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薄壁風管彎頭,包括焊接的左半管和右半管,左半管和右半管均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兩端分別連接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弧形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遠離與弧形部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密封膠圈以及用于容納密封膠圈的凹陷部,密封膠圈沿著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兩層,凹陷部設置有卡入兩層密封膠圈之間以限位密封膠圈的凸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上設置密封膠圈,使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套接時能夠與密封膠圈抵接,增強連接緊密度,避免管件內流體發生泄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薄壁風管彎頭。
技術介紹
公開號為CN203297827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內襯不銹鋼彎頭管件,該內襯不銹鋼彎頭管件能增加彎頭的使用壽命,同時能防止彎頭外管內壁被腐蝕,也可以避免水在彎頭中被第二次污染。彎頭管件一般是作為其他管件的連接件,用于改變管件的走向。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對于彎頭管件與其他管件之間的連接緊密度要求較高,避免因彎頭管件與其他管件之間的連接緊密度低導致管件內流體泄漏。而該彎頭管件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增強與其他管件之間的連接緊密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其他管件連接緊密度高的薄壁風管彎頭。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薄壁風管彎頭,包括焊接的左半管和右半管,所述左半管和右半管均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兩端分別連接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弧形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遠離與弧形部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密封膠圈以及用于容納密封膠圈的凹陷部,所述密封膠圈沿著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兩層,所述凹陷部設置有卡入兩層密封膠圈之間以限位密封膠圈的凸條。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上設置密封膠圈,使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套接時能夠與密封膠圈抵接,增強連接緊密度,避免管件內流體發生泄漏。凹陷部為密封膠圈提供安裝場所,避免密封膠圈在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套接時發生移動,影響連接緊密度。而卡入兩層密封膠圈之間的凸條能夠增強對密封膠圈的限位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遠離與弧形部連接的一端均設置有朝外的翻邊,其中一層所述密封膠圈位于第一連接部和翻邊之間并受到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和翻邊的擠壓而固定。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翻邊的設置能夠和第一連接部或者第二連接部共同對密封膠圈產生擠壓從而增強對密封膠圈的限位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與弧形部連接的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凸起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他管件套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外部,凸起部能夠與其他管件的內表面的凹陷配合起到卡接的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起部為半圓管狀。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凸起部為條塊狀,則其他管件將難以卡入,即便卡入也難以退出進行拆卸。將凸起部設置為半圓管狀,從而方便其它管件的卡入和退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在凸起部處的內表面形成半圓管狀凹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凸起部的內表面形成半圓管狀凹槽,從而能夠降低薄壁風管彎頭的重量,降低運輸成本。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左半管和右半管的焊接處的外表面焊接有加強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焊接處設置加強筋,一方面起到對左半管和右半管焊接處的遮蓋和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增強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弧形部的結構強度的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筋沿著凸起部的圓周面與凸起部焊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筋沿著凸起部的圓周面與凸起部進行焊接,從而增強凸起部與第一連接部或者第二連接部的連接強度。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上設置密封膠圈,使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套接時能夠與密封膠圈抵接,增強連接緊密度,避免管件內流體發生泄漏。凹陷部為密封膠圈提供安裝場所,避免密封膠圈在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套接時發生移動,影響連接緊密度。而卡入兩層密封膠圈之間的凸條能夠增強對密封膠圈的限位作用。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第一連接部去除密封膠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仰視圖;圖4為圖3中A-A的剖視圖;圖5為圖4中B區域的放大圖。附圖標記:1、第一連接部;2、第二連接部;3、弧形部;4、密封膠圈;41、第一密封膠圈;42、第二密封膠圈;5、凹陷部;6、凸條;7、翻邊;8、凸起部;9、凹槽;10、加強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參照圖1和2,一種薄壁風管彎頭,包括相互焊接的左半管和右半管。左半管和右半管的焊接處的外表面焊接有加強筋10。左半管和右半管均包括第一連接部1。第一連接部1一端設置有凹陷部5。凹陷部5的中間設置有凸條6。凹陷部5內設置有密封膠圈4。參照圖3、4和5,密封膠圈4設置有兩層,分別為第一密封膠圈41和第二密封膠圈42。第一密封膠圈41和第二密封膠圈42沿著第一連接部1的延伸方向分布。凸條6能夠卡入兩層密封膠圈4之間,起到對密封膠圈4的固定作用。在第一連接部1設置凹陷部5的一端設置有朝外的翻邊7。其中第二密封膠圈42位于第一連接部1和翻邊7之間并受到第一連接部1和翻邊7的擠壓。參照圖1和2,第一連接部1遠離設置翻邊7的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半圓管狀的凸起部8。第一連接部1在凸起部8處的內表面形成半圓管狀凹槽9。在第一連接部1設置凸起部8的一端連接有弧形部3。弧形部3遠離與第一連接部1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連接部2。參照圖1和2,第二連接部2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也設置有半圓管狀的凸起部8。第二連接部2也在凸起部8處的內表面形成半圓管狀凹槽9。第二連接部2遠離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也設置有凹陷部5。凹陷部5內也設置有凸條6和密封膠圈4。密封膠圈4也設置有兩層,分別為第一密封膠圈41和第二密封膠圈42。第一密封膠圈41和第二密封膠圈42沿著第二連接部2的延伸方向分布。凸條6能夠卡入兩層密封膠圈4之間,起到對密封膠圈4的固定作用。第二連接部2遠離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也設置有朝外的翻邊7。其中一層密封膠圈4位于第二連接部2和翻邊7之間并受到第二連接部2和翻邊7的擠壓。在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上設置密封膠圈4,使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套接時能夠與密封膠圈4抵接,增強連接緊密度,避免管件內流體發生泄漏。凹陷部5為密封膠圈4提供安裝場所,避免密封膠圈4在其他管件與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套接時發生移動,影響連接緊密度。而卡入兩層密封膠圈4之間的凸條6能夠增強對密封膠圈4的限位作用。翻邊7的設置能夠和第一連接部1或者第二連接部2共同對密封膠圈4產生擠壓從而增強對密封膠圈4的限位作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壁風管彎頭,包括焊接的左半管和右半管,所述左半管和右半管均包括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和兩端分別連接于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的弧形部(3),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遠離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密封膠圈(4)以及用于容納密封膠圈(4)的凹陷部(5),所述密封膠圈(4)沿著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兩層,所述凹陷部(5)設置有卡入兩層密封膠圈(4)之間以限位密封膠圈(4)的凸條(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薄壁風管彎頭,包括焊接的左半管和右半管,所述左半管和右半管均包括第一連接部(1)、第二連接部(2)和兩端分別連接于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的弧形部(3),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遠離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密封膠圈(4)以及用于容納密封膠圈(4)的凹陷部(5),所述密封膠圈(4)沿著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的延伸方向設置有兩層,所述凹陷部(5)設置有卡入兩層密封膠圈(4)之間以限位密封膠圈(4)的凸條(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風管彎頭,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連接部(1)和第二連接部(2)遠離與弧形部(3)連接的一端均設置有朝外的翻邊(7),其中一層所述密封膠圈(4)位于第一連接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偉德,孫國民,朱忠祥,史先群,劉洪波,王中威,王夢晨,王祥,王玨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兆和通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