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所述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放置集裝箱板材的一上料臺、位于所述上料臺一側的一拼板臺、支撐于所述上料臺和拼板臺上方的一主支架、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上的一輸送車、安裝于所述輸送車上且相對于所述輸送車上下運動的一電磁吸附架及安裝于所述電磁吸附架上并用于磁吸所述上料臺上的集裝箱板材的若干磁性機構,所述輸送車帶動所述電磁吸附架在所述上料臺與所述拼板臺之間滑動。所述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人工上料模式,采用自動上料方式,實現(xiàn)自動化上料模式,節(jié)省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集裝箱生產(chǎn)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目前在集裝箱生產(chǎn)領域,集裝箱板材都是靠人工的方式進行上料,并且是一張一張地往拼板臺上扔,同時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邊四波板和二波板進行配比,不能實現(xiàn)一步到位,這種上料模式存在勞動強度大、人力成本浪費,上料時間長、整體生產(chǎn)效率低等不足。因此,傳統(tǒng)的拼板上料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動化上料模式,節(jié)省人力成本。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所述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放置集裝箱板材的一上料臺、位于所述上料臺一側的一拼板臺、支撐于所述上料臺和拼板臺上方的一主支架、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上的一輸送車、安裝于所述輸送車上且相對于所述輸送車上下運動的一電磁吸附架及安裝于所述電磁吸附架上并用于磁吸所述上料臺上的集裝箱板材的若干磁性機構,所述輸送車帶動所述電磁吸附架在所述上料臺與所述拼板臺之間滑動。所述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人工上料模式,采用自動上料方式,實現(xiàn)自動化上料模式,節(jié)省人力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儲料臺和上料臺的主視不意圖。圖4為圖3的側視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主支架的主視示意圖。圖6為圖5的側視放大示意圖。圖7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輸送車的三視圖。圖8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輸送車、主支架、儲料臺、上料臺及拼板臺裝配的三視圖。圖9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電磁吸附架、加強花架及磁性機構裝配的三視圖。圖10為圖1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的電磁吸附架和輸送車裝配的三視圖。圖11為圖9的圓圈處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1和圖2,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放置集裝箱板材30的一上料臺10、位于所述上料臺10 —側的一拼板臺20、支撐于所述上料臺10和拼板臺20上方的一主支架40、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40上的一輸送車50、安裝于所述輸送車50上且相對于所述輸送車50上下運動的一電磁吸附架60及安裝于所述電磁吸附架60上并用于磁吸所述上料臺10上的集裝箱板材30的若干磁性機構70,所述輸送車50帶動所述電磁吸附架60在所述上料臺10與所述拼板臺20之間滑動。所述上料臺10的另外一側設置有儲料臺80。所述集裝箱板材30通過專用吊具吊上所述儲料臺80。所述集裝箱板材30以11層板材的方式通過輥動輸送至所述上料臺10上。所述電磁吸附架60在所述上料臺10的上方,并向下運動。所述磁性機構70磁吸所述集裝箱板材30,然后,所述電磁吸附架60向上運動,然后,輸送車50帶動所述電磁吸附架60向拼板臺20的上方運動。當電磁吸附架60在拼板臺20上方時,電磁吸附架60向下運動,并對磁性機構70反向消磁,所述集裝箱板材30置于拼板臺20上。然后,電磁吸附架60向上運動,輸送車50帶動電磁吸附架60向上料臺10的上方運動,等待取向一批物料。請參閱圖3和圖4,所述集裝箱板材30為波紋板材。所述上料臺10為輥床結構。所述上料臺10包括一輥子支架11、安裝于所述輥子支架11上的若干輥子12及位于輥子支架11相對兩側的二電機13a、13b。所述輥子12平行間隔排列,所述輥子12共同形成供板材30放置的一平面。所述輥子12排成若干排和若干列。所述輥子12大致平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棍子12a由其中一個電機13a帶動,另一部分棍子12b由另外一個電機13b帶動。以下針對其中一電機13a與輥子12a之間的連接關系進行說明,另外一電機13b與棍子12b之間的連接關系與電機13a相同每一排棍子12a包括一與電機13a相連的主動棍Ua1及順次與所述主動棍Ua1相連的從動棍12a2。主動棍Ua1與從動棍12a2通過聯(lián)動鏈輪16a相連接。所述電機13a的驅(qū)動鏈輪14a通過驅(qū)動鏈條17a和與主動輥12&1連接的主動鏈輪15a相連接,以使電機13a可以帶動主動輥12&1轉(zhuǎn)動。主動輥12&1通過聯(lián)動鏈輪16a帶動從動輥12a2轉(zhuǎn)動。除了第一排輥子12a外的其他排的輥子12a的主動輥12&1通過傳動鏈條18a順次與第一排的主動棍Ua1連接。所述第一排的主動棍Ua1轉(zhuǎn)動,可以通過傳動鏈條18a帶動其他排的主動棍Ua1轉(zhuǎn)動,進而帶動其他排的從動棍12a2轉(zhuǎn)動。所述電機13a帶動棍子12a轉(zhuǎn)動,使集裝箱板材30在棍子12a上的運動。所述儲料臺80與所述上料臺10的結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儲料臺80與所述上料臺10相鄰的兩排輥子12之間通過鏈條81連接,在所述上料臺10的輥子12轉(zhuǎn)動時,帶動所述儲料臺80上的棍子轉(zhuǎn)動,以將所述儲料臺80上的物料運至所述上料臺10上。請參閱圖5和圖6,所述主支架40包括四立柱41、固定安裝于所述四立柱41上的導軌架42及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架42上的導軌43。請參閱圖7和圖8,所述輸送車50包括一小車支架51及間隔設置于所述小車支架51上的固定架52。所述小車支架51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40的導軌43上。所述小車支架51的相對兩端部間隔安裝一主動輪510和一從動輪512。所述電機514安裝于小車支架51上。所述主動輪510和從動輪512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40的導軌43上。電機514的輸出端與所述主動輪510鏈連接。所述主動輪510與所述從動輪512鏈連接。電機514帶動主動輪510轉(zhuǎn)動,進而帶動所述從動輪512轉(zhuǎn)動,從而使輸送車50在所述主支架40的導軌43上運動。所述固定架52包括二平行間隔設置的框體520及設置于所述框體520之間的吊架521。所述框體520及所述吊架521均垂直于所述小車支架51。所述框體520平行于所述小車支架51的長度方向。所述吊架521垂直于所述框體520。所述吊架521包括一橫桿5210及連接所述橫桿5210相對兩端的豎桿5211。所述豎桿5211連接至所述小車支架51上。請參閱圖9,所述電磁吸附架60包括供所述磁性機構70安裝的安裝架61及間隔設置于所述安裝架61上的二連接架62。所述安裝架61的相對兩側安裝所述磁性機構70。每一連接架62包括二平行間隔的框架620及連接于所述框架620頂部的橫梁621。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一加強花架110。所述加強花架110呈長條狀結構。所述加強花架110的橫截面呈倒“U”形。所述加強花架110橫穿過所述框架620并置于所述電磁吸附架60的安裝架61上,以對所述電磁吸附架60起到加固作用。請同時參閱圖10,所述電磁吸附架60的橫梁621橫穿所述吊架521,所述框架620位于所述吊架521的相對兩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橫梁621垂直于所述吊架521所在的平面,所述框架620平行于所述吊架521所在的平面;所述框架620垂直于所述框體520。本系統(tǒng)還包括一油缸90。所述油缸90包括一缸體91及相對于所述缸體91運動的一活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板材自動上料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放置集裝箱板材的一上料臺、位于所述上料臺一側的一拼板臺、支撐于所述上料臺和拼板臺上方的一主支架、滑動安裝于所述主支架上的一輸送車、安裝于所述輸送車上且相對于所述輸送車上下運動的一電磁吸附架及安裝于所述電磁吸附架上并用于磁吸所述上料臺上的集裝箱板材的若干磁性機構,所述輸送車帶動所述電磁吸附架在所述上料臺與所述拼板臺之間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有武,王曉紅,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潤揚物流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