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機裝配,尤其涉及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
技術介紹
1、電機是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的設備,其主要包括機殼、安裝在機殼內的定子、轉子以及前蓋以及后蓋組成,而在對前蓋和后蓋的安裝過程中,螺栓連接時裝配中較為常見的連接方式之一。
2、傳統的電機裝配生產線中,前蓋與后蓋的安裝大都采用人工對螺栓進行安裝,費時費力,也有一些采用機械手配合電動螺絲刀進行,但其單次僅能對單個螺栓進行擰緊安裝,容易造成多個螺栓擰緊后,多個螺栓的受力情況不一致,雖然可以通過對角擰緊的方式來減輕這種影響,但通常對單個螺栓都是單次直接擰緊到位,因此還是存在螺栓受力均勻性方面的影響,影響安裝質量,并且單次單個螺栓的擰緊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達到了同時對多個螺栓進行擰緊,提高安裝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2、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包括:
3、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循環輸送帶和第二循環輸送帶,且分別用于電機機殼前蓋和后蓋安裝時工件的輸送;
4、上料機構,位于輸送機構側面,且包括上料輸送帶和上料機械手,并用于工件的上料;
5、下料機構,位于輸送機構側面,且包括下料輸送帶和下料機械手,并用于工作的下料;
6、螺栓安裝機構,包括機架、機頭以及連接機架和機頭的懸臂,且機架上設置有用于驅動懸臂轉動的轉動組件和升降的升降組件,并在機頭上設置有多個
7、螺栓供應機構,位于螺栓安裝機構側面,并用于為螺栓安裝機構供應螺栓;
8、頂升機構,安裝在輸送機構內,且用于螺栓安裝時頂起工件。
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機頭包括:
10、第一殼體,安裝在懸臂遠離機架的一端;
11、驅動組件,安裝在第一殼體內,且包括驅動電機和安裝在驅動電機輸出端的驅動齒輪;
12、壓板,安裝在第一殼體位于旋緊組件的一側,并與第一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件,且開設有用于旋緊組件穿過的圓孔;
13、壓塊,安裝在壓板遠離第一殼體的一面;
14、夾持組件,安裝在壓板位于壓塊的一面,且輸出端與圓孔相對應設置。
1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旋緊組件包括:
16、第二殼體,安裝在第一殼體內;
17、主體,安裝在第二殼體內,且一端向圓孔延伸出第一殼體并安裝有螺絲刀頭,另一端向第一殼體內部延伸出第二殼體并安裝有與驅動齒輪嚙合的輸入齒輪;
18、軸向補償結構,安裝在主體與螺絲刀頭之間,且用于螺絲刀頭在軸向上的移動補償;
19、徑向補償結構,安裝在主體與螺絲刀頭之間,且用于螺絲刀頭在徑向上的轉動補償;
20、離合機構,安裝在主體與輸入齒輪之間,且用于螺絲刀頭的防過擰。
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軸向補償結構包括:
22、第一柱體,連接在主體軸向一側,且內部形成有滑動腔室;
23、第二柱體,軸向滑動連接在第一柱體一側,且一端伸入滑動腔室內滑動連接;
24、第一限位凸起,沿平行于軸向設置在滑動腔室的內壁上,且第二柱體位于滑動腔室內的一端表面開設有與第一限位凸起適配的限位凹槽;
25、第二彈性件,套設在第二柱體上,且用于第二柱體沿滑動腔室軸向移動后的復位。
2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徑向補償結構包括:
27、第三柱體,安裝在第二柱體遠離第一柱體的一端,且遠離主體的一端開設有用于安裝螺絲刀頭的安裝孔;
28、棘輪,連接在第二柱體遠離第一柱體的一端;
29、棘爪,安裝在第三柱體上,且與棘輪相對應設置;
30、連接蓋,套設在第二柱體上,且固定在第三柱體一端,并與第二柱體轉動連接。
3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離合機構包括:
32、筒體,安裝在主體遠離螺絲刀頭的一側,并在內壁上設置有多個齒牙;
33、輸入軸,一端與輸入齒輪連接,另一端設有太陽齒輪;
34、行星齒輪,環繞太陽齒輪圓周等間距設置多個,并與太陽齒輪以及齒牙均嚙合;
35、行星盤,軸承連接在筒體的內壁上,且設有多個用于安裝行星齒輪的軸體;
36、過載保護結構,套設在主體上,且用于阻礙筒體的轉動。
37、其中,主體與行星盤連接,且與行星盤同步轉動。
3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過載保護結構包括:
39、支架,套設在主體上;
40、第二限位凸起,設置在筒體一端;
41、第三彈性件,安裝在支架上,且一端設置有頂珠與筒體抵接,另一端與支架抵接;
42、其中,頂珠通過與第二限位凸起抵接來阻礙筒體的轉動。
4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過載保護結構還包括:
44、金屬片,套設在主體上,并開設有與頂珠適配的錐形孔,且第二限位凸起為非導電材質制成;
45、其中,還設有電源和電流傳感器,且電源、電流傳感器、金屬片以及頂珠串聯在閉環電路中。
4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支架包括:
47、固定部,兩端分別與第一殼體以及金屬片連接;
48、調節部,套設在固定部上,且與固定部螺紋連接,并用于調節第三彈性件的形變量;
49、撥動部,套設在調節部上,且與第二殼體轉動連接,并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滑槽;
50、第三限位凸起,設置在調節部表面,且與滑槽滑動連接。
5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還包括:
52、托盤,位于第一循環輸送帶和第二循環輸送帶上,且用于工件的放置;
53、其中,第一循環輸送帶和第二循環輸送帶均包括兩條平行設置的輸送帶,且托盤兩端置于輸送帶上,而頂升機構位于兩條平行設置的輸送帶之間,并用于頂起托盤。
54、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55、1.通過頂升機構頂起工件,隨后螺栓安裝機構上的多個旋緊組件對多個螺栓同時進行安裝和旋緊,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多個螺栓同時旋緊,有效保證安裝后的螺栓的受力均勻性,提高安裝質量,并且通過輸送機構、上料機構以及下料機構實現自動裝配的效果,省時省力,有效保證生產效率。
56、2.通過在機頭上設置壓板以及壓塊,能夠在對前后蓋與機殼進行安裝時進行預壓緊,并且通過夾持組件便于機頭對螺栓的抓取和定位,有效保證螺栓的安裝精度。
57、3.通過在旋緊組件中設置軸向補償和徑向補償,能夠保證螺栓刀頭與螺栓接觸后的連接,保證螺栓刀頭嵌入螺栓頭部中,保證對螺栓的安裝。
58、4.通過軸向補償和離合機構的設置,使得多個螺栓能夠在最好保持相同的擰緊力,進一步提高螺栓的受力均勻性。
59、5.通過采用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頭(71)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緊組件(73)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補償結構(74)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補償結構(75)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機構(76)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過載保護結構(77)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過載保護結構(77)還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70)包括: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頭(71)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緊組件(73)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補償結構(74)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自動裝配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補償結構(75)包括:
6.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玲慧,鄒孟康,葉煒煒,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金龍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