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給出一種卸荷閥,包括含有三段階梯軸狀通孔的閥殼、含有一個兩段階梯軸狀通孔的空心軸狀閥座、兩個結構相同的兩段階梯狀軸圓柱閥體、鋼球,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殼內,另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座內,閥座與閥殼套接配合,鋼球在兩個圓柱閥體之間,使用時,如果使鋼球移動不緊密接觸閥殼或者閥座邊緣,則卸荷閥壓力大的一端的流體可以通過卸荷閥向卸荷閥壓力小的一端流動,因此卸荷閥具有工作時不會卡死、有雙向卸荷的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還給出一種卸荷閥油缸,油缸的活塞內設置上述的卸荷閥,通過卸荷閥貫通活塞兩側的腔室,此卸荷閥油缸具有上述卸荷閥的優點,并且結構緊湊、降低成本、能實現雙向緩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卸荷閥和卸荷閥油缸。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液體卸荷閥多為內置彈簧的單向卸荷閥和電磁卸荷閥,內置彈簧的單向卸荷閥優點在于組裝簡單,材料容易更換;電磁卸荷閥的優點在于精度高,可以實施精確控制。兩種卸荷閥都在市場上普遍應用。但兩者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內置彈簧的單向卸荷緩沖閥中彈簧長時間工作,容易受彈簧疲勞強度的影響,緩沖效果減弱,進而減弱卸荷閥單項的緩沖卸荷能力,而且工作的時容易出現卡死的現象;電磁卸荷閥的缺點在于需要一系列的電氣設備來控制卸荷閥的運轉,成本太大,而且安裝困難。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油缸主要采用間隙緩沖和閥緩沖,采用上述結構緩沖時,存在以下缺陷:一、由于同軸度不同,容易引起卡死現象;二、結構不緊湊,占用的空間較大,增加加工成本;三、只能實現單向緩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作時不會卡死、雙向卸荷作用的卸荷閥,和一種結構緊湊、降低成本、能實現雙向緩沖的卸荷閥油缸。為了實現上述功能的卸荷閥,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卸荷閥,它包括閥殼、閥座、兩個結構相同的圓柱閥體、鋼球; 閥殼內有半徑依次變小的三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一階段通孔、第二階段通孔、第三階段通孔,在閥殼前端的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有螺紋; 閥座為一個空心軸,閥座內有一個兩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四階段通孔和第五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前端,第五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后端,第四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五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五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二階段通孔軸向長度,閥座外壁上有與閥殼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相配合的螺紋; 每個圓柱閥體為一個兩段階梯狀軸,分別為第一階段軸和第二階段軸,第一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三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一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二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二階段軸直徑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第二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 鋼球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并且小于第一階段通孔直徑; 閥座通過螺紋連接方式安裝在閥殼的第一階段通孔內,使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靠近閥殼的第二階段通孔端面,閥座與第二階段通孔端面之間有使鋼球在第一階段通孔內軸向方向活動的間隙,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殼內,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設置在第二階段通孔內,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與第三階段通孔相配合;另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座內,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設置在第五階段通孔內,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與第四階段通孔相配合,鋼球設置在兩個圓柱閥體之間,兩個圓柱閥體的軸向長度與鋼球直徑之和大于閥座與閥殼安裝配合后在水平面內的軸向投影長度。安裝卸荷閥時,閥殼內先放置一個圓柱閥體,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伸出閥殼的第三階段通孔外,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留在閥殼內第二階段通孔內,再放入鋼球;將另一個圓柱閥體放入閥座內,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伸出閥座內第四階段通孔外,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留在閥座內第五階段通孔內,再將放置有圓柱閥體的閥座通過閥座外壁上的螺紋連接在閥殼內的第一階段通孔中。采用這樣的結構時,卸荷閥如果在閥座前端壓力大時,流體就會推動圓柱閥體或者鋼球向閥殼后端運動,當鋼球因壓力作用卡在第二階段通孔的端口上,鋼球與第二階段通孔的端口線接觸,達到密封效果,如果此時閥殼后端的圓柱閥體受到來自外部向閥座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大于來自流體施加在圓球和圓柱閥體上的壓力,帶動鋼球和圓柱閥體向閥座方向移動,如果使鋼球移動不緊密接觸第二階段通孔或者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邊緣,則閥殼前端流體可以通過卸荷閥向閥殼后端流動,達到卸荷的作用。卸荷閥如果在閥殼后端壓力大時,流體就會推動圓柱閥體或者鋼球向閥座前端運動,當鋼球因壓力作用卡在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的端口上,鋼球與第五階段通孔的端口線接觸,達到密封效果,如果此時閥座前端的圓柱閥體受到來自外部向閥殼后端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大于來自流體施加在圓球和圓柱閥體上的壓力,帶動鋼球和圓柱閥體向閥座方向移動,如果使鋼球移動不緊密接觸第二階段通孔或者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邊緣,則閥殼后端流體可以通過卸荷閥向閥座前端流動,達到雙向卸荷的目的,而且其結構簡單在工業上方便加工。此裝置的閥殼內有第一卸荷孔,第一卸荷孔一端開口在閥殼的后端面,另一端開口在第二階段通孔側壁上;此裝置的閥座內有第二卸荷孔,第二卸荷孔一端開口在閥座的前端面,另一端開口在第五階段通孔的側壁上,可以更好曾加流體通過面積,達到更好的卸荷效果。此裝置第一階段通孔和第二階段通孔的銜接處有倒角,使得鋼球和閥殼接觸跟緊密;此裝置第二階段通孔和第三階段通孔的銜接有倒角,方便圓柱閥體在閥殼中的活動。 此裝置的閥座前端有向外延伸的外凸環,使得閥座方便安裝和拆卸。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油缸,包括一端開口的缸體,缸體內有活塞,缸體開口處有導向套,一端連接活塞,另一端伸出導向套外,缸體前后兩段都有進油孔,所述油缸的活塞內設置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卸荷閥,通過卸荷閥貫通活塞兩側的腔室,顯然所述油缸應具有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卸荷閥結構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閥殼的主視圖剖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閥座的主視圖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閥座的立體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鋼球、圓柱閥體、閥座的組裝立體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組裝后的整體主視圖的剖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油缸活塞的右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油缸活塞延A-A方向的剖視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卸荷閥油缸的主視圖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至5所示的卸荷閥,它包括閥殼100、閥座200、兩個結構相同的圓柱閥體300 和 300’、鋼球 400, 閥殼100內有一個三段階梯軸狀通孔,第一階段通孔101在閥殼100前端,第一階段通孔101內壁上有螺紋,第二階段通孔102直徑小于第一階段通孔101,第三階段通孔103小于第二階段通孔102,第一階段通孔101和第二階段通孔102的銜接處有倒角,第二階段通孔102和第三階段通孔103上的銜接有倒角,閥殼100內有兩個第一卸荷孔104,第一卸荷孔104 —端開口在閥殼100的后端面,另一端開口在第二階段通孔102側壁上; 閥座200為一個空心軸,閥座200內有一個兩段階梯軸狀通孔,第四階段通孔201位于閥座200前端,第五階段通孔202位于閥座200后端,第四階段通孔201的直徑等于第三階段通孔103,第四階段通孔201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三階段通孔103的軸向長度,第五階段通孔202的直徑等于第二階段通孔102的直徑,第五階段通孔202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二階段通孔102軸向長度,閥座200外壁上有與閥殼100第一階段通孔101內壁上相配合的螺紋,閥座200前端有向外延伸的外凸環203,閥座200上有四個第二卸荷孔104’,第二卸荷孔104’一端開口在閥座200的前端面,另一端開口在第五階段通孔202的側壁上,第二卸荷孔104’均勻圓周分布在第四階段通孔201周圍; 圓柱閥體300和300’為一個兩段階梯狀軸,第一階段軸301、301’直徑小于第三階段通孔103的直徑,第一階段軸301、301’的軸向長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卸荷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閥殼、閥座、兩個結構相同的圓柱閥體、鋼球;閥殼內有半徑依次變小的三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一階段通孔、第二階段通孔、第三階段通孔,在閥殼前端的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有螺紋;閥座為一個空心軸,閥座內有一個兩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四階段通孔和第五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前端,第五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后端,第四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五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五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二階段通孔軸向長度,閥座外壁上有與閥殼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相配合的螺紋;每個圓柱閥體為一個兩段階梯狀軸,分別為第一階段軸和第二階段軸,第一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三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一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二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二階段軸直徑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第二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鋼球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并且小于第一階段通孔直徑;閥座通過螺紋連接方式安裝在閥殼的第一階段通孔內,使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靠近閥殼的第二階段通孔端面,閥座與第二階段通孔端面之間有使鋼球在第一階段通孔內軸向方向活動的間隙,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殼內,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設置在第二階段通孔內,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與第三階段通孔相配合;另一個圓柱閥體置于閥座內,圓柱閥體的第二階段軸設置在第五階段通孔內,圓柱閥體的第一階段軸與第四階段通孔相配合,鋼球設置在兩個圓柱閥體之間,兩個圓柱閥體的軸向長度與鋼球直徑之和大于閥座與閥殼安裝配合后在水平面內的軸向投影長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卸荷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閥殼、閥座、兩個結構相同的圓柱閥體、鋼球; 閥殼內有半徑依次變小的三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一階段通孔、第二階段通孔、第三階段通孔,在閥殼前端的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有螺紋; 閥座為一個空心軸,閥座內有一個兩段階梯軸狀通孔,分別為第四階段通孔和第五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前端,第五階段通孔位于閥座后端,第四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第四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五階段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五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等于第二階段通孔軸向長度,閥座外壁上有與閥殼第一階段通孔內壁上相配合的螺紋; 每個圓柱閥體為一個兩段階梯狀軸,分別為第一階段軸和第二階段軸,第一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三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一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第二階段軸直徑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第二階段軸直徑大于第三階段通孔,第二階段軸的軸向長度小于第二階段通孔的軸向長度; 鋼球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段通孔的直徑,并且小于第一階段通孔直徑; 閥座通過螺紋連接方式安裝在閥殼的第一階段通孔內,使閥座的第五階段通孔靠近閥殼的第二階段通孔端面,閥座與第二階段通孔端面之間有使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龍,周峻,余松,崔崗,石帥,張紅霞,楊民正,王占輝,王琨,
申請(專利權)人:蚌埠液力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