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菜籽播種機,由:播種輪、播種輪軸、變速輪一、傳動皮帶、變速輪二、把手、播種盒、機架、播種輥、密封件組成,播種輪安裝于播種輪軸上,播種輪軸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一,播種輪軸安裝于機架上,播種輥安裝于機架上,播種盒位于播種輥的上方并安裝于機架上,播種盒與播種輥之間設置有密封件,播種輥的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二,變速輪一與變速輪二之間通過傳動皮帶相連接,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密度菜籽播種機,播種時就可以實現植物播種密度大小,即植物行距大小可以任意調節的目的,也不會夾傷種子,大大提高了種子的利用率,本密度菜籽播種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密度菜籽播種機,屬于農用機械產品領域。技術背景目前在使用的菜籽播種機,其結構包括連接軸、半圓凹孔、行走輪、種子箱和推桿,如中國專利號為2005200198409的菜子播種機其所公開的技術與結構和包 括所描述的結構與工作原理,這種結構類型的菜子播種機相對于人工種植來說,具有效率 高的特點,但這種結構類型的菜子播種機存在著二個明顯的缺陷, 一是其播種距離不可調 節,即播種密度是不可以調節的;二是其種子箱雖然與連接軸之間的間隙小于種子的顆粒 大小,但種子箱與連接軸之間始終是存在間隙的,而種子是有大小的,而且是植物,所以 運動中的連接軸與種子箱之間很容易夾傷種子,造成浪費;三是播種軸采用空心的結構, 因為管壁薄,這樣對于空心播種軸上的播種孔的大小就受到了限制,不能在空心播種軸上 設置大播種孔,也就不能播種大的種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新穎的密度菜籽播種機,在連接傳動軸和播種軸之間設置變速機構和在種子箱與播種軸間隙中設置軟密封的方式,實現了播種密度可調節和 不會再夾傷種子的目的,解決了現有菜子播種機播種密度不可調節和容易夾傷種子的問 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密度菜籽播種機,是由播種輪l、播種輪軸2、變速輪一3、傳動皮帶4、變速輪二 5、把手6、播種盒7、機架8、播種輥9、密封件10所組成,播種輪1安裝于播種輪軸2 上,播種輪軸2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一3,播種輪軸2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輥9安裝于機 架8上,播種盒7位于播種輥9的上方并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盒7與播種輥9之間設置 有密封件10,播種輥9的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二 5,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之間通過傳動 皮帶4相連接,把手6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輪軸2和播種輥9構成雙軸式傳動結構。在播種輪軸2和播種輥9雙軸式結構的端部設置有由變速輪一 3、傳動皮帶4、變速 輪二5所構成的變速機構。變速輪一 3、變速輪二 5為由不同直徑疊加組合而成的呈錐形結構的組合式皮帶盤, 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結構和尺寸均相同,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在播種輪軸2和播 種輥9的端部呈相向位置安裝,其皮帶槽互相對齊,其大小互相對齊配對的皮帶槽之間所構成的周長一致,傳動皮帶4套裝于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的皮帶槽中。播種輪軸2和機架8上設置有可調節播種輪軸2與播種輥9之間間距的調節裝置。 密封件10為海綿狀結構的具有彈性的軟性材料,密封件10安裝于播種盒7內,并與播種輥9表面接觸貼合,密封件10充填于播種盒7與播種輥9之間的運動間隙中。由于采用了本技術的密度菜籽播種機,播種時就可以實現植物播種密度大小,即植物行距大小可以任意調節的目的,也不會夾傷種子,大大提高了種子的利用率,本密度菜籽播種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因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附圖說明圖l:是本技術密度菜籽播種機俯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密度菜籽播種機仰視圖; 圖3:是本技術密度菜籽播種機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技術密度菜籽播種機的I局部放大圖。 圖l中1、播種輪 2、播種輪軸 3、變速輪一6、把手 7、播種盒 2、播種輪軸 3、變速輪一6、把手 8、機架 9、播種輥 2、播種輪軸 6、把手 7、播種盒9、播種輥 10、密封件5、變速輪二 圖2中1、播種輪5、變速輪二 圖3中1、播種輪8、機架4、傳動皮帶 8、機架 9、播種輥 4、傳動皮帶圖4中7、播種盒 8、機架 9、播種輥 10、密封件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密度菜籽播種機,是由播種輪l、播種輪軸2、變速輪一3、傳動皮帶4、變速輪二 5、把手6、播種盒7、機架8、播種輥9、密封件10所組成。播種輪1安裝于播種輪軸2上,播種輪軸2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一3,播種輪軸2安裝 于機架8上,播種輥9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盒7位于播種輥9的上方并安裝于機架8上, 播種盒7與播種輥9之間設置有密封件10,播種輥9的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二5,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之間通過傳動皮帶4相連接,把手6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輪軸2和播種輥9構成雙軸式傳動結構。在播種輪軸2和播種輥9雙軸式結構的端部設置有由變速輪一 3、傳動皮帶4、變速 輪二5所構成的變速機構。變速輪一 3、變速輪二 5為由不同直徑疊加組合而成的呈錐形結構的組合式皮帶盤, 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結構和尺寸均相同,變速輪一 3與變速輪二 5在播種輪軸2和播 種輥9的端部呈相向位置安裝,其皮帶槽互相對齊,其大小互相對齊配對的皮帶槽之間所 構成的周長一致,傳動皮帶4套裝于變速輪一3與變速輪二5的皮帶槽中,在變速輪一3 與變速輪二 5之間只套裝一條傳動皮帶4。播種輪軸2和機架8上設置有可調節播種輪軸2與播種輥9之間間距的調節裝置。 密封件10為海綿狀結構的具有彈性的軟性材料,密封件10安裝于播種盒7內,并與播種 輥9表面接觸貼合,密封件10充填于播種盒7與播種輥9之間的運動間隙中。將傳動皮帶4安裝于變速輪一 3、變速輪二'5上,并安裝于兩者的中間皮帶槽位置中, 傳動皮帶4安裝一根就可以了,將種子放置于播種盒7中,然后抬起把手6推動播種機向 前運動,在播種機向前運動時播種輪1在地里滾動,播種輪1的滾動帶動播種輪軸2轉動, 播種輪軸2轉動帶動變速輪一 3轉動,變速輪一 3轉動通過傳動皮帶4帶動變速輪二 5轉 動,變速輪二 5轉動從而帶動播種輥9轉動,這樣播種輥9轉動就將播種盒7中的種子通 過播種輥9表面的許多凹槽將種子帶出來,然后從播種輥9的下部位置掉下來播種于地里, 在播種輥9表面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有規則的設置了一定數量的凹槽, 一般播種輥9表 面的每個凹槽大小應該與種子大小相當,這樣每個凹槽在播種輥9每一轉中只會帶出一粒 種子。當要擴大植物的播種距離時,即要擴大植物間的播種行距時,只要將傳動皮帶4向外 調節,這時變速輪一3的皮帶槽直徑要小于變速輪二5的皮帶槽直徑,傳動是起到減速的 作用,這樣就擴大了播種間距,從而改變植物的播種密度。當要縮小植物的播種距離時,即要縮小植物間的播種行距時,只要將傳動皮帶4向內 調節,這時變速輪一3的皮帶槽直徑要大于變速輪二5的皮帶槽直徑,傳動是起到增速的 作用,這樣就縮小了播種間距,從而改變植物的播種密度。當種子被播種輥9從播種盒7帶出時,由于播種輥9與播種盒7之間存在著運動間隙, 所以在這個間隙之間設置了密封件10,該密封件10可以采用海綿材料,厚度稍大于播種 輥9與播種盒7之間的間隙就可以了,密封件IO海綿材料將間隙填充封閉起來。這樣當 播種輥9轉動時,播種輥9表面多余的種子就會被海綿擋在播種盒7內,防止位于播種輥 9表面的種子在播種輥9轉動時被播種輥9帶入間隙中而造成破損。權利要求1、一種密度菜籽播種機,是由播種輪(1)、播種輪軸(2)、變速輪一(3)、傳動皮帶(4)、變速輪二(5)、把手(6)、播種盒(7)、機架(8)、播種輥(9)、密封件(10)所組成,其特征在于播種輪(1)安裝于播種輪軸(2)上,播種輪軸(2)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一(3),播種輪軸(2)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輥(9)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盒(7)位于播種輥(9)的上方并安裝于機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密度菜籽播種機,是由:播種輪(1)、播種輪軸(2)、變速輪一(3)、傳動皮帶(4)、變速輪二(5)、把手(6)、播種盒(7)、機架(8)、播種輥(9)、密封件(10)所組成,其特征在于:播種輪(1)安裝于播種輪軸(2)上,播種輪軸(2)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一(3),播種輪軸(2)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輥(9)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盒(7)位于播種輥(9)的上方并安裝于機架(8)上,播種盒(7)與播種輥(9)之間設置有密封件(10),播種輥(9)的端部安裝有變速輪二(5),變速輪一(3)與變速輪二(5)之間通過傳動皮帶(4)相連接,把手(6)安裝于機架(8)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仙明,
申請(專利權)人:王仙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