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悶渣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悶渣罐(101),悶渣罐(101)底部的排渣口與沖渣溝(102)連通,悶渣罐(101)通過蒸汽排放管(118)與沖渣溝(102)頂部連通,沖渣溝(102)底部通過排水管(103)與沉淀池(104)連通,沉淀池(104)內設置溢流隔板(105),溢流隔板(105)將沉淀池(104)下部分隔成沉淀腔(106)和凈水腔(107),排水管(103)位于沉淀池(104)的沉淀腔(106)一側,凈水腔(107)內設置熱水供送管(108),熱水供送管(108)上安裝熱水循環泵(115),熱水供送管(108)一端位于凈水腔(107)內部,熱水供送管(108)另一端與采暖水換熱裝置(109)的熱源進口(110)連接,采暖水換熱裝置(109)的熱源出口(111)通過冷水回流管(112)與冷水池(113)連通,冷水池(113)內設置冷水供送管(114),冷水供送管(114)上安裝冷水循環泵(116),冷水供送管(114)一端位于冷水池(113)內,冷水供送管(114)另一端與悶渣罐(101)的冷水進口連接,冷水循環泵(116)與悶渣罐(101)之間的冷水供送管(114)上設 ...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進強,孫璐,穆艷春,陳樹國,張東力,陳以豹,潤建剛,曾靜,王培磊,程志洪,孔林,葉書開,戰立剛,
申請(專利權)人:濟鋼集團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