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以及罐式容器,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一碟形封頭,其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一45°凸緣,具有一45°內錐孔,所述45°凸緣以所述45°內錐孔的大孔端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30°角卸料底閥,具有一30°角入口,所述30°角入口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一種將上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設置于一罐體后底部的罐式容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45°凸緣與45°角卸料底閥組裝時增加一道制造工藝和30°凸緣與30°角卸料底閥組裝時卸料卸不干凈的問題,最終達到了一個操作方便,結構合理,能將罐式容器內的料卸放干凈功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罐式容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罐式容器從后底部垂直卸料結構以及具有該結構的罐式容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在罐式容器中,由于罐式容器結構尺寸被限制,為了要方便從罐式容器后底部卸放料,并能保證罐內的物料卸干凈,需要在罐式容器后底部的封頭上裝一套帶有角度的卸料底閥,而目前所使用的底閥卸料結構,是用一個45°凸緣配45°角卸料底閥或30°凸緣配30°角卸料底閥,垂直組裝在罐式容器后底部的形封頭上面,以上兩種結構組合卸料底閥與罐式容器后封頭組裝時,都存在各自不同的不足,其中45°凸緣配45°角卸料底閥與罐式容器后封頭組裝時,需要通過一種專用工裝對封頭底部進行壓制補加工,壓制后才能使45°凸緣入口處在罐式容器的最底部,將罐式容器內的物料卸放干凈,而30°凸緣配30°角卸料底閥與罐式容器后封頭組裝時,由于組裝時角度的限制,無法使30°凸緣入口處在罐體的最底點,從而不能將罐式容器內的物料卸放干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目前采用的45°凸緣配45°角卸料底與罐式容器后封頭組裝時,需要通過一種專用工裝對封頭底部進行壓制補加工,才能使容器內的物料卸放干凈,或30°凸緣配30°角卸料底閥與罐式容器后封頭組裝時,由于組裝時角度的限制,無法使30°凸緣入口處在罐體的最底點,從而不能將罐式容器內的物料卸放干凈,兩種結構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以及具有該結構的罐式容器。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用于連接在容器的后底部,其中,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一碟形封頭,其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一 45°凸緣,具有一 45°內錐孔,所述45°凸緣以所述45°內錐孔的大孔端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一 30°角卸料底閥,具有一 30°角入口,所述30°角入口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上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中還包括一密封墊,設置于所述30°角入口與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之間。上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中所述30°角入口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上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中所述45°凸緣的外徑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徑相同,所述45°凸緣與所述碟形封頭以30°夾角固定連接。上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中所述45°凸緣與所述安裝孔為焊連接。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罐式容器,包括一罐體及設置于所述罐體后底部的一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中,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一碟形封頭,用于連接所述罐體的后底部,所述碟形封頭的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一 45°凸緣,具有一 45°內錐孔,所述45°凸緣以所述45°內錐孔的大孔端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一 30°角卸料底閥,具有一 30°角入口,所述30°角入口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上述的罐式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還包括一密封墊,設置于所述30°角入口與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之間。上述的罐式容器,其中所述30°角入口通過螺栓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上述的罐式容器,其中所述45°凸緣的外徑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徑相同,所述45°凸緣與所述碟形封頭以30°夾角固定連接。上述的罐式容器,其中所述碟形封頭與所述罐體的底部為焊連接,所述45°凸緣與所述安裝孔為焊連接。本技術的功效在于:采用本技術公開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的罐式容器,是由45°凸緣與罐式容器后部的碟形封頭進行組焊,再將30°角卸料底閥與45°凸緣裝而成,通過調整45°凸緣與罐式容器后部碟形封頭的角度,達到使45°凸緣的入口保證地罐式容器的最底部位,再將30°角卸料底閥的出口垂直朝下的方式與45°凸緣進行組裝,解決了 45°凸緣與45°角卸料底閥組裝時增加一道制造工藝和30°凸緣與30°角卸料底閥組裝時卸料卸不干凈的問題,最終達到了一個操作方便,結構合理,能將罐式容器內的料卸放干凈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I部放大圖;圖3為圖1的A向視圖。其中,附圖標記100 罐式容器I罐體245。凸緣330°角卸料底閥4密封墊5螺栓6碟形封頭Θ I45°凸緣內錐角Θ 2 凸緣與碟形封頭的安裝夾角Θ 3卸料底閥入口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參見圖1,在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本技術揭示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以及罐式容器,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45°凸緣2、30°角卸料底閥3、密封墊4、螺栓5、碟形封頭6。所述罐式容器100是由罐體I與碟形封頭6組焊而成,在碟形封頭6最底部開一個與凸緣2外徑大小相同的通孔,把凸緣2與碟形封頭6進行組焊,組焊時調整好凸緣2與碟形封頭6的角度,保證凸緣2的入口在罐式容器100的最底部,再把30°角卸料底閥3的出口方向朝下用螺栓5與45°凸緣2裝配,45°凸緣2與30°角卸料底閥3之間用密封墊4進行密封,卸放料時只需要將30°角卸料底閥3用手向下打開,最終實現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并能使容器內的物料完全卸放干凈。參見圖1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并結合圖2、圖3,圖1的I部放大圖和A向視圖,進一步對本技術具體實施例進行描述。本技術揭示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用于連接在容器的后底部,其包括:45°凸緣2、30°角卸料底閥3、密封墊4、螺栓5、碟形封頭6。所述碟形封頭6,其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所述45°凸緣2具有一內錐孔,所述內錐孔的內錐角Θ I為45° ,所述的45°內錐孔的大孔端為入口,小孔端為出口,將所述45°凸緣的入口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為了保證所述凸緣2的入口位于所述碟形封頭6的最底部,首先調整好所述凸緣2與所述碟形封頭6的角度Θ 2,較佳的,選用凸緣2與碟形封頭6的角度Θ2為30°,然后將所述45°凸緣的入口與所述安裝孔焊接固定。所述30°角卸料底閥3,具有一入口角Θ3,所述Θ3為30°,所述30°角卸料底閥3的入口用于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出口,也就是,于所述45°凸緣的入口與所述安裝孔焊接固定后,將所述30°角卸料底閥3的入口固定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出口,本實施例采用多個螺栓5將所述30°角卸料底閥3的入口固定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出口 ;所述45°凸緣2與所述30°角卸料底閥3之間還用密封墊4進行密封。如圖1所示,本技術揭示的罐式容器100,包括罐體I及設置于所述罐體I后底部的上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罐體I與上述碟形封頭6組焊成一個罐式容器100,將所述罐式容器100后底部碟形封頭6的直邊與圓弧過度處加工一個用于與上述45°凸緣2組焊的通孔,再將45°凸緣2與所述罐式容器100后底部的碟形封頭6進行組焊,組焊45°凸緣2與碟形封頭6時,將45°凸緣2與碟形封頭6調整成30°的夾角,并使45°凸緣2的入口保證在罐式容器的最底點。在把30°角卸料底閥3的出口垂直朝下,通過上述密封墊4和多個螺栓5與45°凸緣2連接起來,組裝成本技術具有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的罐式容器100。綜上所述,采用本技術公開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的罐式容器,是由45°凸緣與罐式容器后部的碟形封頭進行組焊,再將30°角卸料底閥與45°凸緣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用于連接在容器的后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一碟形封頭,其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一45°凸緣,具有一45°內錐孔,所述45°凸緣以所述45°內錐孔的大孔端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一30°角卸料底閥,具有一30°角入口,所述30°角入口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用于連接在容器的后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包括: 一碟形封頭,其后底部開設有一安裝孔; 一 45°凸緣,具有一 45°內錐孔,所述45°凸緣以所述45°內錐孔的大孔端與所述安裝孔固定連接; 一 30°角卸料底閥,具有一 30°角入口,所述30°角入口連接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密封墊,設置于所述30°角入口與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30°角入口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45°內錐孔的小孔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45°凸緣的外徑與所述安裝孔的孔徑相同,所述45°凸緣與所述碟形封頭以30°夾角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底部垂直卸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45°凸緣與所述安裝孔為焊連接。6.—種罐式容器,包括一罐體及設置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歐鑫,陳新勇,肖學文,胡文祥,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宏圖特種飛行器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