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屬于預制獨立基礎混凝土澆筑技術領域,包括立模、斜模和邊模,所述立模、斜模和邊模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所述立模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斜模包括斜板,所述斜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后構成一個多邊形錐體,且多邊形錐體的下端口大小大于上端口的大小,所述斜模的上端口與所述立模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所述邊模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邊模的上端口與斜模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進行分層澆筑,防止氣泡和澆筑不均勻等現象產生,提高基礎的強度和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獨立基礎混凝土澆筑
技術介紹
在建造建筑物時,各道工序需要嚴格按照施工程序進行,否則會嚴重影響施工的質量。在很多建筑施工現場,要澆筑大量的獨立基礎,需要現場進行立模板和綁鋼筋的作業,但是一方面施工現場施工場地有限,施工人員有限,不能及時制作大量獨立基礎,現場制作會造成施工場地混亂;另一方面,獨立基礎的形狀特殊,為上部小下部大,中間還設有過渡段,使得澆筑時如果模具設計不合理,很容易產生氣泡,澆筑不均等現象。并且目前施工現場使用的模具為木質,并且為一次性使用,水泥終凝后需要將木質模子拆下,必須對木板進行破壞性的拆除才可以取出獨立基礎,造成了材料的浪費,廢棄的模板造成施工現場臟亂,不利于施工,并且木質材料不夠結實,很容易使木板裂開而不能使用,費時費力還需要大量板材,經濟性差;由于獨立基礎的模具現場制作,造成模具的大小和強度參差不齊,導致基礎尺寸大小參差不齊,并且浪費大量的時間,工作效率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澆筑方便、結構簡單,可重復使用,保證基礎質量的預制獨立基礎模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其結構簡單,可重復使用,減少浪費,并且可進行分層澆筑,防止氣泡和澆筑不均勻等現象產生,提高基礎的強度和質量,且基礎尺寸一致。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包括立模、斜模和邊模,所述立模、斜模和邊模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所述立模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斜模包括斜板,所述斜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后構成一個多邊形椎體,且多邊形錐體的下端口大小大于上端口的大小,所述斜模的上端口與所述立模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所述邊模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邊模的上端口與斜模的下端口匹配對接。
作為優選,所述立模包括4個矩形側板,對應的,所述斜模包括4個梯形斜板,所述邊模包括4個矩形立板。
作為優選,所述立模的每個側板底端均焊接第一連接角鋼,所述斜模的每個斜板的上端均焊接第二連接角鋼,下端均焊接第三連接角鋼,所述邊模的每個立板上端均焊接第四連接角鋼,所述立模和斜模通過第一連接角鋼和第二連接角鋼對接并螺栓固定,所述斜模和邊模通過第三連接角鋼和第四連接角鋼對接并螺栓固定。
作為優選,所述立模通過在每個側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側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斜模通過在每個斜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斜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邊模在每個立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立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現有技術中制作獨立基礎時需要現場制作模具,并且模具均為一次性使用,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費,并且模具現場制作,造成模具的大小和強度參差不齊,導致基礎尺寸大小參差不齊,并且浪費大量的時間,工作效率差;另一方面,獨立基礎的形狀特殊,為上部小下部大,中間還設有過渡段,使得澆筑時如果模具設計不合理,很容易產生氣泡,澆筑不均等現象。本方案通過將澆筑基礎的模具設計為三部分,分別為立模、斜模和邊模,所述立模、斜模和邊模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使得在澆筑時,可以先組裝底部的邊模,先進行澆筑,然后再在邊模的上部對接組裝斜模,對斜模進行澆筑,再進一步在斜模的上部對接組裝立模,完成最后的澆筑,此模具可以實現分層澆筑,防止了澆筑過程中氣泡和澆筑不均等現象的產生,保證了基礎質量、強度,并且此模具可以重復利用,大大減少了浪費,并可在廠內完成基礎的預制,無需現場作業,大大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各圖號名稱為:1—立模;2—斜模;3—邊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一個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技術包括立模1、斜模2和邊模3,所述立模1、斜模2和邊模3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所述立模1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斜模2包括斜板,所述斜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后構成一個多邊形錐體,且多邊形錐體的下端口大小大于上端口的大小,所述斜模2的上端口與所述立模1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所述邊模3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邊模3的上端口與斜模2的下端口匹配對接。
進一步的,所述立模1包括4個矩形側板,對應的,所述斜模2包括4個梯形斜板,所述邊模3包括4個矩形立板。
進一步的,所述立模1的每個側板底端均焊接第一連接角鋼,所述斜模2的每個斜板的上端均焊接第二連接角鋼,下端均焊接第三連接角鋼,所述邊模3的每個立板上端均焊接第四連接角鋼,所述立模1和斜模2通過第一連接角鋼和第二連接角鋼對接并螺栓固定,所述斜模2和邊模3通過第三連接角鋼和第四連接角鋼對接并螺栓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立模1通過在每個側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側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斜模2通過在每個斜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斜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邊模3在每個立板的左右兩側焊接角鋼,相鄰立板對應側的角鋼對接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本技術的具體工作過程為:澆筑時,首先組裝邊模3,將邊模3的立板的側部依次對接,相鄰立板間通過螺栓進行緊固,邊模3組裝完成后,進行澆筑;澆筑完邊模3后,在邊模3的上方組裝斜模2,將斜模2的斜板的側部依次對接,相鄰斜板間通過螺栓進行緊固,并且將邊模3的立板上端與對應的斜模2的斜板下端通過螺栓進行緊固,對斜模2進行澆筑;澆筑完成后,在斜模2的上方組裝立模1,將立模1的側板的側部依次對接,相鄰側板間通過螺栓進行緊固,并且將立模1的側邊下端與對應的斜模2的斜板上端通過螺栓緊固,對立模1進行緊固,到此,整個基礎的澆筑工作完成。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過將澆筑基礎的模具設計為三部分,分別為立模、斜模和邊模,所述立模、斜模和邊模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使得在澆筑時,可以先組裝底部的邊模,先進行澆筑,然后再在邊模的上部對接組裝斜模,對斜模進行澆筑,再進一步在斜模的上部對接組裝立模,完成最后的澆筑,此模具可以實現分層澆筑,防止了澆筑過程中氣泡和澆筑不均等現象的產生,保證了基礎質量、強度,且澆筑出的基礎尺寸一致,并且此模具可以重復利用,大大減少了浪費,并可在廠內完成基礎的預制,無需現場作業,大大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模(1)、斜模(2)和邊模(3),所述立模(1)、斜模(2)和邊模(3)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所述立模(1)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斜模(2)包括斜板,所述斜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后構成一個多邊形椎體,且多邊形錐體的下端口的大小大于上端口的大小,所述斜模(2)的上端口與所述立模(1)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所述邊模(3)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邊模(3)的上端口與斜模(2)的下端口匹配對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模(1)、斜模(2)和邊模(3),所述立模(1)、斜模(2)和邊模(3)從上至下依次通過螺栓緊固對接,所述立模(1)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斜模(2)包括斜板,所述斜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后構成一個多邊形椎體,且多邊形錐體的下端口的大小大于上端口的大小,所述斜模(2)的上端口與所述立模(1)的下端口匹配對接;所述邊模(3)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之間依次通過螺栓連接后構成一個框體,所述邊模(3)的上端口與斜模(2)的下端口匹配對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獨立基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模(1)包括4個矩形側板,對應的,所述斜模(2)包括4個梯形斜板,所述邊模(3)包括4個矩形立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凱寧,管仁彪,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晶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