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真空循環脫氣爐底部槽循環管的砌筑方法,將制作的托板用固定卡卡到底部槽法蘭下表面上,采用干砌,先砌下層、后砌上層循環管磚,磚縫小于1mm,兩層磚間隙控制在0.5mm以下,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30-50mm的留縫,留縫內填充耐火澆注料,并充分振動搗實,自然養護12h以上方可脫模,脫模后自然養護12h進行烘烤,砌筑完畢后48h后進行干燥烘烤。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實現循環管的單獨砌筑和更換,消除由于循環管侵蝕嚴重造成的底部槽拆除重砌的弊端,大幅度提高底部槽的壽命,延長底部槽的使用周期近一倍,有效緩解真空室的整備壓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RH產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煉鋼設備修復工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真空循環脫氣爐(簡稱RH)底部槽循環管磚的砌筑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鋼產量的不斷增加,特別是硅鋼產量的迅速提高,使硅鋼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汽車板鋼的比例也有明顯增長。在此鋼種結構下,鋼水對RH底部槽特別是循環管的沖刷、侵蝕日趨嚴重,循環管磚的侵蝕速率由每罐O. 5mm/罐提高到了 O. 8mm/罐,使循環管磚的使用壽命明顯降低,直接影響了底部槽的使用壽命,縮短了底部槽的使用周期,并給真空室的周轉帶來一系列問題,嚴重限制了 RH產能的發揮。造成循環管磚侵蝕程度直接影響底部槽使用周期的原因是循環管磚無法單獨更·換和砌筑,即上、下層循環管磚均是按照預定尺寸預先組裝粘貼為一體的,在底部槽內襯尚未砌筑前,先用吊車將粘好的下層循環管磚從底部槽上方放入預設在底部槽法蘭下面的鋼板上,再將上層循環管磚吊放到下層循環管磚上,待循環管澆注等作業完成后,方才進行底部槽的內襯砌筑施工,而一旦底部槽的內襯砌筑完成,預先組裝粘貼為一體的循環管磚便再也無法通過底部槽內向下吊送循環管磚,因此循環管磚也就無法單獨更換和砌筑,只能與底部槽一起更換和砌筑,從而當循環管磚被侵蝕到無法繼續使用的程度后,即使底部槽的狀況再好,也必須與循環管一起更換,并一起將原內襯等清除掉,再按先循環管磚、后內襯的砌筑順序重新進行循環管和底部槽的施工,所以循環管磚的使用壽命降低后,將直接影響底部槽的使用壽命,縮短了底部槽的使用周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單獨整體砌筑更換循環管,實現循環管與其他部位匹配使用,從而延長循環管與底部槽的使用周期,降低成本費用,提高RH產能的真空循環脫氣爐底部槽循環管的砌筑方法。為此,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解決方案是 ,其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為 (1)、器具制備 a、用IOmm厚鋼板加工一個中心帶孔的圓環形托板,托板外徑與底部槽法蘭外徑相同,且外徑與內徑之差略大于內襯磚加環流管厚度之和;b、用15mm厚鋼板加工4個“U”形固定卡,固定卡開口寬度略大于法蘭加托板厚度之和; (2)、砌筑準備 將底部槽法蘭及循環管內壁清理干凈;將托板用4個固定卡卡到底部槽法蘭下表面上,并用鋼楔楔緊; (3)、砌筑技術要求a、先砌筑下層循環管磚,將循環管磚直接放在托板上表面,采用干砌,磚縫小于1_,并在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30-50mm的留縫; b、下層循環管磚砌完后,向留縫內填充耐火澆注料; C、養生4h后,再砌筑上層循環管磚,同樣采用干砌,磚縫小于1mm,在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30-50mm的留縫,且上下兩層磚縫對齊不交錯,兩層循環管磚之間的間隙控制在O. 5mm以下; d、上層循環管磚砌完后,用耐火燒注料將留縫填充滿; e、用耐火澆注料將循環管磚上表面與底部槽的底部工作層找平。(4)、澆注技術要求 a、燒注料用水采用水溫為4-15°C的潔凈自來水; b、根據澆注料用量加投所需干料,先干混lmin,再加水濕混2min,按重量計澆注料干料中加水量控制在4. 5-5% ; C、冬季施工后,采取保溫措施,保持環境溫度在5°C以上,且脫模時間不少于36h ; d、加水攪拌后的澆注料在Ih內使用完畢,澆注中途不得中斷施工; e、振動時振動棒應直插、快插、慢拔,插入深度>100mm,兩次振動棒插棒間距在180-400 mm之間,每次振搗時間以材料表面返漿為準; (5)、脫模養生技術要求 a、在25°C環境溫度下,施工后自然養護12h以上并確認完全硬化后方可脫模,環境溫度偏低時適當延長自然養護時間; b、砌筑完畢48h后進行干燥烘烤。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為 采用本專利技術之RH底部槽循環管的砌筑方法,可實現底部槽上升循環管或下降循環管的單獨砌筑和整體更換,使循環管與其他部位尤其是底部槽的使用壽命相匹配,達到同時報廢的標準,從而消除由于循環管侵蝕嚴重造成的底部槽一同拆除重新砌筑的弊端,大幅度提高底部槽的壽命,延長底部槽的使用周期,使底部槽的壽命提高近一倍,相對減少底部槽異常下線的情況,有效緩解真空室的整備壓力,降低備品消耗和維修工作量,極大節約生產成本,提高RH的產能。附圖說明圖I為托板形狀示意圖。圖2為固定卡形狀示意圖。圖中托板I、固定卡2。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RH底部槽循環管的砌筑方法具體實施操作方法和步驟為 I、器具制備 a、用IOmm厚鋼板加工一個中心帶孔的圓環形托板I,根據底部槽法蘭外徑尺寸,托板I外徑與底部槽法蘭外徑匹配,均為1240mm,,托板I的內徑為560 mm,托板I的內孔尺寸小于底部槽法蘭內徑尺寸,使托板I的外徑與內徑之差為680 _,略大于內襯磚加環流管厚度之和,即在托板I的里側預留出內襯磚、環流管及留縫的位置。b、用15mm厚鋼板加工4個“U”形固定卡2,固定卡2開口寬度為XXmm,略大于法蘭加托板厚度之和。2、砌筑準備 將底部槽法蘭及循環管內壁清理干凈;將托板I用4個固定卡2卡到底部槽法蘭下表面上,并用鋼楔楔緊。3、砌筑 a、先砌筑下層循環管磚采用鎂鉻磚砌筑,將無任何缺陷的鎂鉻磚直接放在托板I里側上表面,在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40mm的留縫,沿循環管內壁砌成一圈。采用干砌方式,相鄰兩塊鎂鉻磚磚縫為O. 8_。b、下層循環管磚砌完后,向留縫內填充耐火澆注料并充分振搗填實;養生4h。C、砌筑上層循環管磚同樣采用干砌,磚縫O. 8mm,在鎂鉻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40mm的留縫,且上下兩層磚縫對齊不交錯,兩層鎂鉻磚之間的間隙控制在O. 4mm。d、上層循環管磚砌完后,用耐火澆注料將留縫填滿搗實。e、用耐火澆注料將循環管磚上表面與底部槽的底部工作層找平。4、澆注技術要求 a、燒注料用水采用潔凈自來水,水溫在I O-12 °C之間。b、根據澆注料用量加投所需干料,先干混lmin,再加水濕混2 min,按重量計澆注料干料中加水量控制在5%,保證混合好的澆注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C、若為冬季施工,應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保持環境溫度在5°C以上,并保證脫模時間大于36h。d、加水攪拌后的澆注料在I h內使用完畢,澆注中途不得中斷施工,凝結后的澆注料塊不能再加水攪拌使用。e、振動時,振動棒應直插、快插、慢拔,插入深度達到150mm,兩次振動棒插棒間距在200 mm左右,每次振搗時間一般在30s左右,以材料表面返漿為為宜;拔出振動棒時應慢而穩,防止留下棒孔孔洞。5、脫模養生技術要求 a、澆注完畢后,禁止在澆注體表面覆蓋任何物體,嚴禁灑水;在25°C環境溫度下,施工后自然養護12h,并確認完全硬化后方可脫模,環境溫度偏低時應適當延長自然養護時間。b、砌筑完畢48 h后才能進行干燥烘烤。權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和步驟為 (1)、器具制備 a、用IOmm厚鋼板加工一個中心帶孔的圓環形托板,托板外徑與底部槽法蘭外徑相同,且外徑與內徑之差略大于內襯磚加環流管厚度之和; b、用15mm厚鋼板加工4個“U”形固定卡,固定卡開口寬度略大于法蘭加托板厚度之和; (2)、砌筑準備 將底部槽法蘭及循環管內壁清理干凈;將托板用4個固定卡卡到底部槽法蘭下表面上,并用鋼楔楔緊; (3)、砌筑技術要求 a、先砌筑下層循環管磚,將循環管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真空循環脫氣爐底部槽循環管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和步驟為:(1)、器具制備:a、用10mm厚鋼板加工一個中心帶孔的圓環形托板,托板外徑與底部槽法蘭外徑相同,且外徑與內徑之差略大于內襯磚加環流管厚度之和;b、用15mm厚鋼板加工4個“U”形固定卡,固定卡開口寬度略大于法蘭加托板厚度之和;(2)、砌筑準備:將底部槽法蘭及循環管內壁清理干凈;將托板用4個固定卡卡到底部槽法蘭下表面上,并用鋼楔楔緊;(3)、砌筑技術要求:a、先砌筑下層循環管磚,將循環管磚直接放在托板上表面,采用干砌,磚縫小于1mm,并在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30?50mm的留縫;b、下層循環管磚砌完后,向留縫內填充耐火澆注料;c、養生4h后,再砌筑上層循環管磚,同樣采用干砌,磚縫小于1mm,在循環管磚與循環管內壁之間留有30?50mm的留縫,且上下兩層磚縫對齊不交錯,兩層循環管磚之間的間隙控制在0.5mm以下;d、上層循環管磚砌完后,用耐火澆注料將留縫填充滿;e、用耐火澆注料將循環管磚上表面與底部槽的底部工作層找平;(4)、澆注技術要求:a、澆注料用水采用水溫為4?15℃的潔凈自來水;b、根據澆注料用量加投所需干料,先干混1min,再加水濕混2?min,按重量計澆注料干料中加水量控制在4.5?5%;c、冬季施工后,采取保溫措施,保持環境溫度在5℃以上,且脫模時間不少于36h;d、加水攪拌后的澆注料在1?h內使用完畢,澆注中途不得中斷施工;e、振動時振動棒應直插、快插、慢拔,插入深度≥100mm,兩次振動棒插棒間距在180?400?mm之間,每次振搗時間以材料表面返漿為準;(5)、脫模養生技術要求:a、在25℃環境溫度下,施工后自然養護12h以上并確認完全硬化后方可脫模,環境溫度偏低時適當延長自然養護時間;b、砌筑完畢48?h后進行干燥烘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振生,孫濤,劉鵬飛,崔麗麗,李西岱,程科兵,王榮,
申請(專利權)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