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層建筑結構轉換梁鋼筋施工方法,包括模板過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本發明專利技術施工難度低、節約施工成本、工程質量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高層建筑有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而現代高層建筑正在向多功能、綜合用途發展,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在同一建筑中,上部樓層布置住宅、辦公室、客房等,下部樓層作商店、餐館和文化娛樂設施等商業用房。不同用途的樓層,需要大小不同的開間,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為了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結構必須以與常規方式相反進行布置,上部小空間的軸線布置,下部大空間的柱網布置。為此,要求結構設計滿足功能的需求而使“轉換層”應運而生。高層住宅的結構轉換層是一個住宅建筑物中不同結構形式相連結的關節點,它既是下部結構的封頂,又是上部結構的“空中基礎”,在整個建筑物結構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連結紐帶作用。此種類型結構主要特點為鋼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縫留置難度大,模板、排架支承體系要求高,所以認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對保證結構轉換層的質量及整個高層主體工程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難度低、節約施工成本、工程質量好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包括模板過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其特征是模板工程包括`( I)模板支撐體系采用高支模體系;(2)轉換層框架梁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鋼管立桿縱向間距為600mm,橫向間距為300mm ;掃地桿距樓地面300mm,立桿滿設縱橫雙向掃地桿;鋼管立桿縱橫向水平桿的步距為600mm,模板支架搭設時梁下橫向水平桿伸入梁兩側板的模板支架內不少于兩根立桿,并與立桿扣接;梁模板支架與樓板模板支架相互連接、形成整體;梁下沿梁跨度方向設置剪刀撐一道;(3)梁底模板采用14mm厚多層板,下部釘40mmX90mm的方木背榜,主龍骨采用Φ48*3. O鋼管,底模支撐采用扣件式鋼管架;底模落在腳手架支撐的橫桿上,梁底橫桿正下中間設二 三道通長鋼管加頂托支撐;梁側模采用Φ48*3. O鋼管固定,兩側用支頂保證梁的垂直,梁中間加穿Μ16螺栓4道,間距為200+400+400+400+400mm,沿梁跨度方向間距450mm,梁的側模豎向設置次龍骨,間距不大于250mm ;( 4 )梁底支撐鋼管立桿頂端采用頂托,支撐立桿無對接,梁支撐立桿根部沿梁寬度方向鋪設50*100*1200mm木方,使結構板受力達到均勻傳遞至下層梁;轉換層下層原有支撐在轉換梁相應部位進行加強;鋼筋工程包括(一)鋼筋的放樣與加工(I)所有邊柱外側鋼筋在頂板部位按照1:6比例打彎,并延伸至上層剪力墻樓板頂;柱內二排及芯柱縱筋伸至梁頂處斷開,且直錨> Lae,無彎錨;其余柱縱筋自柱邊緣起錨入框支梁或樓板> Iae ;框支梁上部第一排縱筋彎錨至梁底加Lae ;二排縱筋彎錨至梁底;三排縱筋伸至梁二排縱筋內側彎錨15d ;梁底筋伸至梁縱筋內側彎錨15d ;若梁下部縱筋和側面縱筋直錨長度> lae,且> O. 5hc+5d時,取消彎錨;(2)鋼筋制作時,先進行試彎,尺寸符合要求后再開始下料,對所有柱、梁主筋按就位順序進行編號;(3)梁寬大于柱寬部位,梁箍筋采用開口箍,待主筋、腰筋就位后再套入箍筋;箍筋接頭位置要錯開,并逐一焊接牢固;(二)鋼筋的連接(I)梁、柱主筋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梁跨內同一根鋼筋,柱、墻內同一層同一根鋼筋不多于一個接頭;(2)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設置在跨中I / 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設在靠近支座I /3跨長內;(三)鋼筋的安裝鋼筋安裝順序搭鋼管支撐架一分層鋪設下部縱筋一分層鋪設上部縱筋一套箍筋—上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一逐步拆除支撐架下橫桿、下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一梁底保護層—骨架就位一綁扎柱節點箍筋 一穿腰筋、綁拉鉤;鋼筋連接、綁扎時,搭設鋼筋支撐架;(I)搭設下部鋼筋支撐架的具體措施在距梁底標高豎向高出500mm處,橫向每4000mm用橫鋼管支撐于排架上,做成下第一排鋼筋的支撐架,并將下第一排鋼筋按設計順序放于支撐架上,依此類推,直至所有下部鋼筋搭設完成,上下橫管間的距離不小于IOOmm ;搭設上部鋼筋支撐架的措施首先搭設上部鋼筋最下一排的支撐架,并設計要求放置好該排鋼筋,依次類推,直至上部鋼筋支撐架全部完成;最上一道支撐鋼管高出梁設計高度10Omm ;(2)安裝梁下部第一排縱筋時,在梁底模的兩側劃線定出每排11根Φ32πιπι縱筋的分布位置,同時確定它們各自在柱節點的位置,即位于哪兩根柱主筋之間,主筋排列按次序對號入座,同時按先主梁后次梁、先高粱后底梁的順序,縱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擱置,以保證主筋在梁內的設計位置;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設置在跨中I / 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設在靠近支座I / 3跨長內;安裝柱節點箍筋時,在主筋鋪設的同時將柱箍放置在各層主筋之間,待大梁鋼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順序將柱箍同柱主筋綁扎固定;(3)鋼筋綁扎首先綁扎上部第一排鋼筋,綁完后,開始綁扎下部鋼筋,按順序抽走下一排筋支撐鋼管,將下一排鋼筋降至梁底部位,并綁扎;放置橫向02000mm中Φ32_分隔筋;抽走下二排支撐鋼管,下落第二排鋼筋至設計要求部位,并綁扎,依此類推,直至所有下部鋼筋綁扎完畢;按照500*500mm間距墊好大理石保護層塊后,逐步松開并抽走上第一排鋼筋支撐鋼管,然后從梁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松開上二排鋼筋支撐鋼管,一邊松開,一邊將鋼筋上提至正確位置,同時插進分隔筋,綁扎固定上二排筋,依此類推,直至上部鋼筋綁扎完畢;(4)按照設計要求穿入腰筋,綁扎拉鉤;(5)轉換梁上下幾排鋼筋在綁扎就位時上下對齊形成垂直的鋼筋間隙,以便混凝土灌注和振搗;混凝土工程包括(一)澆筑前的準備工作(I)墻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梁板為C50,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商品混凝土 ;(2)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實地勘察,施工前用振搗棒進行空振,調整鋼筋間間距,確定振動棒的插入地點,使梁上下鐵鋼筋間空隙上下貫通;(二)混凝土澆筑(I)框架柱混凝土澆筑時在泵車的出灰口及梁下鐵處配置I 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混凝土直接通過梁鋼筋不受阻礙,另外1-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柱混凝土振搗;采用小振搗棒進行插入式振搗的同時,在模板外側敲擊或用平板振搗器輔助振搗方式來增加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密實度;柱混凝土澆筑至梁底標高后,澆筑梁板混凝土。(2)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插點呈梅花形布置,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上一層時插入下一層混凝土 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及不出現氣泡、下沉為宜;(3)梁分層澆筑,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即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的不斷延展,連續向前推進,傾倒混凝土方向與燒筑方向相反;當燒注至梁截面的3/4高時,力口強對支頂變形的監控;砼澆注應垂直于主粱,由中間再向兩邊澆搗,或垂直于主粱由粱的任一端向中部同時燒搗;(4)混凝土的表面處理混凝土澆筑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塑料布,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后,再用木抹子搓平壓實;在對混凝土表面抹面時,塑料布隨揭隨抹,抹完即蓋,以避免混凝土表面龜裂;(三)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加以覆蓋防止水分散失,并在終凝后立即灑水養護,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拆模后表面覆蓋薄膜并噴水養護14天,以防止混凝土出現干縮裂縫。本專利技術施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層建筑結構轉換梁鋼筋施工方法,包括模板過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其特征是:模板工程包括:(1)模板支撐體系采用高支模體系;(2)轉換層框架梁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鋼管立桿縱向間距為600mm,橫向間距為300mm;掃地桿距樓地面300mm,立桿滿設縱橫雙向掃地桿;鋼管立桿縱橫向水平桿的步距為600mm,模板支架搭設時梁下橫向水平桿伸入梁兩側板的模板支架內不少于兩根立桿,并與立桿扣接;梁模板支架與樓板模板支架相互連接、形成整體;梁下沿梁跨度方向設置剪刀撐一道;(3)梁底模板采用14mm厚多層板,下部釘40mm×90mm的方木背楞,主龍骨采用Φ48*3.0鋼管,底模支撐采用扣件式鋼管架;底模落在腳手架支撐的橫桿上,梁底橫桿正下中間設二~三道通長鋼管加頂托支撐;梁側模采用Φ48*3.0鋼管固定,兩側用支頂保證梁的垂直,梁中間加穿M16螺栓4道,間距為200+400+400+400+400mm,沿梁跨度方向間距450mm,梁的側模豎向設置次龍骨,間距不大于250mm;(4)梁底支撐鋼管立桿頂端采用頂托,支撐立桿無對接,梁支撐立桿根部沿梁寬度方向鋪設50*100*1200mm木方,使結構板受力達到均勻傳遞至下層梁;轉換層下層原有支撐在轉換梁相應部位進行加強;鋼筋工程包括:?(一)鋼筋的放樣與加工(1)所有邊柱外側鋼筋在頂板部位按照1:6比例打彎,并延伸至上層剪力墻樓板頂;柱內二排及芯柱縱筋伸至梁頂處斷開,且直錨≥Lae,無彎錨;其余柱縱筋自柱邊緣起錨入框支梁或樓板≥lae;框支梁上部第一排縱筋彎錨至梁底加Lae;二排縱筋彎錨至梁底;三排縱筋伸至梁二排縱筋內側彎錨15d;梁底筋伸至梁縱筋內側彎錨15d;若梁下部縱筋和側面縱筋直錨長度≥lae,且≥0.5hc+5d時,取消彎錨;(2)?鋼筋制作時,先進行試彎,尺寸符合要求后再開始下料,對所有柱、梁主筋按就位順序進行編號;(3)梁寬大于柱寬部位,梁箍筋采用開口箍,待主筋、腰筋就位后再套入箍筋;箍筋接頭位置要錯開,并逐一焊接牢固;(二)鋼筋的連接(1)梁、柱主筋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梁跨內同一根鋼筋,柱、墻內同一層同一根鋼筋不多于一個接頭;(2)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設置在跨中1/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設在靠近支座1/3跨長內;(三)鋼筋的安裝鋼筋安裝順序:搭鋼管支撐架→分層鋪設下部縱筋→分層鋪設上部縱筋→套箍筋→上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逐步拆除支撐架下橫桿、下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梁底保護層→骨架就位→綁扎柱節點箍筋→穿腰筋、綁拉鉤;?鋼筋連接、綁扎時,搭設鋼筋支撐架;(1)?搭設下部鋼筋支撐架的具體措施:在距梁底標高豎向高出500mm處,橫向每4000mm用橫鋼管支撐于排架上,做成下第一排鋼筋的支撐架,并將下第一排鋼筋按設計順序放于支撐架上,依此類推,直至所有下部鋼筋搭設完成,上下橫管間的距離不小于100mm;搭設上部鋼筋支撐架的措施:首先搭設上部鋼筋最下一排的支撐架,并設計要求放置好該排鋼筋,依次類推,直至上部鋼筋支撐架全部完成;最上一道支撐鋼管高出梁設計高度100mm;(2)安裝梁下部第一排縱筋時,在梁底模的兩側劃線定出每排11根φ32mm縱筋的分布位置,同時確定它們各自在柱節點的位置,即位于哪兩根柱主筋之間,主筋排列按次序對號入座,同時按先主梁后次梁、先高粱后底梁的順序,縱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擱置,以保證主筋在梁內的設計位置;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設置在跨中1/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設在靠近支座1/3跨長內;安裝柱節點箍筋時,在主筋鋪設的同時將柱箍放置在各層主筋之間,待大梁鋼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順序將柱箍同柱主筋綁扎固定;(3)?鋼筋綁扎首先綁扎上部第一排鋼筋,綁完后,開始綁扎下部鋼筋,按順序抽走下一排筋支撐鋼管,將下一排鋼筋降至梁底部位,并綁扎;放置橫向@2000mm中Φ32mm分隔筋;抽走下二排支撐鋼管,下落第二排鋼?筋至設計要求部位,并綁扎,依此類推,直至所有下部鋼筋綁扎完畢;按照500*500mm間距墊好大理石保護層塊后,逐步松開并抽走上第一排鋼筋支撐鋼管,然后從梁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松開上二排鋼筋支撐鋼管,一邊松開,一邊將鋼筋上提至正確位置,同時插進分隔筋,綁扎固定上二排筋,依此類推,直至上部鋼筋綁扎完畢;(4)?按照設計要求穿入腰筋,綁扎拉鉤;(5)?轉換梁上下幾排鋼筋在綁扎就位時上下對齊形成垂直的鋼筋間隙,以便混凝土灌注和振搗;混凝土工程包括:(一)澆筑前的準備工作(1)?墻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梁板為C50,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商品混凝土;(2)在混凝土澆筑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層建筑結構轉換梁鋼筋施工方法,包括模板過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其特征是模板工程包括(1)模板支撐體系采用高支模體系;(2)轉換層框架梁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鋼管立桿縱向間距為 600mm,橫向間距為300mm ;掃地桿距樓地面300mm,立桿滿設縱橫雙向掃地桿;鋼管立桿縱橫向水平桿的步距為600mm,模板支架搭設時梁下橫向水平桿伸入梁兩側板的模板支架內不少于兩根立桿,并與立桿扣接;梁模板支架與樓板模板支架相互連接、形成整體;梁下沿梁跨度方向設置剪刀撐一道;(3)梁底模板采用14mm厚多層板,下部釘40mmX90mm的方木背榜,主龍骨采用 Φ48*3. O鋼管,底模支撐采用扣件式鋼管架;底模落在腳手架支撐的橫桿上,梁底橫桿正下中間設二 三道通長鋼管加頂托支撐;梁側模采用Φ48*3. O鋼管固定,兩側用支頂保證梁的垂直,梁中間加穿Μ16螺栓4道,間距為200+400+400+400+400mm,沿梁跨度方向間距 450mm,梁的側模豎向設置次龍骨,間距不大于250mm ;(4 )梁底支撐鋼管立桿頂端采用頂托,支撐立桿無對接,梁支撐立桿根部沿梁寬度方向鋪設50*100*1200mm木方,使結構板受力達到均勻傳遞至下層梁;轉換層下層原有支撐在轉換梁相應部位進行加強;鋼筋工程包括(一)鋼筋的放樣與加工(1)所有邊柱外側鋼筋在頂板部位按照1:6比例打彎,并延伸至上層剪力墻樓板頂;柱內二排及芯柱縱筋伸至梁頂處斷開,且直錨> Lae,無彎錨;其余柱縱筋自柱邊緣起錨入框支梁或樓板> Iae ;框支梁上部第一排縱筋彎錨至梁底加Lae ;二排縱筋彎錨至梁底;三排縱筋伸至梁二排縱筋內側彎錨15d ;梁底筋伸至梁縱筋內側彎錨15d ;若梁下部縱筋和側面縱筋直錨長度≥ lae,且≥ O. 5hc+5d時,取消彎錨;(2)鋼筋制作時,先進行試彎,尺寸符合要求后再開始下料,對所有柱、梁主筋按就位順序進行編號;(3)梁寬大于柱寬部位,梁箍筋采用開口箍,待主筋、腰筋就位后再套入箍筋;箍筋接頭位置要錯開,并逐一焊接牢固;(二)鋼筋的連接(1)梁、柱主筋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梁跨內同一根鋼筋,柱、墻內同一層同一根鋼筋不多于一個接頭;(2)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設置在跨中I/ 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設在靠近支座I / 3跨長內;(三)鋼筋的安裝鋼筋安裝順序搭鋼管支撐架一分層鋪設下部縱筋一分層鋪設上部縱筋一套箍筋一上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一逐步拆除支撐架下橫桿、下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一梁底保護層一骨架就位一綁扎柱節點箍筋一穿腰筋、綁拉鉤;鋼筋連接、綁扎時,搭設鋼筋支撐架;(O搭設下部鋼筋支撐架的具體措施在距梁底標高豎向高出500mm處,橫向每 4000mm用橫鋼管支撐于排架上,做成下第一排鋼筋的支撐架,并將下第一排鋼筋按設計順序放于支撐架上,依此類推,直至所有下部鋼筋搭設完成,上下橫管間的距離不小于IOOmm ; 搭設上部鋼筋支撐架的措施首先搭設上部鋼筋最下一排的支撐架,并設計要求放置好該排鋼筋,依次類推,直至上部鋼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方華,成軍,張凱平,楊通,張建,葛佳,
申請(專利權)人:成軍,錦宸集團有限公司,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