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適用于疊合板式裝配式工業化建筑,主要用于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主要由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腹板墻板、通長縱向鋼筋、縱向搭接鋼筋、水平搭接鋼筋以及現澆混凝土芯墻組成,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均為預制疊合墻板,在形成T形角部位邊緣構件的一端,邊緣構件內箍筋和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預埋在疊合墻板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將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裝配化,為工程建造帶來了四大優點:1)現場無需施工模板;2)現場無需綁扎鋼筋;3)提高施工速度;4)提升疊合板式混凝土建筑的工業化程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疊合板式裝配式工業化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傳統粗放型的房屋建造方式已經逐漸被工業化、集成化的建造方式所取代。在此背景下,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應運而生,它能實現住宅結構部件的標準化和模塊化,減少現場模板支撐搭設,同時也能夠降低施工周期。但是,根據目前所能獲知的資料,包括申請公布號為CN102912900A的《一種預制裝配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及其施工方式》和授權公告號為CN202925721U的《一種預制裝配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目前的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T形角部位均采用現澆邊緣構件,在具體實施時,建筑工人既需要現場綁扎鋼筋,又需要搭設模板,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在不降低結構整體性的前提下,免除了 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的鋼筋綁扎和模板搭設,達到了提高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建造效率的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縱向搭接鋼筋、水平搭接鋼筋,另外還包括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三者均為至少包括兩層板體的預制疊合墻板;所述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分別連接所述腹板墻板一端的兩側,并與腹板墻板共同呈T形;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的板體內均預埋有邊緣構件內箍筋和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而板體之間的空隙澆筑有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水平搭接鋼筋橫跨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內的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縱向搭接鋼筋按照設計要求分布在所述現澆混凝土芯墻內。水平搭接鋼筋設置的作用是保證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之間力的有效傳遞。需要說明的是,預埋在所述腹板墻板的板體內的邊緣構件內箍筋設有向腹板墻板與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交匯處延伸的箍筋外伸段。進一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箍筋外伸段內套箍有通長縱向鋼筋。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水平搭接鋼筋分別位于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內現澆混凝土芯墻的兩段長度均滿足規范設計要求。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內的箍筋和縱向鋼筋直接預制在疊合墻板中,免除了現場工人的鋼筋綁扎和模板搭設;通過設置箍筋外伸段和水平搭接鋼筋,保證了 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的整體性,即結構的整體性。本技術能降低勞動力,提高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建造效率,提升建筑工業化程度。【附圖說明】圖1為傳統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橫向剖視平面圖;圖2為本技術的橫向剖視平面圖;圖3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I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2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3示意圖;圖6和圖7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4示意圖;圖8和圖9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5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的連接方法的步驟S6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以本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本實施例。如圖1所示,傳統的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采用傳統現澆方式,按照設計要求預留縱向搭接鋼筋104,在將一號疊合墻板101、二號疊合墻板102和三號疊合墻板103吊裝就位并調平固定后,需要建筑工人綁扎邊緣構件內的縱向鋼筋105和箍筋106,布置水平搭接鋼筋107和第二水平搭接鋼筋108,待鋼筋綁扎完成后需進一步搭設模板,最后澆筑混凝土芯墻109。其中100為一號疊合墻板101和二號疊合墻板102連接處的安裝容差縫。 如圖2所示,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縱向搭接鋼筋4、水平搭接鋼筋7,另外還包括第一翼緣墻板11、第二翼緣墻板12和腹板墻板13,三者均為包括至少兩層板體的預制疊合墻板;所述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分別連接所述腹板墻板13 —端的兩側,并與腹板墻板13共同呈T形,并且三者的連接處均留有安裝容差縫10。第一翼緣墻板11、第二翼緣墻板12和腹板墻板13的板體內均預埋有邊緣構件內箍筋6和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5,而板體之間的空隙澆筑有現澆混凝土芯墻9 ;所述水平搭接鋼筋7橫跨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內的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縱向搭接鋼筋4按照設計要求分布在所述現澆混凝土芯墻9內。水平搭接鋼筋7設置的作用是保證第一翼緣墻板11、第二翼緣墻板12和腹板墻板13之間力的有效傳遞。需要說明的是,預埋在所述腹板墻板13的板體內的邊緣構件內箍筋6設有向腹板墻板13與第一翼緣墻板11、第二翼緣墻板12交匯處延伸的箍筋外伸段15。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箍筋外伸段15內套箍有通長縱向鋼筋14。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水平搭接鋼筋7分別位于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內現澆混凝土芯墻的兩段長度均滿足規范設計要求。上述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的連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I如圖3所示,在現場預定位置預留好縱向搭接鋼筋4和通長縱向鋼筋14 ;S2第一翼緣墻板就位:如圖4所示,將第一翼緣墻板11吊裝至預定位置,調整其水平度和垂直度,并固定;S3腹板墻板的就位:如圖5所示,將腹板墻板13吊裝至預定位置,調整其水平度和垂直度,并固定;S4水平搭接鋼筋的插入:如圖6、圖7所示,所述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內均預先留有供水平搭接鋼筋7滑動的空間,將水平搭接鋼筋7插入第一翼緣墻板11中,使其一端與腹板墻板13的箍筋外伸段15外側平齊,確保其不影響第二翼緣墻板12的就位,水平搭接鋼筋7的直徑和間距根據設計圖紙確定;S5第二翼緣墻板的就位:如圖8、圖9所示,將第二翼緣墻板12吊裝至預定位置,調整其水平度和垂直度,并固定;S6水平搭接鋼筋的就位:如圖10所示,將水平搭接鋼筋7移入第二翼緣墻板12中,使其橫跨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內部;S7現澆混凝土芯墻9澆筑施工:混凝土澆筑前檢查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的安裝偏差、穩固度,符合質量要求后,采用泵送混凝土澆筑的方式按照常用方法進行澆筑施工。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步驟S6中,所述水平搭接鋼筋7移入第二翼緣墻板12中的長度為水平搭接鋼筋7總長度的一半,最終使得水平搭接鋼筋7在第一翼緣墻板11和第二翼緣墻板12中的長度均滿足規范設計要求。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以上的技術方案和構思,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該包括在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縱向搭接鋼筋、水平搭接鋼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三者均為至少包括兩層板體的預制疊合墻板;所述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分別連接所述腹板墻板一端的兩側,并與腹板墻板共同呈T形;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的板體內均預埋有邊緣構件內箍筋和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而板體之間的空隙澆筑有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水平搭接鋼筋橫跨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內的現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T形疊合板式剪力墻邊緣構件,包括縱向搭接鋼筋、水平搭接鋼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三者均為至少包括兩層板體的預制疊合墻板;所述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分別連接所述腹板墻板一端的兩側,并與腹板墻板共同呈T形;第一翼緣墻板、第二翼緣墻板和腹板墻板的板體內均預埋有邊緣構件內箍筋和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而板體之間的空隙澆筑有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水平搭接鋼筋橫跨第一翼緣墻板和第二翼緣墻板內的現澆混凝土芯墻;所述縱向搭接鋼筋按照設計要求分布在所述現澆混凝土芯墻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家春,徐自然,楊聯萍,
申請(專利權)人: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