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方法與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方法與裝置,屬于光學元件參數精密測量
技術背景球面光學元件被廣泛應用于天文望遠系統、高分辨對地觀測系統和激光聚變系統等光學系統研究領域中,曲率半徑是球面光學元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參數之一,直接影響這類光學系統使用性能和成像質量,必須對其進行精確檢測。目前,為了實現曲率半徑的高精度測量,研究者已經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測量方法,其主要可分以下兩類:第一類是接觸式測量方法。這類測量方法通過測長儀測頭直接對被測鏡元件表面進行位置測量,然后進行擬合求得被測鏡曲率半徑,典型儀器有球徑儀,三坐標測量機等。這類測量方法不僅測量精度較低,而且會損壞被測元件表面,不能用于曲率半徑高精度測量。第二類是非接觸式測量方法。這類測量方法主要以干涉條紋為測試依據,如牛頓環干涉法、泰伯干涉法、斐索干涉法。比如,1980年在《SPIEVol.192-Intefferometrv》中發表的《Differentialtechniqueforaccuratelymeasuringtheradiusofcurvatureoflongradiusconcaveopticalsurfaces》一文中,作者提出一種多次反射式曲率半徑測量方法,其利用干涉條紋對不同反射次數的被測鏡位置進行精確定位,利用不同反射次數時被測鏡位置差值求得被測鏡曲率半徑。1992年在《OpticalEngineering》中發表的《Radiusmeasurementbyinterferometry》一文中,作者利用干涉條紋直接對被測鏡貓眼點和 ...
【技術保護點】
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點光源(1)、分光鏡(2)、準直透鏡(3)、環形光瞳(4)、物鏡(5)、物鏡后表面頂點(6)、測量光束(7)、被測凸面鏡(8)、被測凹面鏡(9)、反射鏡(10)、共焦探測系統(11)、針孔(12)、光強探測器(13),其測量光路為:打開點光源(1),由點光源(1)出射光經分光鏡(2)和準直透鏡(3)形成準直光束,物鏡(5)將準直光束會聚成測量光束(7)聚焦在被測凸面鏡(8)、被測凹面鏡(9)或反射鏡(10)附近;沿光軸移動被測凸面鏡(8)、被測凹面鏡(9)或反射鏡(10)將測量光束(7)反射,反射回來的光束反向透過物鏡(5)和準直透鏡(3)被分光鏡(2)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精確對應物鏡(5)焦點;繼續移動被測凸面鏡(8)、被測凹面鏡(9)或反射鏡(10),將測量光束(7)反射在物鏡(5)后表面頂點(6)處,由后表面頂點(6)將測量光束(7)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精確對應物鏡(5) ...
【技術特征摘要】
1.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點光源(1)、分光鏡(2)、準直透鏡(3)、環形光瞳(4)、物鏡(5)、后表面頂點(6)、測量光束(7)、作為被測鏡的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反射鏡(10)、共焦探測系統(11)、針孔(12)、光強探測器(13),其測量光路為:打開點光源(1),由點光源(1)出射光經分光鏡(2)和準直透鏡(3)形成準直光束,物鏡(5)將準直光束會聚成測量光束(7)聚焦在被測鏡附近;沿光軸移動被測鏡,將測量光束(7)反射,反射回來的光束反向透過物鏡(5)和準直透鏡(3)被分光鏡(2)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共焦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精確對應物鏡(5)焦點;繼續移動被測鏡,將測量光束(7)反射在物鏡(5)后表面頂點(6)處,由后表面頂點(6)將測量光束(7)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精確對應物鏡(5)后表面頂點(6)位置;將被測鏡換成反射鏡(10),測量光束(7)聚焦在將反射鏡(10)表面,反射鏡(10)將光束反射,反射回來的光束再反向透過物鏡(5)和準直透鏡(3)后被分光鏡(2)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共焦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精確對應物鏡(5)焦點;移動反射鏡(10),將測量光束聚焦反射在物鏡后表面頂點(6)處,由物鏡后表面頂點(6)將光束反射,反射回來的光束再透過物鏡(5)和準直透鏡(3)后被分光鏡(2)反射進入共焦探測系統(11),共焦探測系統(11)將軸向光強信息經處理后得到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其峰值點位置再次精確對應物鏡后表面頂點(6)位置;根據兩次測量得到的物鏡(5)焦點和后表面頂點(6)的兩個位置差和幾何光學成像理論,即可計算得到被測凹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的曲率半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點光源發生裝置(14)、激光器(15)、光纖(16)、主控系統(17)、圖像采集卡(18)、機電控制裝置(19)、直線平移導軌(20)、調整架(21);其關系為:點光源發生裝置(14)可以由激光器(15)發出的光束經光纖(16)輸出形成;圖像采集卡(18)用于將光強探測器(13)采集到的光強信息傳輸給主控系統(17)處理得到系統共焦光強響應曲線;調整架(21)位于直線平移導軌(20)上,用于調整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激光共焦曲率半徑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將其用于球面光學元件曲率半徑的高精度檢測,具體測量步驟如下:步驟一、將被測凸面鏡(8)或凹面鏡(9)置于物鏡(5)后的測量光束(7)中,調整被測凸面鏡(8)或凹面鏡(9)使其與測量光束(7)同軸;步驟二、將沿光軸方向移動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當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位于物鏡(5)焦點附近時,移動被測凸面鏡(8)或凹面鏡(9)進行掃描,由圖像采集卡(18)采集探測器(13)軸向光強信息,經主控系統(17)處理后得到系統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利用共焦響應曲線峰值點精確確定物鏡(5)焦點,記錄此時被測凸面鏡(8)或凹面鏡(9)位置為zA;步驟三、繼續沿光軸方向移動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當測量光束(7)經被測凸面鏡(8)或被測凹面鏡(9)反射后聚焦在物鏡(5)后表面頂點(6)位置時,移動被測凸面鏡(8)或凹面鏡(9)進行掃描,由圖像采集卡(18)采集探測器(13)軸向光強信息,經主控系統(17)處理后得到系統共焦光強響應曲線,利用共焦響應曲線峰值點精確確定物鏡(5)后表面頂點(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維謙,李志剛,王允,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