面附上一層薄鋼片以減少摩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可提高地下空間的開挖速度;2、本技術免去邊坡支護的工序;3、本技術可減少人工作業,減少現場施工作業;4、本技術使得施工現場噪音小,污染小;5、本技術實現工廠化生產,方便快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剖面圖;圖5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拼接圖;圖6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俯視圖;圖7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剖面圖;圖8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拼接圖;圖9為本技術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護壁構件總裝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其預制構件分為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為環狀結構,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數量為一個位于底部,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的數量為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上方;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通過混凝土肋板Ⅰ3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Ⅰ3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Ⅰ4,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與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底部連為一體,形成尖銳的混凝土刃角部分6,混凝土刃角部分6的底部包有角鋼護套7,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的頂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Ⅰ5,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Ⅰ5;所述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2通過混凝土肋板Ⅱ13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Ⅱ13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Ⅱ14,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2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Ⅱ15,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Ⅱ15。其施工方法:a、將土體開挖成一個圓形溝槽;b、將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沿著圓形溝槽吊裝到位,插在溝槽中,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均與土壤接觸;c、沿著圓形溝槽將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安裝,拼接到位,組裝成圍合的圓形;d、在預制構件內腔內安裝好結構鋼筋,并澆筑混凝土,使組裝的圓形預制構件聯成一個整體;e、用旋挖松土機械設備,沿著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對地基土攪動、挖松,并在弧面混凝土板與土體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泥漿,使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因為自重,自然下沉;f、待圓環形的預制刃角構件整體下降到指定標高后,停止松土;g.吊裝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安裝、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頂部,注意錯縫拼接,組裝成一個圍合的圓環形預制構件;h.重復c,d,e,f步驟,直至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下沉至最終的設計標高,圓柱形的地下空間結構形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其特征在于:其預制構件分為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為環狀結構,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數量為一個位于底部,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的數量為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上方;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通過混凝土肋板Ⅰ(3)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Ⅰ(3)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Ⅰ(4),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與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底部連為一體,形成尖銳的混凝土刃角部分(6),混凝土刃角部分(6)的底部包有角鋼護套(7),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的頂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Ⅰ(5),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Ⅰ(5);所述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2)通過混凝土肋板Ⅱ(13)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Ⅱ(13)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Ⅱ(14),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Ⅱ(12)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凹凸型卡口Ⅱ(15),兩端同樣設有凹凸型卡口Ⅱ(1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圓形地下空間結構,其特征在于:其預制構件分為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與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為環狀結構,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數量為一個位于底部,預制混凝土護壁構件的數量為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并且垂直拼接在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的上方;所述預制混凝土刃角構件由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和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通過混凝土肋板Ⅰ(3)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混凝土肋板Ⅰ(3)上均勻分布著圓孔Ⅰ(4),外側弧面混凝土板Ⅰ(1)與內側弧面混凝土板Ⅰ(2)底部連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保金,
申請(專利權)人:萬保金,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