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具防水功能的輸入模塊,可拆卸地連接于電子裝置的殼體,殼體至少具有一個凹陷部以容置至少一個電子零件,且輸入模塊覆蓋于凹陷部的開口上;輸入模塊包括防水板件以及鍵盤;防水板件由鎖固部可拆卸地鎖固于殼體上,且防水板件的外周緣設有第一膠材,當防水板件鎖固于殼體上時,第一膠材與凹陷部的周緣接觸;鍵盤可拆卸地設置于殼體上,于鍵盤的第一表面上設有多個按鍵,于鍵盤的第二表面上至少有防水膜層,當鍵盤設置于殼體上時,防水膜層與第一膠材接觸。借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避免液體透過輸入模塊滲入殼體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的輸入模塊,且特別涉及一種具防水功能的電子裝置的輸入模塊。
技術介紹
在現(xiàn)今的電子產品中,用戶通常會使用鍵盤、按鈕、撥桿或旋鈕來進行電子產品的控制。以筆記本電腦為例,主要包含屏幕以及用來裝載電子零件的殼體,而屏幕與所述殼體可通過鉸鏈裝置鏈接一體。在此,使用者在操作筆記本電腦時,一般會通過按壓安置在所述殼體中的鍵盤,以進行指令的輸入,而所述鍵盤下方即為殼體容置電子零件的地方。舉例來說,所述殼體內部可包括主板、硬盤、顯示適配器或者其他適當?shù)碾娮恿慵靼逋ǔ辉谒鲦I盤的下方。 然而,于傳統(tǒng)的筆記本電腦中,若是使用者不小心將液體潑灑于鍵盤上時,由于鍵盤上每個按鍵之間都具有縫隙而不具防水效果,所以液體會順著各個細小的縫隙而進入殼體內部,不僅無法進行清潔,同時也會浸濕、損壞正在運作的電子零件。此外,若是使用者時常在戶外使用筆記本電腦,于鍵盤下累積的灰塵很可能會造成按鍵失靈以及電子零件的故障。因此,本領域亟需一種可以防水的輸入模塊(例如包括鍵盤與按鈕),使得液體潑灑于筆記本電腦、控制面板或具輸入模塊的電器的表面時,液體不會透過輸入模塊滲入殼體內,而導致電子零件的故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具防水功能的輸入模塊,將輸入模塊與電子裝置殼體內部的電子零件隔離開來,當液體潑灑于輸入模塊上時,液體不會透過輸入模塊滲入殼體內,而導致電子零件的故障。本技術提供一種具防水功能的輸入模塊,可拆卸地連接于電子裝置的殼體,殼體至少具有一個凹陷部用以容置至少一個電子零件,且輸入模塊覆蓋于凹陷部的開口上。輸入模塊包括防水板件以及鍵盤。防水板件具有至少一鎖固部,防水板件由鎖固部可拆卸地鎖固于殼體上,且防水板件的外周緣設有第一膠材,當防水板件鎖固于殼體上時,第一膠材與凹陷部的周緣接觸。鍵盤可拆卸地設置于殼體上,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于第一表面上設有多個按鍵,于第二表面上至少有防水膜層,當鍵盤設置于殼體上時,防水膜層與第一膠材接觸。于本技術一實施例中,鍵盤具有信號扁平電纜該信號扁平電纜連接第二表面,并自第二表面穿設出防水膜層,用以傳輸所述多個按鍵受觸發(fā)時所產生的按鍵信號。此夕卜,防水板件的內周緣所圍成的區(qū)域更定義有中空槽部,信號扁平電纜系經(jīng)過中空槽部進入凹陷部并耦接于電子零件。另外,防水板件的內周緣設有第二膠材,當鍵盤設置于殼體上時,防水膜層同時與第一膠材及第二膠材接觸。于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鍵盤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卡合部,而殼體對應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適于與第二卡合部相結合,以使鍵盤固設于殼體上。此夕卜,殼體更具有至少一個彈力夾,當?shù)谝豢ê喜拷佑|第二卡合部時,彈力夾夾持第一卡合部,以使鍵盤固設于殼體上。另外,第二卡合部的周緣具有第三膠材,當彈力夾夾持第一卡合部時,第三膠材密合接觸于第一卡合部。于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輸入模塊還包括一功能按鈕,設置于該殼體的一按鈕凹槽中,具有至少一按鈕本體、一擋塊與一壓觸桿,該壓觸桿穿過該按鈕凹槽,且該擋塊自該按鈕本體延伸而出,穿過該按鈕凹槽而至少有部分重疊該殼體的內表面上;一第四膠材,設置于該擋塊與該殼體的內表面之間;以及一彈性元件,分別接觸該擋塊與該殼體的內表面,以將該擋塊擠壓向該殼體的內表面,而該第四膠材密合接觸于該擋塊與該殼體的內表面。較佳地,該防水板件為該電子裝置中的接地端。·較佳地,該電子裝置為筆記本電腦。綜上所述,本技術的具防水功能的輸入模塊,具有可拆卸下來的鍵盤以及防水板件,借助于可快速、簡便地拆下鍵盤以及防水板件,使得使用者能夠輕松裝設、更換殼體內部的電子零件。此外,由于本技術將輸入模塊與殼體內部的電子零件隔離開來,當液體潑灑于輸入模塊上時,液體不會透過輸入模塊滲入殼體內,而導致電子零件的故障。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附圖僅用來說明本技術,而非限制本技術。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輸入模塊與殼體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輸入模塊與殼體的爆炸圖;圖3為本技術鍵盤的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彈力夾的立體圖;圖5為本技術功能按鈕的剖面圖。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I :輸入模塊10 :鍵盤IOa:鍵盤的上表面IOb:鍵盤的下表面100 :按鍵102 :防水膜層104:信號扁平電纜106 :卡合部12 :功能按鈕120 :按鈕本體122 :擋塊124 :壓觸桿126 :膠材128 :彈性元件14:防水板件142:鎖固部144:膠材146:防水板件的內周緣148 :膠材2:殼體2a:凹陷部2b:按鈕凹槽20 :彈力夾202 :卡合部204 :膠材3 電子零件具體實施方式請一并參見圖I、圖2與圖3,圖I為本技術輸入模塊與殼體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輸入模塊與殼體的爆炸圖,圖3為本技術鍵盤的立體圖。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輸入模塊I設置于電子裝置(圖未示)的殼體2上,輸入模塊I至少可包括鍵盤10、功能按鈕12以及防水板件14。所述鍵盤10與功能按鈕12至少有一個表面暴露于殼體2外側,提供使用者直接手動操作以輸入指令,而防水板件14設置殼體2上,并位于鍵盤10與功能按鈕12下方,用以將鍵盤10與功能按鈕12隔離于殼體2中所容置的電子零件3。舉例來說,殼體2至少具有一個凹陷部2a,凹陷部2a用以容置至少一個電子零件3,且鍵盤10與防水板件14均重疊地覆蓋于凹陷部2a的開口上。 在實際操作中,若所述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本電腦時,殼體2應為裝載著主機設備的機殼,并與裝設屏幕的殼體(圖未示)以鉸鏈裝置或其他適當?shù)倪B接設備固定在一起。在此,本技術并不限制鍵盤10或功能按鈕12在殼體2的表面所占用的總面積或面積比例,于所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自由設計。以下分別就輸入模塊I的各部元件與殼體2的相對關系做詳細說明。鍵盤10為一個薄型平板狀結構,于上表面IOa具有多個按鍵100或適于輸入指令的凸點結構等,以提供用戶通過按壓按鍵100或適當?shù)慕Y構以輸入指令。在此,本技術所例舉的多個按鍵100彼此獨立而不相連,即所述多個按鍵100之間仍是具有縫隙,然而本技術并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本技術的多個按鍵100當然也可具有一體成型的表面,使得所述多個按鍵100之間不具有縫隙,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視需要改變按鍵100的設計。此外,圖2為了鍵盤10設置有按鍵100的上表面10a,而圖3顯示了鍵盤10設置有防水膜層102的下表面10b。由圖可知,所述鍵盤10的下表面IOb位于上表面IOa的反面,而下表面IOb上貼有一層防水膜層102,所述防水膜層102的形狀大致上對應于鍵盤10的下表面IOb的形狀。在此,本技術并不限制防水膜層102的材料或特性,舉例來說,所述防水膜層102可由軟質或硬質的塑料材料制造而成,而防水膜層102可借助于先涂布膠水或黏著劑以貼附在鍵盤10的下表面10b,接著再經(jīng)由烘烤或其他適當?shù)某绦颍沟梅浪?02緊密地結合在鍵盤10的下表面10b。進一步地,由圖3可知,鍵盤10的下表面IOb上還具有一組信號扁平電纜104,信號扁平電纜104自下表面IOb延伸而出,并穿設出防水膜層102,用以傳輸按鍵100受觸發(fā)時所產生的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防水功能的輸入模塊,其特征在于,可拆卸地連接于一電子裝置的一殼體,該殼體至少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容置至少一電子零件,且該輸入模塊覆蓋于該凹陷部的開口上,該輸入模塊包括:一防水板件,具有至少一鎖固部,該防水板件由該鎖固部可拆卸地鎖固于該殼體上,且該防水板件的外周緣設有一第一膠材,該防水板件鎖固于該殼體上而該第一膠材與該凹陷部的周緣接觸;以及一鍵盤,可拆卸地設置于該殼體上,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于該第一表面上設有多個按鍵,于該第二表面上至少有一防水膜層,該鍵盤設置于該殼體上而該防水膜層與該第一膠材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郭文彬,
申請(專利權)人: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