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包括若干基樁、設在基樁上側的墩柱及設在墩柱上側的橋面,墩柱與橋面間沿橋面縱向設有蓋梁本體,橋面包括若干沿橋面橫向設置在蓋梁本體上側的橫向單元梁。本橫向承載體系梁橋中,蓋梁本體沿橋面縱向設在墩柱與橋面間,并位于既有障礙物的兩側,墩柱數量和蓋梁本體跨徑可根據橋下障礙物和橋面重量自由調整,有效節約橋下或地下凈空的,同時蓋梁本體上側沿橋面橫向設有橫向單元梁,橫向單元梁直接承受橋面活載和自重,較傳統橫向布置先承受縱向橋面載荷的蓋梁跨越橋下或地下障礙物的能力更強,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橋梁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用于橋梁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梁橋。
技術介紹
橋梁一般分為五大類,即鋼架橋、梁橋、拱橋、懸索橋和組合橋。其中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以受彎為主的主梁作為承重構件,主梁可以是實腹梁或桁架梁。實腹梁構造簡單,制造、架設和維修均較方便,廣泛用于中、小跨度橋梁;桁架梁的桿件承受軸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較輕,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橋梁。目前我國常規梁橋主要有簡支梁橋、連續梁橋和連續剛構橋等,其典型的力學特點是梁體主受力方向為橋梁縱向,一般是垂直于所跨越的河流、道路、山谷等,且與汽車行進方向一致,而橋墩和蓋梁主受力方向為橋梁橫向。常規條件下,這種由直接承受汽車的縱向結構通過橫向結構將壓力傳遞到墩柱及基礎上的傳力體系,是一種最經濟、最合理的結構體系。當沿線橋下空間(地下、地面或空中)存在范圍較寬的限制布置橋墩的空間(如地鐵盾構隧洞、下沉式道路、既有高架橋及其他地下建筑等)時,傳統梁橋結構體系的處理方法通常采用大跨徑蓋梁或地梁作為跨越結構,由其承擔跨徑范圍內的梁體恒載、活載和自重。但由于跨徑大,導致蓋梁或地梁的結構高度以及橋墩尺寸也相應加大,這種梁橋不僅不美觀、跨越能力弱,而且占用了較大的橋下或地下凈空。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跨越橋下或地下障礙物能力強且有效節約橋下凈空的梁橋。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包括若干基樁、設在基樁上側的墩柱及設在墩柱上側的橋面,墩柱與橋面間沿橋面縱向設有蓋梁本體,橋面包括若干沿橋面橫向設置在蓋梁本體上側的橫向單元梁。進一步作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改進,基樁為沿橋面縱向并行的兩排,各橫向單元梁均跨設在兩排基樁上側的蓋梁本體上。進一步作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改進,各橫向單元梁與蓋梁本體間均設有支座。進一步作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改進,橫向單元梁為鋼箱梁或者T字砼梁或者箱型砼梁或者空心板梁。進一步作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改進,各橫向單元梁間均設有單元梁連接件。進一步作為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改進,橋面還包括設在橫向單元梁上側的橋面層,橋面層從下到上依次包括混凝土現澆層、防水層和鋪裝層。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橫向承載體系梁橋中,蓋梁本體沿橋面縱向設在墩柱與橋面間,并位于既有障礙物的兩側,墩柱數量和蓋梁本體跨徑可根據橋下障礙物和橋面重量自由調整,有效節約橋下或地下凈空的,同時蓋梁本體上側沿橋面橫向設有橫向單元梁,橫向單元梁直接承受橋面活載和自重,較傳統橫向布置先承受縱向橋面載荷的蓋梁跨越橋下或地下障礙物的能力更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俯視結構示意 圖2是圖1中A-A處剖視 圖3是圖1中B-B處剖視 圖4是本專利技術中橫向單元梁為鋼箱梁時結構示意 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橫向單元梁為T字砼梁時結構示意 圖6是本專利技術中橫向單元梁為空心板梁時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專利技術中橫向單元梁為箱型砼梁時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 圖7,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包括若干基樁1、設在基樁I上側的墩柱2及設在墩柱2上側的橋面3,墩柱2與橋面3間沿橋面3縱向設有蓋梁本體4,橋面3包括若干沿橋面3橫向設置在蓋梁本體4上側的橫向單元梁31。本橫向承載體系梁橋中,蓋梁本體4沿橋面3縱向設在墩柱2與橋面3間,并位于既有障礙物的兩側,墩柱2數量和蓋梁本體4跨徑可根據橋下障礙物和橋面3重量自由調整,有效節約橋下或地下凈空,且更具經濟性和靈活機動性,同時蓋梁本體4上側沿橋面3橫向設有橫向單元梁31,橫向單元梁31直接承受橋面3活載和自重,較傳統橫向布置先承受縱向橋面載荷的蓋梁跨越橋下或地下障礙物的能力更強。在安全距離以外范圍縱向布置的基樁1、墩柱2和蓋梁本體4,基樁I和墩柱2采用一樁一柱布置方式,同時為控制蓋梁本體4的高度,墩柱2縱向間距不宜過大。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基樁I為沿橋面3縱向并行的兩排,各橫向單元梁31均跨設在兩排基樁I上側的蓋梁本體4上。橫向單元梁31跨設在蓋梁本體4上,直接承受梁體范圍內汽車活載和自重恒載,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延長橫向單元梁31來加寬橋面,而不受蓋梁本體4長度的制約,較傳統橫向布置先承受縱向橋面載荷的蓋梁更具實用性。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各橫向單元梁31與蓋梁本體4間均設有支座5。各橫向單元梁31與蓋梁本體4間均設有支座5,以避免支座5脫空。根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橫向單元梁31為鋼箱梁或者T字砼梁或者箱型砼梁或者空心板梁。各橫向單元梁31為預制或者現澆方式獲得,鋼箱梁、T字砼梁、箱型砼梁和空心板梁均為結構強度良好、自重輕,滿足使用要求,橫向單元梁31不僅僅限于以上幾種情況,凡能承擔較大荷載的梁均在此列。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各橫向單元梁31間均設有單元梁連接件32。橫向單元梁31間通過連接件32可靠連接,以確保橋面3的剛度和整體性。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橋面3還包括設在橫向單元梁31上側的橋面層,橋面層從下到上依次包括混凝土現澆層、防水層和鋪裝層。橫向單元梁31上側設有橋面層,通過改變橋面層的厚度改變橋面縱坡,同時改善橋面特性,延長梁橋使用壽命。當然,本專利技術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基樁(1)、設在所述基樁(1)上側的墩柱(2)及設在所述墩柱(2)上側的橋面(3),所述墩柱(2)與橋面(3)間沿橋面(3)縱向設有蓋梁本體(4),所述橋面(3)包括若干沿橋面(3)橫向設置在所述蓋梁本體(4)上側的橫向單元梁(3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基樁(I)、設在所述基樁(I)上側的墩柱(2 )及設在所述墩柱(2 )上側的橋面(3 ),所述墩柱(2 )與橋面(3 )間沿橋面(3 )縱向設有蓋梁本體(4 ),所述橋面(3 )包括若干沿橋面(3 )橫向設置在所述蓋梁本體(4 )上側的橫向單元梁(3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橫向承載體系梁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樁(I)為沿橋面(3 )縱向并行的兩排,所述各橫向單元梁(31)均跨設在兩排基樁(I)上側的蓋梁本體(4 )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宇晨,劉芳,桂曉明,熊勇,譚禮陵,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