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頭彎管笛,包括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尾端、第二豎笛部尾端連接的彎管部,第一豎笛部前端、第二豎笛部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尾端和第二豎笛部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采用了通過一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和第二豎笛部連接在一起,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雙頭彎管笛,同時具有高低音笛,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并且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該笛子的改進能同時滿足需演湊高低音的人,其笛哨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大大為用戶提供了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樂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雙頭彎管笛。
技術介紹
現有樂器常見的無非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手風琴、口琴、笛子等等;這些樂器為觀眾所常見,形式單一,缺乏新意,主要通過這些常見樂器演奏不同的樂曲來娛樂觀眾,缺乏對樂器的創意改進,使樂樂器的作用單一,比如笛子。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稱為"竹笛"。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然而,笛子的表現力不僅僅在于優美的旋律, 它還能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比如模仿各種鳥叫等。但是現有技術的笛結構形式單一,要么單個高音笛,要么單個是低音笛的,有時演奏時要演高低音時,要同時準備一高音笛和一低音笛兩個,而且操作也不方便。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頭彎管笛,同時具有高低音笛,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并且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可達到高音甜美,半音齊全還可任意變調的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尾端、第二豎笛部尾端連接的彎管部,第一豎笛部前端、第二豎笛部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尾端和第二豎笛部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彎管部呈田徑跑道形狀。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第一豎笛部和第二豎笛部分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笛頭、笛身和笛尾,所述笛身、笛尾上設置有笛孔。 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笛身上在連接笛頭一端套裝有笛身套接管。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笛頭上延伸設置有吹口部。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笛頭、笛身連接的內腔有笛塞不完全堵塞內腔,形成氣道。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第一豎笛部為高音笛、第二豎笛部為低音笛。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中,所述第一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的另一端。有益效果本技術所提供的雙頭彎管笛,由于采用了通過一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和第二豎笛部連接在一起,使本技術的雙頭彎管笛,同時具有高低音笛,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并且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該笛子的改進能同時滿足需演湊高低音的人,其笛哨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并可設置彎管部與第一、第二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可將豎笛拆卸后可豎吹笛子,方便初學者一邊看著指法的變化,一邊吹奏;還可滿足其它演奏需要,大大為用戶提供了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雙頭彎管笛 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雙頭彎管笛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雙頭彎管笛,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頭彎管笛,如圖I所示,包括第一豎笛部110、第二豎笛部120、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110尾端、第二豎笛部120尾端連接的彎管部130,第一豎笛部110前端、第二豎笛部120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130將第一豎笛部110尾端和第二豎笛部120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本實施例中,采用所述第一豎笛部110為高音笛、第二豎笛部120為低音笛。這樣,當在演湊時,需要進行高低音轉換時,可將本實施例的雙頭彎管笛順反調換進行高低音的演湊,可同時滿足需演湊高低音的人。所以本實施例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同時具有高低音笛,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并且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進一步地,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所述彎管部130可以設置呈田徑跑道形狀,這樣把所述彎管部130設置呈田徑跑道形狀,可達到高音甜美,半音齊全還可任意變調的目的。進一步地,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豎笛部110和第二豎笛部120分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笛頭210、笛身220和笛尾230,所述笛身220、笛尾230上設置有笛孔201。其中,所述笛身220上在連接笛頭210 —端套裝有笛身套接管202。并在所述笛頭210上延伸設置有吹口部211。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笛頭210、笛身220連接的內腔有笛塞不完全堵塞內腔,形成氣道。當然也可以采用所述笛頭210、笛身220連接的內腔設置有收口或者瓶頸,用于起調節管頭尾直徑的作用。較佳地實施例中,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如圖I和圖2所示,可以設置所述第一豎笛部110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130的一端,所述第二豎笛部120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130的另一端。這樣,在將本實施例的雙頭彎管笛放在包里時,可將所述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從所述彎管部拆卸下來,方便攜帶,也方便清潔,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綜上所述,本技術所提供的雙頭彎管笛,由于采用了通過一彎管部130將第一豎笛部110和第二豎笛部120連接在一起,使本技術的雙頭彎管笛,同時具有高低音笛,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并且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該笛子的改進能同時滿足需演湊高低音的人,其笛哨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并可設置彎管部130與第一、第二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可將豎笛拆卸后可豎吹笛子,方便初學者一邊看著指法的變化,一邊吹奏;還可滿足其它演奏需要,大大為用戶提供了方便。應當理解的是,本技術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尾端、第二豎笛部尾端連接的彎管部,第一豎笛部前端、第二豎笛部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尾端和第二豎笛部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部呈田徑跑道形狀。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笛部和第二豎笛部分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笛頭、笛身和笛尾,所述笛身、笛尾上設置有笛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笛身上在連接笛頭一端套裝有笛身套接管。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笛頭上延伸設置有吹口部。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笛頭、笛身連接的內腔有笛塞不完全堵塞內腔,形成氣道。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笛部為高音笛、第二豎笛部為低音笛。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豎笛部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彎管部的另一端。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頭彎管笛,包括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尾端、第二豎笛部尾端連接的彎管部,第一豎笛部前端、第二豎笛部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尾端和第二豎笛部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本技術由于采用了通過一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和第二豎笛部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頭彎管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豎笛部、第二豎笛部、以及兩端頭分別與所述第一豎笛部尾端、第二豎笛部尾端連接的彎管部,第一豎笛部前端、第二豎笛部前端在同軸線上反向設置并通過彎管部將第一豎笛部尾端和第二豎笛部尾端相連接形成所述雙頭彎管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旗,
申請(專利權)人:姚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