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所述上部圓筒設有垂直導氣管和切向進風口,所述導氣管上端伸出上部圓筒頂部,所述導氣管下端低于上部圓筒的下端,所述導氣管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所述聲波清灰器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噴嘴和喇叭管,所述共振腔體中央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與噴嘴連接,支撐桿頭端為圓錐面,所述支撐桿與共振腔體形成聲波共振腔,所述支撐桿頭端與噴嘴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所述喇叭管固定連接于噴嘴外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清除在分離器內壁各個角落積聚的雜質灰塵,避免積灰的大量聚集導致分離器效率降低,減少了設備維護次數與維護時間,降低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旋風分離器,特別是涉及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
技術介紹
旋風分離器用于分離不同密度的各類混合物具有很好的分離效果,尤其適合固液體雜質與氣體的混合物,故普遍用于煙氣除塵等領域。旋風分離器通常包括一段圓柱筒以及與此圓柱筒連接的上大下小的截頭圓錐筒,沿圓柱筒的筒壁設置切向進風口,分離后的氣體通過中央導氣管排出。在以往的旋風分離器結構中,將上部圓柱筒替換為圓錐筒能更有效地分離氣體中夾雜的各類固體顆粒或液滴。但是旋風分離器的分離原理,注定被分離的雜質是貼近分離器內部運動,雜質與分離器內壁容易產生摩擦并堆積在分離器內壁上,這一問題在分離含有粘性雜質的氣體時尤為突出。雜質的堆積粘附將影響分離器分離效率,甚至嚴重時阻塞氣流通道,影響設備正常運行,因此需要對其頻繁進行清理,而這降低了設備有效運行時間,同時增加了人力及運行成本。現有技術中,采用空氣噴吹的方式可以雜質堆積問題,但是由于噴吹結構以及生產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將分離器內部各個部位安裝噴吹結構,故分離器內壁整體的清灰問題丞待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 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用于分離氣體中雜質并且避免雜質積聚于分離器內壁而難以清理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所述上部圓筒和下部截頭圓錐筒為同軸設置,所述上部圓筒設有垂直導氣管和切向進風口,所述導氣管上端伸出上部圓筒頂部,所述導氣管下端低于上部圓筒的下端,所述導氣管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所述聲波清灰器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噴嘴和喇叭管,所述共振腔體中央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與噴嘴連接,支撐桿頭端為圓錐面,所述支撐桿與共振腔體形成聲波共振腔,所述支撐桿頭端與噴嘴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所述喇叭管固定連接于噴嘴外側。優選的,所述聲波清灰器設置在導氣管下部,且低于上部圓筒與下部截頭圓錐筒的連接平面。優選的,所述上部圓筒形狀為上小下大的截頭圓錐筒。優選的,所述下部截頭圓錐筒出口處設有傘形擋板。優選的,所述上部圓筒內壁和下部截頭圓錐筒內壁設有耐磨襯板。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工作時,由上部圓筒對含有雜質的氣體進行旋風分離,分離的雜質由下部截頭圓錐筒收集下落,壓縮空氣通入聲波清灰器作為驅動氣源,產生聲波可以清除在分離器內壁各個角落積聚的雜質灰塵,避免積灰的大量聚集導致分離器效率降低,本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可以長期穩定運行,減少設備維護次數與維護時間,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聲波清灰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請參見圖1及圖2,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I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2,下部截頭圓錐筒2下端與集灰斗8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上部圓筒I形狀為上小下大的截頭圓錐筒,上部圓筒I和下部截頭圓錐筒2為同軸設置,上部圓筒I設有垂直導氣管3和切向進風口 4,導氣管3上端伸出上部圓筒I頂部,導氣管3下端低于上部圓筒I的下端,導氣管3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5 ;聲波清灰器5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51、噴嘴52和喇叭管53,共振腔體51中央設有支撐桿51a,支撐桿51a與噴嘴52連接,支撐桿51a頭端為圓錐面,支撐桿51a與共振腔體51形成聲波共振腔54,支撐桿51a頭端與噴嘴52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55,喇叭管53固定連接于噴嘴52外側,壓縮空氣由導管56輸送至噴嘴52后噴出。聲波清灰器5是利用壓縮氣體的動能轉化為聲波能量進行清灰,因此為了獲得最佳的清灰效果,同時使得分離器效率保持在較高的狀態,本實施方式將聲波清灰器5設置在 導氣管3下部,且低于上部圓筒I與下部截頭圓錐筒2的連接平面,如此設置,聲波清灰器5產生的氣流將難以影響上部圓筒I內旋流流場,進而保證上部圓筒I分離效率。為防止粘性氣體對分離器內壁的腐蝕、磨損,在上部圓筒I內壁和下部截頭圓錐筒2內壁設置了一層耐磨襯板7,襯板材質為C20,襯板貼附于內壁,末端用螺栓鎖緊,使分離器最高耐溫達650 V,在下部截頭圓錐筒2出口處設有傘形擋板6以避免下部截頭圓錐筒2底部的二次揚塵。權利要求1.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I)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2),所述上部圓筒(I)和下部截頭圓錐筒(2)為同軸設置,所述上部圓筒(I)設有垂直導氣管(3)和切向進風口(4),所述導氣管(3)上端伸出上部圓筒(I)頂部,所述導氣管(3)下端低于上部圓筒(I)的下端,所述導氣管(3)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5);所述聲波清灰器(5)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51)、噴嘴(52)和喇叭管(53),所述共振腔體(51)中央設有支撐桿(51a),所述支撐桿(51)與噴嘴(52)連接,支撐桿(51a)頭端為圓錐面,所述支撐桿(51a)與共振腔體(51)形成聲波共振腔(54),所述支撐桿(51a)頭端與噴嘴(52)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55),所述喇叭管(53)固定連接于噴嘴(52)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聲波清灰器(5)設置在導氣管(3)下部,且低于上部圓筒(I)與下部截頭圓錐筒(2)的連接平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圓筒(I)形狀為上小下大的截頭圓錐筒。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截頭圓錐筒(2)出口處設有傘形擋板(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圓筒(I)內壁和下部截頭圓錐筒 (2)內壁設有耐磨襯板(7)。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所述上部圓筒設有垂直導氣管和切向進風口,所述導氣管上端伸出上部圓筒頂部,所述導氣管下端低于上部圓筒的下端,所述導氣管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所述聲波清灰器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噴嘴和喇叭管,所述共振腔體中央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與噴嘴連接,支撐桿頭端為圓錐面,所述支撐桿與共振腔體形成聲波共振腔,所述支撐桿頭端與噴嘴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所述喇叭管固定連接于噴嘴外側。本技術可以清除在分離器內壁各個角落積聚的雜質灰塵,避免積灰的大量聚集導致分離器效率降低,減少了設備維護次數與維護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文檔編號B04C5/081GK203108675SQ20132009306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專利技術者束云峰, 錢義龍, 趙凱 申請人:常熟市華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聲波清灰旋風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上部圓筒(1)和上大下小的下部截頭圓錐筒(2),所述上部圓筒(1)和下部截頭圓錐筒(2)為同軸設置,所述上部圓筒(1)設有垂直導氣管(3)和切向進風口(4),所述導氣管(3)上端伸出上部圓筒(1)頂部,所述導氣管(3)下端低于上部圓筒(1)的下端,所述導氣管(3)外壁設有聲波清灰器(5);所述聲波清灰器(5)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共振腔體(51)、噴嘴(52)和喇叭管(53),所述共振腔體(51)中央設有支撐桿(51a),所述支撐桿(51)與噴嘴(52)連接,支撐桿(51a)頭端為圓錐面,所述支撐桿(51a)與共振腔體(51)形成聲波共振腔(54),所述支撐桿(51a)頭端與噴嘴(52)內壁形成環形噴氣隙(55),所述喇叭管(53)固定連接于噴嘴(52)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束云峰,錢義龍,趙凱,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華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