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介紹一種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加強側條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上;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與每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體;所述的主體框架條,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減輕了包裝箱自身質量,相互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在減輕其自身質量的同時,還能重復多次使用;強度和剛度較高,對摩托車的保護作用較強,大幅度降低箱破損率;尤其適應海、陸聯運、多次裝卸的需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箱,具體為一種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
技術介紹
目前在運送摩托車零 部件時,都是先采用大型的包裝箱進行封裝,再裝運上車。現有的摩托車零部件包裝箱,最初是先用多塊木板拼接成矩形箱架,相鄰的每塊木板之間通過鉚釘或螺栓連接固定形成箱體,然后再固定底板和蓋板封閉;后來也采用金屬包裝框架的包裝箱,如本申請人在2005年11月30日申請的名稱為“摩托車金屬包裝框架”、專利號為ZL200520010426. I的技術專利,其長、寬、高方向的框架條和加強筋等都采用金屬薄板或金屬條加工而得,其具有強度高、自身質量減少、能反復使用、對摩托車的保護作用強等優點。申請人發現,該種包裝箱,能適應國內運輸的需要;但在包裝出口的摩托車等產品時,由于出口需要海、陸聯運,需要多次裝卸,而且運輸里程大幅度增加,對摩托車運輸包裝箱的強度和剛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就會提高摩托車的開箱破損率,即有一定數量的摩托車在運輸途中被損壞。為了滿足摩托車出口的海、陸聯運、多次裝卸的需要,就要相應提高包裝箱的強度和剛度,而且同時要考慮包裝箱的成本,才能增強市場競爭力,適應摩托車企業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摩托車金屬包裝箱不能適應海、陸聯運、多次裝卸的需要,導致摩托車的開箱破損率較高等不足,提供一種強度和剛度較高、對摩托車的保護作用較強、成本較低的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加強側條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上;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與每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體框架條,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的加強側條,其橫截面為梯狀凸起結構,在梯狀凸起結構上,設置有圓弧狀的內凹槽。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的長度相等,第一角邊上的兩個凸起結構與第二角邊上的兩個凸起結構對稱設置。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減輕了包裝箱自身質量;全部采用金屬結構,相互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在減輕其自身質量的同時,還能重復多次使用。2、強度和剛度較高,對摩托車的保護作用較強;尤其適應摩托車出口的海、陸聯運、多次裝卸的需要,大幅度降低箱破損率。3、包裝箱的材料成本、制作成本都能夠降低,更由于自身質量減輕了,更能降低長途海、陸聯運的運輸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包裝箱體的立體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主體框架條第一種實施例結構的橫切面圖;圖3為本技術主體框架條第二種實施例結構的橫切面圖;圖4為本技術加強側條的橫切面圖。 圖中,I一主體框架條,2—加強側條,11 一第一角邊,12—第二角邊,13 —凸起結構,21—內凹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的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I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其中間的空腔用于放置帶運輸的物體,如摩托車等;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2以加強框架結構的整體強度和剛度,加強側條2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I上,加強側條2與水平方向平行設置,或與水平方向垂直設置,或與水平方向不平行設置,或與水平方向不垂直設置,均可以。本技術的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I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2與每根主體框架條I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連接,或通過螺栓(螺栓穿入對應設置的螺栓孔)的連接方式連接成一體。如圖2、3中,本技術的主體框架條I,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13。凸起結構13的第一種結構為圓弧狀的弧形凸起,由圓弧狀的沖頭或壓模沖壓而成;凸起結構13的第二種結構為梯狀的凸起,由柱狀的沖頭或壓模沖壓而成。為了增強主體框架條I的互換性,提高裝配效率,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的長度相等,第一角邊11上的兩個凸起結構13與第二角邊12上的兩個凸起結構13對稱設置。如圖4中,本技術的加強側條2,其橫截面為梯狀凸起結構(或梯狀內凹結構),在梯狀凸起結構上,設置有圓弧狀的內凹槽21,內凹槽21由圓弧狀的沖頭或壓模沖壓。本技術在主體框架條I上,共設置有四個凸起結構13,能改善主體框架條I的受力結構;在加強側條2上,設置有一個弧狀的內凹槽21,改善加強側條2的受力結構。經過上述改進,能顯著提高本技術的包裝箱體的強度和剛度,滿足摩托車的長途海、陸聯運的需要。本技術的主體框架條I、加強側條2,都選用厚度為O. 5—1. 6mm的鐵片或鍍鋅板在沖壓下成型,不采用型鋼(角鋼)等,具有厚度薄、質量輕、強度高等優點,明顯增強了對摩托車的保護作用,能滿足摩托車的長途海、陸聯運的需要。本技術的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其他部分,如固定前后車輪的輪夾、設置在底部便于叉車等裝卸的底部支撐條等,都可以采用現有技術,在此不作進一步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 范圍,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權利要求1.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I)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2),加強側條(2)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I)上;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I)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2)與每根主體框架條(I)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體框架條(1),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1 3)。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側條(2),其橫截面為梯狀凸起結構,在梯狀凸起結構上,設置有圓弧狀的內凹槽(21)。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其特征在于,第一角邊(11)和第ニ角邊(12)的長度相等,第一角邊(11)上的兩個凸起結構(13)與第二角邊(12)上的兩個凸起結構(13)對稱設置。專利摘要本技術介紹一種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加強側條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上;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與每根主體框架條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體;所述的主體框架條,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和第二角邊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本技術減輕了包裝箱自身質量,相互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在減輕其自身質量的同時,還能重復多次使用;強度和剛度較高,對摩托車的保護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摩托車運輸包裝箱體,包括由長、寬、高方向設置的主體框架條(1)構成的中空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上,設置有若干根加強側條(2),加強側條(2)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對應的主體框架條(1)上;兩根或三根主體框架條(1)的交匯部位,或者加強側條(2)與每根主體框架條(1)的交匯部位,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體框架條(1),其橫截面為角形結構,由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連接構成,在第一角邊(11)和第二角邊(12)上,都設置有兩個凸起結構(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廣,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生源包裝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