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屬于高爐煉鐵技術領域。所述噴吹可燃氣風口包括鑄體、冷卻裝置及燃氣裝置;冷卻裝置設置在鑄體內;燃氣裝置設置在鑄體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能夠提高風口的冷卻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及降低風口的制造難度,并且能夠將可燃氣體噴入高爐,確保風口正常使用,并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噴吹可燃氣風口
本技術涉及高爐煉鐵
,特別涉及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
技術介紹
風口是高爐送風和噴煤的重要工藝設備,由于風口前端及外壁受爐缸回旋區高速旋轉的焦炭和爐料沖擊、渣鐵滴落等影響,使用壽命通常較低,正常情況下的使用壽命不超過6個月。當爐況不順或渣皮脫落時,風口前端和外壁磨損會更嚴重,只要風口前端燒壞漏水,高爐就必須休風更換,嚴重影響生產。高爐煉鐵用的風口主要采用工業紫銅整體鑄造或者工業紫銅經鍛造和焊接,裝配而成,風口內部采用空腔式或貫流式結構,通高壓水進行強制冷卻,以求達到較高的使用壽命。由于風口內部結構復雜,制作工序繁復且質量不易保證,致使風口使用壽命較短、成本較高。另外,空腔式風口由于風口前端冷卻強度不高容易損毀;貫流式雖然解決了風口前端的冷卻問題,使用壽命較長,但制作過程復雜,生產成本較高。采用風口前端和外壁堆焊耐磨高鎳鉻合金等方式,由于堆焊層導熱性不好,易產生裂紋而剝落,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國內進行可燃氣體噴吹的風口主要是在空腔內部安裝噴吹管道,在風口后部進行噴吹。由于現代高爐容積增大、強度提高,使用壽命很難達到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風口的冷卻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及降低風口的制造難度,并且能夠將可燃氣體噴入高爐,確保風口正常使用,并安全、可靠的噴吹可燃氣風口。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分別與水泵、燃氣罐及爐缸連接;噴吹可燃氣吹風口包括鑄體、冷卻裝置及燃氣裝置;所述冷卻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內;所述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所述進水機構通過所述回水機構與所述出水機構連接;所述進水機構與所述水泵連接;所述進水機構在所述鑄體內側旋轉;所述回水機構在所述鑄體外側旋轉;所述燃氣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中部;所述燃氣裝置一端與所述燃氣罐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爐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進水機構包括進水口及進水管;所述進水口一端與所述水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進水管連接;所述進水管與所述回水機構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在所述鑄體內側旋轉。進一步地,所述回水機構包括回水腔、回水管及環型水腔;所述環型水腔一端與所述進水管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回水管連接;所述回水管與所述回水腔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回水管在所述鑄體外側旋轉;所述回水管的截面大于進水管的截面。進一步地,所述環型水腔的截面大于進水管與回水管面積之和。進一步地,所述出水機構包括出水口 ;所述出水口與所述回水腔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燃氣裝置包括燃氣進口、燃氣管及燃氣噴口 ;所述燃氣進口與所述燃氣罐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燃氣管連接;所述燃氣管一端與所述燃氣噴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爐缸連接。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的冷卻裝置設置在鑄體內,風口通過冷卻裝置進行冷卻,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進水機構通過回水機構與出水機構連接,燃氣裝置設置在鑄體內,能夠提高風口的冷卻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及降低風口的制造難度,并且能夠將可燃氣體噴入高爐,確保風口正常使用,并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噴吹可燃氣風口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噴吹可燃氣風口的前部端面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包括鑄體1、冷卻裝置及燃氣裝置。冷卻裝置設置在鑄體I內。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進水機構與水泵連接。進水機構在鑄體I內側旋轉。進水機構通過回水機構與出水機構連接。進水機構包括進水口 2及進水管6。進水口 2 —端與水泵連接,另一端與進水管6焊接。進水管6與回水機構焊接。進水管6在鑄體I內側旋轉。進水管6為無縫鋼管或澆鑄成的冷卻水通道。回水機構在鑄體I外側旋轉。回水機構包括回水腔4、回水管5及環型水腔9。環型水腔9 一端與進水管6焊接,另一端與回水5管焊接。回水管5與回水腔4焊接。回水管5在鑄體I外側旋轉。回水管5的截面大于進水管6的截面,環型水腔的截面大于進水管6與回水管5面積之和,提高風口前端的冷卻強度。回水管5為無縫鋼管或澆鑄成的冷卻水通道。出水機構包括出水口 3。出水口 3—端與回水腔4焊接。冷卻水通過出水口 3排出。燃氣裝置設置在鑄體I內。燃氣裝置包括燃氣進口 10、燃氣管7及燃氣噴口 8。燃氣進口 10—端與燃氣罐連接,另一端與燃氣管7連接。燃氣噴口 8—端與燃氣管7與連接,另一端與爐缸連接。燃氣進口 10、燃氣管7及燃氣噴口 8為一完整無縫鋼管。燃氣進口 10及燃氣噴口 8與鑄體I連接部位要求焊接嚴密。燃氣噴口 8可以凸出風口內壁,也可以與風口內壁平行。燃氣進口 10外接一截門用于控制燃氣的噴吹裝置,并防止爐內高壓氣體外泄。當使用本技術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時。開啟水泵,冷卻水通過冷進水口 2通過進水管6進入風口并直達風口前端的環型水腔9。進水管6為無縫鋼管,整體澆鑄于鑄體I中,環型水腔9和回水管5采用澆鑄方式,可使內腔表面光滑,減少水循環阻力,提高冷卻強度,有效防止鐵水沖刷對其造成的損壞。再經回水管5、回水腔4和出水口 3排出,對風口進行冷卻。打開燃氣罐,噴吹的可燃氣體從燃氣進口 10進入燃氣管7后經燃氣噴口 8噴入風口,與從風口前部直吹管鼓入的富氧熱風進行燃燒,噴入爐缸風口回旋區。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的冷卻裝置設置在鑄體內,風口通過冷卻裝置進行冷卻,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進水機構通過回水機構與出水機構連接,燃氣裝置設置在鑄體內,能夠提高風口的冷卻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及降低風口的制造難度,并且能夠將可燃氣體噴入高爐,確保風口正常使用,并安全、可靠。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分別與水泵、燃氣罐及爐缸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鑄體(1)、冷卻裝置及燃氣裝置;所述冷卻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1)內;所述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所述進水機構通過所述回水機構與所述出水機構連接;所述進水機構與所述水泵連接;所述進水機構在所述鑄體(1)內側旋轉;所述回水機構在所述鑄體(1)外側旋轉;所述燃氣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1)中部;所述燃氣裝置一端與所述燃氣罐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爐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噴吹可燃氣風口,分別與水泵、燃氣罐及爐缸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鑄體(I)、冷卻裝置及燃氣裝置;所述冷卻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I)內;所述冷卻裝置包括進水機構、回水機構及出水機構;所述進水機構通過所述回水機構與所述出水機構連接;所述進水機構與所述水泵連接;所述進水機構在所述鑄體(I)內側旋轉;所述回水機構在所述鑄體(I)外側旋轉;所述燃氣裝置設置在所述鑄體(I)中部;所述燃氣裝置一端與所述燃氣罐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爐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氣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機構包括進水口(2)及進水管(6 );所述進水口( 2 ) —端與所述水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進水管(6 )連接;所述進水管(6)與所述回水機構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氣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6)在所述鑄體(I)內側旋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燃氣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輝,劉文運,孫健,張衛東,馬澤軍,武建龍,
申請(專利權)人:首鋼總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