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配結構,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電路板和中板,所述控制面板設有多個卡扣結構;所述卡扣結構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布的卡勾,所述卡勾設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控制電路板設有與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中板設有與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裝配結構,其本身結構簡單,無螺釘物料、無需使用工具輔助,可實現同時裝配多個部件,且結構簡單,裝配和拆卸都方便,員工直接用手操作,無需借助其他工具,有效提升生產效率既可以保證有效裝配,又能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裝配結構
本技術屬于裝配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控制電路板的卡扣裝配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購買產品越來越重視外觀色彩的多樣化。產品設計人員為實現產品配色多樣化,通常會對產品結構進行分件處理。不同件加工成不同形狀和色彩,然后裝配起來達到產品美觀的效果。但是多個部件裝配往往則帶來了裝配工藝的技術難點問題,需要產品工程師去不斷優化,提升裝配效率。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零部件裝配都是靠打螺釘固定,這樣的固定方式雖然可以保證有效裝配,但也有如下不足之處:1)螺釘屬小件,員工不易拿取,且打螺釘時需要對位,影響生產效率;2)螺釘的裝配和拆卸都需要相關工具,且費時費力;2)螺釘物料需制造或采購、倉儲等,增加了額外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裝配和拆卸簡單,既可以保證有效裝配,又能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卡扣式裝配結構。(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裝配結構,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電路板和中板,所述控制面板設有多個卡扣結構,所述卡扣結構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布的卡勾,所述卡勾設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控制電路板設有與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中板設有與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槽與所述第一通孔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控制電路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卡槽與所述第二通孔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中板固定連接。其中,所述卡勾獨立設置,彼此之間互不連接。其中,所述卡勾由彈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卡勾設有加強筋,用于加強卡勾的強度和支撐所述控制電路板。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徑。其中,所述中板的第二通孔處設有導向柱,用于導向定位所述卡扣結構與第二通孔的卡接。其中,所述導向柱的內表面為錐形導向面,以使所述卡扣結構更容易對準第二通孔。(三)有益效果本技術的裝配結構,解決了現有裝配結構結構復雜,裝配和拆卸都需要相關工具,且費時費力;生產、維修成本高等問題。其本身結構簡單,無螺釘物料、無需使用工具輔助,可實現同時裝配多個部件,且結構簡單,裝配和拆卸都方便,員工直接用手操作,無需借助其他工具,有效提升生產效率既可以保證有效裝配,又能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本技術的裝配結構還將卡扣結構分成多個卡勾組成,卡勾之間互相不連接,不受影響,即使其中某個卡勾9斷裂,也不影響其他卡勾,有效保證卡扣裝配的穩定性,減少損壞和維修的概率,增加了裝配結構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的裝配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裝配結構的卡扣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裝配結構的中板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裝配結構裝配完成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1.控制面板;2.控制電路板;3.中板;4.卡扣結構;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卡勾;10.加強筋;11.導向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如圖所示,本技術提供的裝配結構,包括控制面板1、控制電路板2和中板3,所述控制面板1設有多個卡扣結構4,所述卡扣結構4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布的卡勾9,所述卡勾9具有足夠的彈性空間和強度,能夠實現其順利卡入控制電路板2和中板3的對應裝配孔的同時,不至于卡扣被弄斷裂。所述卡勾4設有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所述控制電路板2設有與第一卡槽5相配合的第一通孔7,所述中板3設有與第二卡槽6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卡槽5與所述第一通孔7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控制電路板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卡槽6與所述第二通孔8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中板3固定連接。所述卡扣結構4可以設置為圓柱體或長方體等形狀,相應的控制電路板2和中板3與之對應的通孔也設置成相應形狀。所述卡扣結構4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均勻排布的卡勾9,卡勾9的個數最少為2個,且各個卡勾9彼此獨立設置,互不連接,保證卡勾9的彈性性能的同時,又互相不受影響,即使其中某個卡勾斷裂,也不影響其他卡勾,有效保證卡扣裝配。所述卡勾9由彈性材料制成,保證在對其進行裝配擠壓時有足夠的韌性不會導致斷裂。所述卡勾9設有加強筋10,保證卡勾9的強度,不至于斷裂,此外加強筋10還具有定位支撐作用,使控制電路板2裝配后不松動。所述第一通孔7的孔徑大于第二通孔8的孔徑,控制電路板2可以通過第二卡槽6再卡入第一卡槽5上后固定住,中板3上通孔較小,中板3卡到第二卡槽6處就已被固定住,不會滑到第一卡槽5上,以此限定中板3裝配到第二卡槽6上,控制電路板2裝配到第一卡槽5上。所述中板3的第二通孔8處設有導向柱11,用于導向定位所述卡扣結構4與第二通孔8的卡接;所述導向柱11的內表面為錐形導向面,即其內表面傾斜設置,越靠近第二通孔8處,其橫截面面積越小,呈喇叭狀向下張開,以使所述卡扣結構4更容易對準第二通孔8,便于導向定位裝配。本技術還提供了裝配結構的具體裝配和拆卸過程如下:裝配順序如下:首先將控制面板1放于手上,卡扣結構4朝上;然后將控制電路板2調整位置后,使第一通孔7與卡扣結構4的頂部對準,輕微用力均勻擠壓,卡勾9彈性變形收縮,即可使控制電路板2裝配到卡扣結構4的第一卡槽5處;最后將中板3有導向柱11的一側朝下,調整位置對準卡扣結構4放置好,輕微用力均勻擠壓,卡勾9彈性變形收縮,即可使中板3裝配到卡扣結構4的第二卡槽6處,即完成裝配過程。拆卸順序如下:將中板3朝上,用手擠壓卡扣結構4,使卡扣結構4收縮后脫離中板3,多個卡扣一個個拆卸,即可把中板3拆卸。使用同樣的方法,再把控制電路板2拆卸,即完成拆卸過程。本技術的裝配結構,解決了現有裝配結構結構復雜,裝配和拆卸都需要相關工具,且費時費力;生產、維修成本高等問題。其本身結構簡單,無螺釘物料、無需使用工具輔助,可實現同時裝配多個部件,且結構簡單,裝配和拆卸都方便,員工直接用手操作,無需借助其他工具,有效提升生產效率既可以保證有效裝配,又能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本技術的裝配結構還將卡扣結構分成多個卡勾組成,卡勾之間互相不連接,不受影響,即使其中某個卡勾斷裂,也不影響其他卡勾,有效保證卡扣裝配的穩定性,減少損壞和維修的概率,增加了裝配結構的使用壽命。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非對本技術的限制。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各種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結構,包括控制面板(1)、控制電路板(2)和中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設有多個卡扣結構(4),所述卡扣結構(4)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布的卡勾(9),所述卡勾(9)設有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所述控制電路板(2)設有與第一卡槽(5)相配合的第一通孔(7),所述中板(3)設有與第二卡槽(6)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卡槽(5)與所述第一通孔(7)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控制電路板(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卡槽(6)與所述第二通孔(8)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中板(3)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結構,包括控制面板(1)、控制電路板(2)和中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設有多個卡扣結構(4),所述卡扣結構(4)包括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布的卡勾(9),所述卡勾(9)設有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所述控制電路板(2)設有與第一卡槽(5)相配合的第一通孔(7),所述中板(3)設有與第二卡槽(6)相配合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卡槽(5)與所述第一通孔(7)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控制電路板(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卡槽(6)與所述第二通孔(8)卡接用于將所述控制面板(1)與所述中板(3)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9)獨立設置,彼此之間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少華,吳小虎,周志全,李偉國,胡焱然,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