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端部開設有一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所述U形凹槽的一側設置有一托臺。所述U形凹槽的底端設置有一開口向上的C形凹槽,所述C形結凹槽的開口大于U形凹槽的開口。所述C形結凹槽與所述U形凹槽的連接處為倒角結構。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背光源導光板改變了膠水流動的方向,增加了LED插腳燈的定位和膠水的接觸面積,解決了因操作膠量過多而使背光源產(chǎn)生射線和八字線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背光源導光板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單個插腳燈的背光源導光板。
技術介紹
傳統(tǒng)的LED插腳燈燈和背光源導光板(如圖I、圖2所示)定位及光線效果不好,而市場上對背光源的結構要求和效果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隨著背光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背光源的整體發(fā)光效果及性能要求將越來越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能有效的改善LED插腳燈的定位和光線效果的背光源導光板。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端部開設有一 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進一步的,所述U形凹槽的一側設置有一托臺。進一步的,所述U形凹槽的底端設置有一開口向上的C形凹槽,所述C形結凹槽的開口大于U形凹槽的開口。進一步的,所述C形結凹槽與所述U形凹槽的連接處為倒角結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背光源導光板與LED插腳燈裝配時,能使LED插腳燈在不影響整個背光源光線的情況下得到更牢固的定位。本專利技術的背光源導光板改變了膠水流動的方向,增加了 LED插腳燈的定位和膠水的接觸面積,解決了因操作膠量過多而使背光源產(chǎn)生射線和八字線的現(xiàn)象。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I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插腳燈背光源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插腳燈背光源導光板與LED插腳燈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插腳燈背光源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插腳燈背光源導光板與LED插腳燈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導光板本體,2、U形凹槽,3、凹口,4、托臺,5、C形結凹槽,6、倒角結構,7、LED插腳燈。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參見圖3、圖4所不,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I,所述導光板本體I 的端部開設有一 U形凹槽2,所述U形凹槽2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 3。進一步的,所述U形凹槽2的一側設置有一托臺4。進一步的,所述U形凹槽2的底端設置有一開口向上的C形凹槽5,所述C形結凹槽5的開口大于U形凹槽2的開口。進一步的,所述C形結凹槽5與所述U形凹槽2的連接處為倒角結構6。本專利技術的插腳燈背光源導光板與LED插腳燈7安裝裝時,所述LED插腳燈7的左右兩側及底面都能通過膠水固定,從而增加了定位、穩(wěn)定性和膠量。所述托臺4處對LED插腳燈7的彎腳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彎腳時不會用力過大造成LED插腳燈7的脫落。所述倒角結構6可防止膠水留向燈頭在點膠的過程中膠水自然流動到拐角處將會自動停止往其他地方流動,另外膠水將會順著托臺4使整個LED插腳燈7與膠體面粘貼,經(jīng)過托臺4中間的空隙,膠水停止流動,使整個背光源的發(fā)光效果得到保證。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I),所述導光板本體(I)的端部開設有一 U形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凹槽(2)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3)。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凹槽(2)的一側設置有一托臺(4)。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源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凹槽(2)的底端設置有一開口向上的C形凹槽(5),所述C形結凹槽(5)的開口大于U形凹槽(2)的開口。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結凹槽(5)與所述U形凹槽(2)的連接處為倒角結構(6)。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的端部開設有一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所述U形凹槽的一側設置有一托臺。所述U形凹槽的底端設置有一開口向上的C形凹槽,所述C形結凹槽的開口大于U形凹槽的開口。所述C形結凹槽與所述U形凹槽的連接處為倒角結構。本專利技術的背光源導光板改變了膠水流動的方向,增加了LED插腳燈的定位和膠水的接觸面積,解決了因操作膠量過多而使背光源產(chǎn)生射線和八字線的現(xiàn)象。文檔編號F21V8/00GK102944909SQ201110231508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專利技術者肖瑀, 曹興進, 張媛, 張麗 申請人:昆山順景光電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背光源導光板,包括一導光板本體(1),所述導光板本體(1)的端部開設有一U形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凹槽(2)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口(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肖瑀,曹興進,張媛,張麗,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順景光電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