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冶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包括光線發射器、光線接收器和結圈移位機構;光線發射器設置于篩體梁的一端,光線發射器用于發射檢測光線;光線接收器設置于篩體梁的另一端,光線接收器用于接收檢測光線,其中,若光線接收器接收到檢測光線,則表明篩體梁上不存在結圈,若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則表明篩體梁上存在結圈;結圈移位機構設置于篩體梁的任意一端或任意一側,結圈移位機構用于在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時對篩體梁上的結圈進行移位清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對篩體梁上的結圈自動檢測以及自動移位清除的技術效果,從而能夠保證及時清除篩體梁上的結圈,并保證了球團生產的順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
本技術涉及冶煉
,尤其涉及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
技術介紹
球團工藝的核心任務是將粉狀鐵氧化物和熔劑通過造球和高溫液相固結形成適合高爐入爐的高品位、成分均勻、高強度的固相氧球。球團回轉窯屬于半封閉式容器,回轉窯內部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部分碎球和粉末會在回轉窯窯壁上形成類似鐘乳石狀的結圈,這種結圈隨著成產的進行不斷長大,并從回轉窯窯壁上脫落,和氧球一起從窯頭排出,然而由于這種結圈往往尺寸較大,容易阻塞篩體梁,影響正常生產。目前對于回轉窯結圈的清除主要采用人工清除,即,通過人工檢查篩體梁上是否存在結圈,當發現結圈時對結圈進行清理,因此,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往往人工巡檢不及時,進而導致篩體梁容易被結圈阻塞,影響回轉窯向環冷機的正常布料過程。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技術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光線發射器、光線接收器和結圈移位機構;所述光線發射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一端,所述光線發射器用于發射檢測光線;所述光線接收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另一端,所述光線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檢測光線,其中,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不存在結圈,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存在結圈;所述結圈移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任意一端或任意一側,所述結圈移位機構用于在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時對所述篩體梁上的結圈進行移位清除。優選的,所述結圈移位機構包括夾板機構、共軸傳動機構和機械臂;所述夾板機構通過所述共軸傳動機構與所述機械臂連接。優選的,所述夾板機構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與所述共軸傳動機構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子板與所述共軸傳動機構的另一端連接。優選的,當所述篩體梁與水平面具有預設傾斜角度時,所述激光接收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兩端中位置相對高的一端,所述激光發射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兩端中位置相對低的一端。優選的,當所述篩體梁與水平面具有預設傾斜角度時,所述結圈移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兩端中位置相對低的一端。優選的,所述光線發射器為激光發射器。優選的,所述光線接收器為激光接收器。優選的,所述光線發射器為多個,所述光線接收器的數量與所述光線發射器的數量相同,且,所述光線發射器的設置位置與所述光線接收器的設置位置一一對應。本技術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本申請通過在篩體梁的兩端分別設置光線發射器和光線接收器,在光線發射器發射檢測光線之后,若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則表明篩體梁上存在結圈,此時,利用結圈移位機構對篩體梁上的結圈進行移位清除,實現了對篩體梁上的結圈自動檢測以及自動移位清除的技術效果,從而能夠保證及時清除篩體梁上的結圈,并保證了球團生產的順穩。附圖說明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圖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本技術的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的側視圖;圖2示出了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的側視圖;圖3示出了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的俯視圖。其中,1為光線發射器,2為光線接收器,3為結圈移位機構,4為結圈,5為篩體梁,31為夾板機構,32為共軸傳動機構,33為機械臂,311為第一子板,312為第二子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如圖1所示,所述裝置包括光線發射器1、光線接收器2和結圈移位機構3。光線發射器1設置于篩體梁5的一端,光線發射器1用于發射檢測光線。光線接收器2設置于篩體梁5的另一端,光線發射器1在篩體梁5一端上的位置與光線接收器2在篩體梁5另一端上的位置相對應,光線發射器1的光線發射端與光線接收器2的光線接收端相對設置,光線接收器2用于接收檢測光線。其中,若光線接收器2接收到檢測光線,則表明篩體梁5上不存在結圈4,若光線接收器2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則表明篩體梁5上存在結圈4。結圈移位機構3設置于篩體梁5的任意一端或任意一側,結圈移位機構3用于在光線接收器2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時,對篩體梁5上的結圈4進行移位清除。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結圈4是逐漸落在篩體梁5上的,因此,可以設置一預設時間段,從而,當光線接收器2在該預設時間段內沒有接收到檢測光線,再對篩體梁5上的結圈4進行移位清除。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2和圖3所示,結圈移位機構3包括夾板機構31、共軸傳動機構32和機械臂33。夾板機構31通過共軸傳動機構32與機械臂33連接。夾板機構31能夠相對于機械臂33進行運動。具體來講,在工作時,當有大塊回轉窯結圈4落在篩體梁5上或者夾在篩體梁5中間的縫隙里,光線發射器1和光線接收器2之間的檢測光路將會被阻礙,從而光線接收器2將不會接收到來自光線發射器1的檢測光線,此時視為有大塊回轉窯結圈4需要清理,立即啟動結圈移位機構3,結圈移位機構3中的機械臂33向篩體梁5所在方向移動,并沿著篩體梁5間空隙水平運動,直至抵達篩體梁5末端。同時夾板機構31調整至與篩體梁5平行的狀態,并向篩體梁5所在方向運動,直至抵達結圈4所在位置,接著夾板機構31夾住篩體梁5上結圈4,并反向運動至原始位置。最后,機械臂33反向運動至原始位置,從而實現了通過結圈移位機構3將篩體梁5上的結圈4移位清除的技術效果。在本申請中,機械臂33能夠實現相對于篩體梁5的上移、下移、左移和右移,夾板機構31能夠實現相對于機械臂33調整角度、上移、下移、左移和右移。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夾板機構31包括第一子板311和第二子板312,第一子板311與共軸傳動機構32的一端連接,第二子板312與共軸傳動機構32的另一端連接。通過第一子板311和第二子板312的相向運動能夠夾住結圈4。通常來講,篩體梁5與水平面具有預設傾斜角度,從而,篩體梁5的兩端中一端高于另一端。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光線接收器可以設置于篩體梁5的兩端中位置相對高的一端,光線發射器設置于篩體梁5的兩端中位置相對低的一端,從而,實現對篩體梁5上的結圈4的準確檢測。同時,結圈移位機構3可以設置于篩體梁5的兩端中位置相對低的一端。進一步,在本申請的清除篩體梁結圈4的裝置中,光線發射器1為激光發射器,激光發射器發出檢測激光,光線接收器2為激光接收器,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發射器發出的檢測激光。光線發射器1可以為多個,光線接收器2的數量與光線發射器1的數量相同,且,光線發射器1的設置位置與光線接收器2的設置位置一一對應。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點:本申請通過在篩體梁的兩端分別設置光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光線發射器、光線接收器和結圈移位機構;所述光線發射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一端,所述光線發射器用于發射檢測光線;所述光線接收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另一端,所述光線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檢測光線,其中,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不存在結圈,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存在結圈;所述結圈移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任意一端或任意一側,所述結圈移位機構用于在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時對所述篩體梁上的結圈進行移位清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清除篩體梁上結圈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光線發射器、光線接收器和結圈移位機構;所述光線發射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一端,所述光線發射器用于發射檢測光線;所述光線接收器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另一端,所述光線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檢測光線,其中,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不存在結圈,若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則表明所述篩體梁上存在結圈;所述結圈移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篩體梁的任意一端或任意一側,所述結圈移位機構用于在所述光線接收器沒有接收到所述檢測光線時對所述篩體梁上的結圈進行移位清除。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圈移位機構包括夾板機構、共軸傳動機構和機械臂;所述夾板機構通過所述共軸傳動機構與所述機械臂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板機構包括第一子板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海龍,劉文運,陳輝,孫健,武建龍,王偉,蔡皓宇,馬澤軍,龔衛民,賈軍民,賈國立,劉長江,
申請(專利權)人:首鋼總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