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裝配式魚腹梁預應力的鎖定裝置,所述魚腹梁:包括一個緊貼圍檁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設置有腹桿,腹桿伸向基坑內側,腹桿頂部設置有鋼絞線,鋼絞線的兩端與下弦梁的兩端連接,鋼絞線與下弦梁形成一個閉合的結構;下弦梁的兩端設置有用于張拉鋼絞線的預應力鎖定裝置;所述的預應力鎖定裝置包括,一個連接圍檁的三角件,三角內部設置有用于鎖定鋼絞線的多個錨具,三角件的側邊上設置有鋼絞線入口,鋼絞線入口內側設置有導向板,所述鋼絞線穿過導向板連接多個錨具。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魚腹梁的預應力鎖定裝置,結構設計精巧,安裝快捷方便,大大增加了魚腹梁的張拉能力,鋼絞線受力均勻,無應力集中,施工簡單快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土木工程
,特別涉及一種基坑支護用魚腹梁的預應力鎖定裝置及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和地下空間的不斷開發利用,高層建筑的建造、大型市政設施的施工、以及大量地下空間的開發促使基坑工程快速發展,相關工程技術逐漸走向成熟。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基坑工程呈現“大、深、緊、近”等發展趨勢。目前基坑工程逐漸呈現發展速度快、分布區域廣、基坑面積大、深度深、周邊環境復雜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大型深基坑工程需要安全、便捷、快速和經濟的支護技術,基坑工程的技術手段得到了改進和創新。其中,預應力魚腹式鋼支撐技術通過研發和試驗研究,在全國一系列工程中得到成功的應用。該技術可實現對基坑變形的可靠控制,對支撐材料實現回收與重復使用,達到基坑工程的綠色支護與節能減耗的目標。近年來,由本申請人提出的預應力魚腹式鋼支撐體系已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全國約六十多項工程中應用,最大基坑開挖深度達22m,支撐的跨度最大達180m,基坑的開挖面積最大達45120平方米,取得了大量實測數據。通過對實測數據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該支撐技術具有的安全性、施工方便性和經濟性特點。魚腹梁大力推廣應用的同時發現魚腹梁張拉端結構設計不盡合理,出現鋼絞線施工時間過長,張拉能力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鋼絞線易在張拉端導板處重疊壓緊鎖死造成預應施加困難;張拉端內部空間過小導致穿鋼絞線的施工時間過長,不利于快速施工;張拉端的預應力張拉能力偏小,不能滿足深基坑支護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裝配式魚腹梁預應力的鎖定裝置及施工方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裝配式魚腹梁預應力的鎖定裝置,所述魚腹梁:包括一個緊貼圍檁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設置有腹桿,腹桿伸向基坑內偵U,腹桿的上部設有聯系桿,腹桿的頂部設置有鋼絞線,鋼絞線的兩端與下弦梁的兩端連接,鋼絞線與下弦梁形成一個魚腹狀結構;下弦梁上設置密集的加勁板,下弦梁的兩端與預應力鎖定裝置相連;所述的預應力鎖定裝置包括,一個連接圍檁的三角形,三角形連接件內部設置有用于鎖定鋼絞線的多個錨具,連接件的側邊上設置有鋼絞線入口,鋼絞線入口內側設置有導向板,所述鋼絞線穿過導向板連接多個錨具。所述導向板上設置有多個成排的導向孔,每根鋼絞線穿過一個導向孔,鋼絞線之間相互不干涉。所述連接件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斜邊連接圍檁,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設置鋼絞線入口。所述鋼絞線入口外側設置有一個弧形的導板,鋼絞線繞過弧形的導板進入鋼絞線入口。所述錨具為兩個或四個。所述導向板的導向孔為6排,每排12個孔。另一種預應力鎖定裝置,包括一個矩形件,矩形件的左端為錨盤,右端為鋼絞線的入口,入口設置有鋼絞線的穿入孔,孔口倒圓角,入口至錨盤之間設置有鋼絞線穿過通道。預應力的張拉鎖定方法:1、使用無粘拉的鋼絞線施加預應力,鋼絞線為多根,分層布置,鋼絞線穿過鎖定連接鍵時的無粘結保護層必須完整;2、鋼絞線在鎖定連接鍵中穿越不得交叉;3、在弧形導向板處的每根鋼絞線需套一個緊身的柔性護套;4、先張拉鎖定緊貼弧形導向板處的鋼絞線,分層向外張拉;5、第一層鋼絞線的張拉鎖定值為設計預應力值加10%超張拉量;6、第二層鋼絞線的張拉鎖定值為設計預應力值加5%超張拉量,以其類推;7、鋼絞線的預應力應逐根施加,用自鎖式的齒狀夾片鎖定;8、鋼絞線的預應力施加采用穿心式千斤頂。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魚腹梁的預應力鎖定裝置,結構設計精巧,安裝快捷方便,大大增加了魚腹梁的張拉能力,鋼絞線受力均勻,無應力集中,施工簡單快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魚腹梁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二錨盤的魚腹梁預應力鎖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四錨盤的魚腹梁預應力鎖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另一種魚腹梁預應力鎖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本圖中顯示了預應力魚腹梁應用的基坑支護平面示意圖,所述的預應力魚腹梁梁設置在基坑的側壁上,用于抵抗基坑外部的土壓力,同時減少了基坑內部的橫梁數量,使得基坑內部開挖面增大,障礙減少,且采用該支護形式,基坑變形小,安全效果好。參看圖1,所述的預應力魚腹梁梁,包括一個緊貼圍檁的下弦梁I,下弦梁I上設置有腹桿2,腹桿2伸向基坑內側,腹桿2頂部設置有鋼絞線3,鋼絞線3的兩端與下弦梁I的兩端連接,鋼絞線3與下弦梁I形成一個閉合的結構;下弦梁I的兩端設置有用于張拉鋼絞線的預應力鎖定裝置4;腹桿2為H型鋼,斷面方向上H型鋼的長和寬相等;所述腹桿2腰部設置有聯系桿5,聯系桿5將腹桿2相互連接,使得魚腹梁更加穩定;預應力魚腹梁梁連接有豎向的立柱。腹桿2的兩側設置有八字腿21,用于穩定腹桿2。立柱用于承載預應力梁的重量同時保證預應力梁豎向的穩定性。對鋼絞線3施加預應力后,該預應力梁整體作為一個機構設置在基坑側壁上,用來支撐基坑外側的土壓力。參看圖2-3,預應力鎖定裝置4,包括一個連接圍檁的三角件41,三角內部設置有用于鎖定鋼絞線的多個錨具42,三角件的側邊上設置有鋼絞線入口 43,鋼絞線入口內側設置有導向板44,所述鋼絞線穿過導向板連接多個錨具42。所述錨具為兩個或四個。連接圍檁的三角件4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裝配式魚腹梁預應力的鎖定裝置,所述魚腹梁:包括一個緊貼圍檁的下弦梁,下弦梁上設置有腹桿,腹桿伸向基坑內側,腹桿的上部設有聯系桿,腹桿的頂部設置有鋼絞線,鋼絞線的兩端與下弦梁的兩端連接,鋼絞線與下弦梁形成一個魚腹狀結構;下弦梁上設置密集的加勁板,下弦梁的兩端與預應力力鎖定裝置相連;其特征是,所述的預應力鎖定裝置包括,一個連接圍檁的兩端上連接三角形連接件,三角形連接件內部設置有用于鎖定鋼絞線的多個錨具,連接件的側邊上設置有鋼絞線入口,鋼絞線入口內側設置有導向板,所述鋼絞線穿過導向板連接多個錨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全林,李建清,劉斐然,虞佰先,華小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強勁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