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快速固定于工作現場的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包括由多根立柱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些立柱上的多層隔板所構成的骨架,該骨架內設有頂桿以及驅動該頂桿的升降機構,所述頂桿放置于多層隔板上彼此對齊的導孔內并在升降機構帶動下相對這些導孔運動。本申請的支撐裝置可整體移動到工作現場中需要放置的位置,然后通過啟動升降機構使頂桿上端頂住房頂或房梁等頂面,此時骨架即被固定,從而實現支撐裝置的快速定位。(*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可固定于工作現場的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可作為其他物體的支撐物以將該物體定位于工作現場。例如,本技術的這種支撐裝置可用來在室內澆筑內隔墻時對建筑模板進行支撐。
技術介紹
采用輕質材料(如石膏)在室內澆筑形成內墻是一種較快的施工方法。然而,在施工現場搭建模板時不僅需要架設腳手架,而且還要利用腳手架與模板之間的眾多拉結件來實現模板的支撐定位,操作較為繁瑣。設計一種可快速固定于工作現場的支撐裝置來定位模板成為本領域內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本申請的申請人在先申請的201120401464. 5號技術申請文件記載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快速的用于澆筑室內墻的建筑模板,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有模板定位技術操作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可快速固定于工作現場的支撐裝置。為此,該支撐裝置包括由多根立柱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些立柱上的多層隔板所構成的骨架,該骨架內設有頂桿以及驅動該頂桿的升降機構,所述頂桿放置于多層隔板上彼此對齊的導孔內并在升降機構帶動下相對這些導孔運動。本申請的支撐裝置可整體移動到工作現場中需要放置的位置,然后通過啟動升降機構使頂桿上端頂住房頂或房梁等頂面,此時骨架即被固定,從而實現支撐裝置的快速定位。所述骨架最好設四根立柱,這四根立柱分別布置在各隔板的四個邊角處的通孔上,以保證骨架的穩定。升降機構可以采用多種設備,如液壓千斤頂、蝸輪螺桿升降機等。作為一種結構簡單且承載能力較高的升降機構設計方案,將升降機構安置在頂桿的底部,該升降機構包括只做旋轉運動的絲桿以及與該絲桿配合并在絲桿旋轉時在所述絲桿上軸向運動的襯套,所述襯套與頂桿的下端固定,所述絲桿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該升降機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旋轉驅動機構帶動絲桿旋轉,以使襯套以及與襯套固定的頂桿在絲桿上軸向運動。為避免襯套旋轉,可設計止轉裝置;或者,所述頂桿可采用非圓形的橫截面,所述各導孔的形狀、大小與頂桿的非圓形橫截面相適配,從而通過防止頂桿轉動來避免與頂桿固定的襯套旋轉。其中,頂桿最好采用矩形管。另外,考慮頂桿升降時的導向,可在隔板上位于其導孔的周邊設頂桿導向裝置。具體的,所述頂桿導向裝置包括支架、銷軸和滾動軸承,所述支架安裝在隔板上,所述銷軸安裝在支架上并與頂桿垂直,銷軸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滾動軸承,滾動軸承的外圈貼近頂桿表面。上述的頂桿導向裝置可在每層隔板上沿導孔的周邊布置多個,比如,當頂桿為矩形管時,可在每層隔板的導孔四周分別安裝一個頂桿導向裝置,其中,以一個頂桿導向裝置作為基準,其余三個頂桿導向裝置的安裝設計為可活動的形式,以便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此外,為便于支撐裝置與工作現場中需要通過該支撐裝置定位的物體之間的連接,所述隔板上分別安裝有連接板。本申請還要提供一種可快速固定于工作現場的帶支撐裝置的建筑模板,它包括安裝在支撐裝置上的模板本體,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由多根立柱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些立柱上的多層隔板所構成的骨架,所述模板本體安裝在該骨架上,該骨架內設有頂桿以及驅動該頂桿的升降機構,所述頂桿放置于多層隔板上彼此對齊的導孔內并在升降機構帶動下相對這些導孔運動。為便于骨架與模板本體的連接,所述隔板上分別安裝有連接板,所述模板本體通過這些連接板與骨架相連。 可見,由于本申請的支撐裝置可整體移動到工作現場中需要放置的位置,然后通過啟動升降機構使頂桿上端頂住房頂或房梁等頂面,此時骨架即被固定,從而實現建筑模板的快速定位。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本申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申請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圖I為本申請帶支撐裝置的建筑模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2所示的帶支撐裝置的建筑模板,包括安裝在支撐裝置上的模板本體1,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由四根立柱4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四根立柱4上的多層隔板5所構成的骨架,這四根立柱4分別穿過各隔板5的四個邊角處的通孔,并且立柱4與隔板5焊接為一體;所述隔板5上分別安裝有連接板2,這些連接板2的布置方向一致并分別與模板本體I連接,連接板2與隔板5和模板本體I的連接方式為采用螺紋連接件;除最下面兩層隔板5夕卜,其余隔板5的中心處均開有一個矩形的導孔8,這些導孔8彼此對齊以便在這些導孔8內放入矩形管型的頂桿3,頂桿3的下端通過升降機構7的襯套7g來支撐,該升降機構包括通過軸承裝置7e安裝在第二層隔板5上的絲桿7f,該絲桿7f的上端穿過與之配合的襯套7g后伸入到與襯套7g固連的頂桿3中,下端則穿過第二層隔板5后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該旋轉驅動機構包括通過軸承座7b安裝在底層隔板5上的傳動軸7a,該傳動軸7a上和絲桿7f的下端分別安裝有彼此嚙合的錐齒輪7c、7d,當通過外接設備驅動傳動軸7a轉動時,通過錐齒輪7c、7d之間的傳動將使絲桿7f旋轉,這時,襯套7g在絲桿7f上軸向運動并推動頂桿3做升降運動。此外,除最下面兩層隔板5外的其余隔板5上位于其導孔8的四周分別設有一個頂桿導向裝置6,該頂桿導向裝置6包括支架6c、銷軸6b和滾動軸承6a,所述支架6c安裝在隔板5上,所述銷軸6b安裝在支架6c上并與頂桿3垂直,銷軸6b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滾動軸承6a,滾動軸承6a的外圈貼近頂桿3表面。該頂桿導向裝置6通過滾動軸承6a對頂桿3進行導向,以保證頂桿3上下運動的順暢。權利要求1.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多根立柱(4)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些立柱(4)上的多層隔板(5)所構成的骨架,該骨架內設有頂桿(3)以及驅動該頂桿(3)的升降機構(7),所述頂桿(3)放置于多層隔板(5)上彼此對齊的導孔(8)內并在升降機構(7)帶動下相對這些導孔(8)運動。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7)位于頂桿(3)的底部;該升降機構包括只做旋轉運動的絲桿(7f)以及與該絲桿(7f)配合并在絲桿(7f)旋轉時在所述絲桿(7f)上軸向運動的襯套(7g),所述襯套(7g)與頂桿(3)的下端固定,所述絲桿(7f)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3)采用非圓形的橫截面,所述各導孔(8)的形狀、大小與頂桿(3)的非圓形橫截面相適配。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3)為矩形管。5.如權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位于其導孔(8)的周邊設有頂桿導向裝置(6)。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導向裝置(6)包括支架(6c)、銷軸(6b)和滾動軸承(6a),所述支架(6c)安裝在隔板(5)上,所述銷軸(6b)安裝在支架(6c)上并與頂桿(3)垂直,銷軸(6b)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滾動軸承(6a),滾動軸承(6a)的外圈貼近頂桿(3)表面。7.如權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分別安裝有連接板(2)。8.如權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具有四根立柱(4),這四根立柱(4)分別布置在各隔板(5)的四個邊角處的通孔上。9.帶支撐裝置的建筑模板,包括安裝在支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多根立柱(4)和沿軸向間隔設置在這些立柱(4)上的多層隔板(5)所構成的骨架,該骨架內設有頂桿(3)以及驅動該頂桿(3)的升降機構(7),所述頂桿(3)放置于多層隔板(5)上彼此對齊的導孔(8)內并在升降機構(7)帶動下相對這些導孔(8)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發清,
申請(專利權)人:劉發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