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本體,包含有一中心通孔;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設置在所述本體上,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的凸起面背向所述中心通孔;其中,所述本體和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橡膠密封本體上增設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增加密封裝置的彈性,環(huán)狀唇邊在壓力的擠壓下能夠與冷卻壁和爐殼緊密接觸,能夠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高爐冷卻壁的密封裝置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密封裝置的密封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高爐冷卻裝置
,特別涉及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
技術介紹
高爐冷卻壁是用于支撐耐火材料、冷卻爐殼以及維持合理爐型的重要設備。冷卻壁為由金屬制成的矩形結構,內部有若干冷卻水通道,冷卻壁進水管及出水管固結于冷卻設備上并與冷卻介質流道的兩端相連,冷卻設備的進水管及出水管穿過高爐爐殼與外部管網(wǎng)相連。在冷卻壁與爐殼之間有間隙,間隙中充填有耐火料,用于隔熱。由于冷卻壁是高爐煉鐵設備的重要部件,為了解決爐殼及冷卻壁制造及安裝的尺寸誤差,并保證在冷卻壁中進水管和出水管在溫度變化時發(fā)生變形及位移時不受限制,進水管和出水管與穿出爐殼的通孔之間有較大的間隙。這就要求冷卻壁與爐殼的進出水管孔之間要密封,防止在進行耐火材料填充時,耐火材料進入爐殼中穿出冷卻壁進出水管的通孔。然而,本申請技術人在實現(xiàn)本申請實施例中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的高爐冷卻壁密封多采用簡單的片狀密封墊,由于片狀密封墊的彈性范圍有限,造成大部分密封存在間隙,密封性能較差,甚至失去了密封的作用。可見,現(xiàn)有技術中高爐冷卻壁的密封裝置存在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高爐冷卻壁的密封裝置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提高密封裝置的密封性。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本體,包含有一中心通孔;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設置在所述本體上,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的凸起面背向所述中心通孔;其中,所述本體和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可選的,所述密封裝置還包括:短管狀結構,設置于所述中心通孔的軸心方向上的第一端,與所述本體相連,其中,所述短管狀結構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可選的,所述短管狀結構還置于所述中心通孔的軸心方向上的第二端。可選的,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設置于所述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選的,所述密封裝置還包括:至少三個齒狀凸起,設置于所述中心通孔的內壁,用于在密封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時與所述進出水管摩擦接觸,其中,所述至少三個齒狀凸起在所述中心通孔的圓周上均勾分布。本申請實施例中的上述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裝置通過在橡膠密封本體上增設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增加密封裝置的彈性,環(huán)狀唇邊在壓力的擠壓下能夠與冷卻壁和爐殼緊密接觸,能夠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高爐冷卻壁的密封裝置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密封裝置的密封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A-A’剖面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A-A’剖面圖;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A-A’剖面圖;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組合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組合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組合密封裝置的俯視圖;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橡膠密封本體上增設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增加密封裝置的彈性,環(huán)狀唇邊在壓力的擠壓下能夠與冷卻壁和爐殼緊密接觸,能夠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從而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高爐冷卻壁的密封裝置密封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提高密封裝置的密封性。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主要實現(xiàn)原理、【具體實施方式】及其對應能夠達到的有益效果進行詳細的闡述。實施例一請參考圖1和圖2,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本體10,包含有一中心通孔11 ;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設置在所述本體10上,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的凸起面背向所述中心通孔11;其中,所述本體10和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不僅可以應用于鐵冷卻壁和鑄鋼冷卻壁,還可以應用于銅冷卻壁。密封裝置的的本體10和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可以由氟橡膠或硅橡膠制成,彈性好且耐高溫,不僅能夠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還能夠耐高溫,延長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的使用壽命。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的端面為傾斜三角狀,在受到擠壓時能夠向唇邊開口方向延伸,增加密封裝置的彈性,同時增加密封墊與擠壓物的接觸面,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進一步的,兩個以上的環(huán)狀唇邊20可以在密封裝置的本體10上以部分重疊的方式分布,如向魚鱗一樣分布。另外,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20還可以設置于本體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得本體10的上下兩個表面都布滿環(huán)狀唇邊20,進一步提高密封裝置的彈性及密封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本申請實施例還在密封裝置的內壁設置了至少三個齒狀凸起30,用于在密封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時與所述進出水管摩擦接觸,其中,所述至少三個齒狀凸起30在所述中心通孔11的圓周上均勻分布。通過齒狀凸起30的設置,為冷卻壁的進水管和出水管因溫度變化而發(fā)生變形及位移預留形變限度,保證密封裝置與進水管和出水管的充分接觸。請參考圖3和圖4,進一步的,本申請實施例還可以為密封裝置提供一短管狀結構40,設置于所述中心通孔11的軸心方向上的第一端,與所述本體10相連。其中,所述短管狀結構40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耐高溫的橡膠具體可以為氟橡膠或者硅橡膠。進一步的,所述短管狀結構40還可以設置于所述中心通孔11的軸心方向上的第二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短管狀結構40的兩端直徑大小不相同:第一端與本體10相連,直徑與中心通孔11的直徑相同;第二端遠離本體10,直徑小于或大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徑。具體的,如圖3所示,短管狀結構40的第二端直徑大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徑;如圖5所示,短管狀結構40的第二端直徑小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徑。進一步的,請參考圖5,短管狀結構40的第二端可以為弧狀結構,減小密封裝置與冷卻壁進水管和出水管之間的摩擦。請參考圖7、圖8及圖9,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裝置還可以由圖2、圖4、圖6中至少一個密封裝置組合固結為一體形成組合密封裝置。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并不限制密封裝置的本體10、中心通孔11、唇邊及短管狀結構40的尺寸,根據(jù)不同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尺寸,及冷卻壁與爐殼之間的間隙,可以對其尺寸進行相應的改變。下面以圖5和圖6提供的密封裝置為例,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裝置的安裝進行詳細說明:圖5和圖6提供的密封裝置包括: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的本體10、多個環(huán)狀唇邊20及短管狀結構40。其中,本體10的上下兩個表面均設置有多個環(huán)狀唇邊20,環(huán)狀唇邊20的斷面為傾斜三角狀;短管狀結構40設置在中心通孔11的軸心方向上的兩端,短管第二端直徑小于中心通孔11的直徑,與本體10形成兩端小、中部外鼓的結構;短管狀結構40、狀唇邊及本體10固結為一體。請參考圖10,安裝時短管狀結構40上部開口套入冷卻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爐冷卻壁進出水管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裝置包括:本體,包含有一中心通孔;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設置在所述本體上,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的凸起面背向所述中心通孔;其中,所述本體和所述至少一個環(huán)狀唇邊由耐高溫的橡膠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姜本熹,王齊武,劉文法,徐旭,周金旭,鄒明哲,涂一鳴,馬利軍,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