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機,具有工作臺和法蘭圈定位機構,工作臺上的安裝孔中設有支撐套,法蘭圈定位機構由支撐套支撐,法蘭圈定位機構具有內鉸接盤、滑桿、壓縮彈簧、外鉸接盤、第一氣缸,外鉸接盤的下部插入支撐套中,外鉸接盤的外周面上鉸接有均勻分布的卡爪,滑桿的中部處于外鉸接盤的中心孔中,外鉸接盤內且處于滑桿上設有所述壓縮彈簧,所述內鉸接盤連接在滑桿的上部,內鉸接盤上鉸接有和卡爪一一對應的連桿,連桿的端頭鉸接在對應卡爪的中部,臺板的下方設有掛架,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掛架上,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和滑桿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僅提高了定位精度,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尤其適于自動生產線上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機本專利技術專利申請是專利申請號為201410067693.6、申請日為2014年2月26日、名稱為“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裝置”的專利技術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機。
技術介紹
圖1和圖2所示的是汽車后橋殼(汽車驅動橋殼)的示意圖。汽車后橋殼是汽車上的主要承載構件之一,其作用主要有:支撐并保護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使左右驅動車輪的軸向相對位置固定;同從動橋一起支撐車架及其上的各總成質量。汽車行駛時,承受由車輪傳來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并經懸架傳給車架等。汽車后橋殼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且質量小,并便于主減速器的拆裝和調整。汽車后橋的結構型式有兩大類,即整體式和斷開式。整體式汽車后橋由于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工作可靠,廣泛用在各種載貨汽車、客車和公共汽車上,在多數的越野汽車和部分轎車上也采用這種結構。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別是橋殼結構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橋殼是一根支承在左右驅動車輪上的剛性空心梁,齒輪及半軸等傳動部件安裝在其中。在制造整體式后橋殼的過程中,焊接法蘭圈是一道十分關鍵的工序,法蘭圈與橋殼之間位置精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汽車的整體性能。目前的生產工藝方法主要有人工定位焊接和自動化焊接兩種,但是都遇到法蘭圈與后橋殼之間快速定位的難題,影響了生產的效率和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使汽車后橋殼與法蘭圈之間能快速定位的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具有工作臺和法蘭圈定位機構,工作臺的臺板上設有安裝孔,安裝孔中設有支撐套,法蘭圈定位機構由支撐套支撐,所述法蘭圈定位機構具有內鉸接盤、滑桿、壓縮彈簧、外鉸接盤、第一氣缸,所述外鉸接盤的下部插入支撐套中,外鉸接盤的外周面上鉸接有均勻分布的3至4個卡爪,所述滑桿的中部處于外鉸接盤的中心孔中,外鉸接盤內且處于滑桿上的凸環和外鉸接盤的中心孔環形底面之間設有所述壓縮彈簧,所述內鉸接盤連接在滑桿的上部,內鉸接盤上鉸接有和卡爪一一對應的連桿,連桿的端頭鉸接在對應卡爪的中部,臺板的下方設有掛架,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掛架上,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和滑桿連接,所述滑桿的下部連接有定位螺套和緊固螺套;所述工作臺的臺板上且處于法蘭圈定位機構的前側對稱設置兩個定位塊,法蘭圈定位機構的后側設有后橋殼夾緊機構,后橋殼夾緊機構具有V型夾緊塊、移動板、支撐架、第二氣缸,V型夾緊塊固定在移動板上,支撐架處于移動板的后側且固定在臺板上,第二氣缸固定在支撐架上,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和V型夾緊塊連接,移動板的底部設有滑塊,臺板上對應移動板的滑塊設有前后向的滑軌,移動板通過滑塊在滑軌上滑動,從而帶動V型夾緊塊移動。所述卡爪的外側面上設有直角缺口。所述掛架由底板和四個雙頭螺栓組成,雙頭螺栓的上端固定在工作臺的臺板上。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僅提高了定位精度,還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汽車后橋殼與法蘭圈之間的焊接提供了方便,尤其適于自動生產線上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汽車后橋殼與法蘭圈的連接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圖。圖4是圖3的側面圖。圖5是圖3的俯視圖。圖6是外鉸接盤的結構圖。圖7是圖6的俯視圖。圖8是內鉸接盤的結構圖。圖9是圖8的俯視圖。圖10是卡爪的結構圖。圖11是圖10的側面圖。圖12是滑桿的結構圖。圖13是支撐架的結構圖。圖14是圖13的俯視圖。圖15是V型夾緊塊的結構圖。圖16是圖15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見圖3至圖16,本實施例具有工作臺I和法蘭圈定位機構4。工作臺I的臺板1-1上設有安裝孔,安裝孔中設有支撐套5。支撐套5的下部設有環形凸臺5-1,支撐套5的環形凸臺5-1抵在臺板的底面上,在環形凸臺5-1的外周設有夾緊套6,夾緊套6的腔為階梯腔,夾緊套6的階梯腔和支撐套5的環形凸臺5-1配合,由夾緊套6托住支撐套5。臺板1-1的下方設有掛架9,掛架9由底板9-2和四根雙頭螺栓9_1組成,雙頭螺栓9-1的上端通過夾緊套6上的螺栓孔和工作臺的臺板1-1連接。所述法蘭圈定位機構4由支撐套5支撐,法蘭圈定位機構4具有內鉸接盤4-3、滑桿4-4、壓縮彈簧4-5、外鉸接盤4-6、第一氣缸4-7。所述外鉸接盤4-6的下部插入支撐套5中,外鉸接盤4-6的外周面上鉸接有均勻分布的3至4個卡爪4-1,本實施例采用3個卡爪4-1。在外鉸接盤4-6的外周面上均勻分布有3對鉸接耳4-6-2,每對鉸接耳上由銷軸動連接一卡爪4-1,形成外鉸接盤4-6和卡爪4-1的鉸接。所述滑桿4-4的中部處于外鉸接盤4-6的中心孔中,外鉸接盤4-6內且處于滑桿4-4上的凸環4-4-1和外鉸接盤4-6的中心孔環形底面4-6-1之間設有所述壓縮彈簧4-5。內鉸接盤4-3連接在滑桿4-4的上部,內鉸接盤4-3上鉸接有和卡爪4_1——對應的連桿4-2。本實施例為3根連桿,內鉸接盤4-3的外周面上設有3對鉸接耳4-3-1,每對鉸接耳4-3-1上用鉸軸動連接一根連桿4-2,連桿4-2的端頭由銷軸動連接在對應卡爪4-1的中部,形成內鉸接盤4-3和連桿4-2鉸接,連桿4-2和卡爪4-1鉸接。卡爪4_1的外側面上設有直角缺口 4-1-1,卡爪4-1的外側面是和法蘭圈12接觸的面,直角缺口 4-1-1的橫向面是和法蘭圈12的端面接觸,豎向面是和法蘭圈12的內壁接觸。卡爪4-1上的直角缺口4-1-1的豎向面4_1_2為圓弧狀,使卡爪4_1和法蘭圈12內壁的接觸為線狀,確保定位的準確性。第一氣缸4-7固定在掛架9上,第一氣缸4-7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和滑桿4-4連接。滑桿4-4的下部連接有定位螺套7和緊固螺套8,定位螺套7是控制卡爪4-1收縮后的最小位置。工作臺的臺板1-1上且處于法蘭圈定位機構4的前側對稱設置兩個定位塊2和兩個支承塊3。法蘭圈定位機構4的后側設有后橋殼夾緊機構10。后橋殼夾緊機構10具有V型夾緊塊10-1、移動板10-2、支撐架10-3、第二氣缸10-4。所述V型夾緊塊10_1固定在移動板10-2上,支撐架10-3處于移動板10-2的后側且固定在臺板1-1上,第二氣缸10_4固定在支撐架10-3,第二氣缸10-4的活塞桿和V型夾緊塊10-1連接。移動板10-2的底部設有滑塊10-5,工作臺的臺板1-1上且對應移動板10-2的滑塊10-5設有兩條前后向的滑軌10-6,移動板10-2通過滑塊10-5在滑軌10-6上滑動,從而帶動V型夾緊塊移動。本機通過兩個支承板和兩條定位塊實現整體汽車后橋殼在工作臺面上的五個自由度的約束,再通過V型夾緊塊夾緊汽車后橋殼,實現第六個約束。由于V型夾緊塊是以氣缸驅動,實現對汽車后橋殼的夾緊。本專利技術使用時,首先把待焊接的汽車后橋殼置于兩支承板3上,啟動第二氣缸10-4,向前推動V型夾緊塊10-1,由V型夾緊塊10-1把汽車后橋殼推向兩個定位塊2,直至夾緊汽車后橋殼。再把法蘭圈12套在卡爪4-1的外圍置于汽車后橋殼11的頂面上,啟動第一氣缸4-7,第一氣缸4-7向下拉動滑桿4-4,連桿4-2帶動卡爪4_1張開,當卡爪4_1抵住法蘭圈的內壁時,第一氣缸4-7繼續拉動滑桿4-4,滑桿4-4、內鉸接盤4-3、外鉸接盤4_5及連桿4-2就可以在克服壓縮彈簧4-5的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后橋殼法蘭圈焊接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臺(1)和法蘭圈定位機構(4),工作臺(1)的臺板(1?1)上設有安裝孔,安裝孔中設有支撐套(5),法蘭圈定位機構(4)由支撐套(5)支撐,所述法蘭圈定位機構(4)具有內鉸接盤(4?3)、滑桿(4?4)、壓縮彈簧(4?5)、外鉸接盤(4?6)、第一氣缸(4?7),所述外鉸接盤(4?6)的下部插入支撐套(5)中,外鉸接盤(4?6)的外周面上鉸接有均勻分布的3至4個卡爪(4?1),所述滑桿(4?4)的中部處于外鉸接盤(4?6)的中心孔中,外鉸接盤(4?6)內且處于滑桿(4?4)上的凸環(4?4?1)和外鉸接盤(4?6)的中心孔環形底面(4?6?1)之間設有所述壓縮彈簧(4?5),所述內鉸接盤(4?3)連接在滑桿(4?4)的上部,內鉸接盤(4?3)上鉸接有和卡爪(4?1)一一對應的連桿(4?2),連桿(4?2)的端頭鉸接在對應卡爪(4?1)的中部,臺板(1?1)的下方設有掛架(9),所述第一氣缸(4?7)固定在掛架(9)上,第一氣缸(4?7)的活塞桿向上伸出和滑桿(4?4)連接,所述滑桿(4?4)的下部連接有定位螺套(7)和緊固螺套(8);所述工作臺的臺板(1?1)上且處于法蘭圈定位機構(4)的前側對稱設置兩個定位塊(2),法蘭圈定位機構(4)的后側設有后橋殼夾緊機構(10),后橋殼夾緊機構(10)具有V型夾緊塊(10?1)、移動板(10?2)、支撐架(10?3)、第二氣缸(10?4),V型夾緊塊(10?1)固定在移動板(10?2)上,支撐架(10?3)處于移動板(10?2)的后側且固定在臺板(1?1)上,第二氣缸(10?4)固定在支撐架(10?3)上,第二氣缸(10?4)的活塞桿和V型夾緊塊(10?1)連接,移動板(10?2)的底部設有滑塊(10?5),臺板(1?1)上對應移動板(10?2)的滑塊(10?5)設有前后向的滑軌(10?6),移動板(10?2)通過滑塊(10?5)在滑軌(10?6)上滑動,從而帶動V型夾緊塊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修祥,王澤,王振偉,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理工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