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包括型芯、型芯底座和液壓缸,液壓缸固定在型芯底座的后端,型芯的前部為成型部,型芯的后部兩側設置有與型芯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的臺階;型芯底座的兩側固定有壓塊,兩壓塊的內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滑槽,型芯底座的上表面與該第一滑槽組成抽芯軌道,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位于該抽芯軌道內與抽芯軌道滑動配合;型芯的后端開設有缺口,在該缺口的兩側面上,沿與型芯垂直的方向開設有第二滑槽,兩個第二滑槽相正對,第二滑槽內安裝有與其滑動配合的導滑塊,導滑塊上開設有銷孔,液壓缸的活塞桿通過銷軸支撐在兩塊導滑塊上與導滑塊鉸接。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方便可靠地實現注塑零件的弧形抽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汽車的內飾件開始多元化,內飾件的形狀也越來越復雜。圖7所示為一種汽車前門內飾三角窗,目前市面上大多為實心件,這造成原材料用量較大,其生產成本也較高,為了降低成本,將其設計成空心件,但是,在模具設計時需要增設一套弧形抽芯機構,對其進行弧形抽芯,傳統的弧形抽芯機構相對比較復雜,占用空間較大,且在抽芯的時候容易拉傷產品,甚至損壞模具。CN 203221601 U公開了一種弧形抽芯模具,包括模具、弧形滑塊、型芯、驅動機構和油缸,所述模具設置有與型腔相連的弧形空腔,所述弧形滑塊設于所述弧形空腔內,所述型芯與所述弧形滑塊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連接,所述弧形滑塊通過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油缸連接,所述弧形滑塊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處設置有一固定裝置。上述技術能夠實現一定形狀產品的弧形抽芯,但還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以方便可靠地實現注塑零件的弧形抽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包括型芯、型芯底座和液壓缸,液壓缸固定在型芯底座的后端,型芯的前部為成型部,型芯的后部兩側設置有臺階,該臺階的曲率半徑與型芯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型芯底座的兩側固定有壓塊,兩壓塊的內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滑槽,型芯底座的上表面與該第一滑槽組成抽芯軌道,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位于該抽芯軌道內與抽芯軌道滑動配合;型芯的后端開設有缺口,在該缺口的兩側面上,沿與型芯垂直的方向開設有第二滑槽,兩個第二滑槽相正對,第二滑槽內安裝有與其滑動配合的導滑塊,導滑塊上開設有銷孔,液壓缸的活塞桿通過銷軸支撐在兩塊導滑塊上與導滑塊鉸接。進一步,所述型芯的前部呈開叉狀,其包括兩只成型型芯,在開叉部位固定有型芯鑲件。進一步,所述液壓缸通過固定座固定于型芯底座的后端。開模時,動模與定模分離,此時液壓缸的活塞桿處于最大伸出狀態。啟動液壓缸,液壓缸的活塞桿縮回,帶動型芯的后部在抽芯軌道中滑動,進而帶動型芯的前部從注塑產品中抽出。在此過程中,通過活塞桿與導滑塊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導滑塊在第二滑槽中的滑動,使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能夠在抽芯軌道中的順利地滑動,直至型芯前部完全從產品中抽出,停止液壓缸,將產品從動模和定模之間的型腔中取出后,重新合模,液壓缸重新恢復開模時的伸出狀態。本專利技術中兩壓塊內側的第一滑槽與型芯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在型芯底座上表面和第一滑槽組成的抽芯軌道中滑動,使型芯前部能夠順利穩定的從注塑產品中抽出,型芯前部不會拉傷注塑產品,從而方便可靠地實現注塑零件的弧形抽芯。且該抽芯機構能夠同時對多個產品進行抽芯,實現一模多腔,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剖面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爆炸圖。圖4為圖1中沿A-A線的剖面圖。圖5為圖4中的B部放大圖。圖6為使用具有本專利技術所述抽芯機構的模具成型的汽車前門內飾三角窗的軸側圖。圖7為現有汽車前門內飾三角窗的軸側圖。圖中:1―動模、2―型腔、3―定模、4―型芯、5―第二滑槽、6―銷軸、7―耐磨板、8―壓塊、9―固定座、10―液壓缸、11―型芯底座、12―導滑塊、13―第一滑槽、14―缺口、15―型芯鑲件、16―凸臺、17―臺階、18―凹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見圖1至圖5所示的一種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包括型芯4、型芯底座11和液壓缸10,液壓缸10通過固定座9固定于型芯底座11的后端,型芯4的前部為成型部,型芯4的后部兩側設置有臺階17,該臺階的曲率半徑與型芯4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型芯底座11固定于動模1的內側,型芯底座11的兩側固定有壓塊8,兩壓塊8的內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滑槽13,型芯底座11的上表面與該第一滑槽13組成抽芯軌道,型芯4后部兩側的臺階17位于該抽芯軌道內與抽芯軌道滑動配合;型芯4的后端開設有缺口14,在該缺口的兩側面上,沿與型芯4垂直的方向開設有第二滑槽5,兩個第二滑槽5相正對,第二滑槽5內安裝有與其滑動配合的導滑塊12,導滑塊12上開設有銷孔,液壓缸10的活塞桿通過銷軸6支撐在兩塊導滑塊12上與導滑塊12鉸接。在本實施例中,型芯4的前部呈開叉狀,其包括兩只成型型芯,可同時對兩個產品進行抽芯,且在開叉部位固定有型芯鑲件15,型芯鑲件15能夠對產品的邊緣部位進行抽芯。當合模時,定模3內側與型芯鑲件15和型芯4的后部接觸,為了防止抽芯組件移動,在型芯鑲件15上設置有凸臺16,在定模3的內側設置有一凹槽18,凸臺16位于凹槽18內,且為了防止定模3磨損或破壞型芯4的后部,在型芯4的后部設置有耐磨板7。圖6所示為使用具有本專利技術抽芯機構的模具成型的汽車前門內飾三角窗的軸側圖。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開模時,動模1與定模3分離,此時液壓缸10的活塞桿處于最大伸出狀態。啟動液壓缸10,液壓缸10的活塞桿縮回,帶動型芯4的后部在抽芯軌道中滑動,進而帶動型芯4的前部從注塑產品中抽出。在此過程中,通過活塞桿與導滑塊12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導滑塊12在第二滑槽5中的滑動,使型芯4后部兩側的臺階17能夠在抽芯軌道中的順利地滑動,直至型芯4前部完全從產品中抽出,停止液壓缸10,將產品從動模1和定模3之間的型腔中取出后,重新合模,液壓缸10重新恢復開模時的伸出狀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包括型芯(4)、型芯底座(11)和液壓缸(10),液壓缸固定在型芯底座的后端,其特征在于:型芯的前部為成型部,型芯的后部兩側設置有臺階(17),該臺階的曲率半徑與型芯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型芯底座的兩側固定有壓塊(8),兩壓塊的內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滑槽(13),型芯底座的上表面與該第一滑槽組成抽芯軌道,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位于該抽芯軌道內與抽芯軌道滑動配合;型芯的后端開設有缺口(14),在該缺口的兩側面上,沿與型芯垂直的方向開設有第二滑槽(5),兩個第二滑槽相正對,第二滑槽內安裝有與其滑動配合的導滑塊(12),導滑塊上開設有銷孔,液壓缸(10)的活塞桿通過銷軸(6)支撐在兩塊導滑塊上與導滑塊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注塑模的同曲率半徑抽芯機構,包括型芯(4)、型芯底座(11)和液壓缸(10),液壓缸固定在型芯底座的后端,其特征在于:型芯的前部為成型部,型芯的后部兩側設置有臺階(17),該臺階的曲率半徑與型芯前部的曲率半徑一致;型芯底座的兩側固定有壓塊(8),兩壓塊的內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滑槽(13),型芯底座的上表面與該第一滑槽組成抽芯軌道,型芯后部兩側的臺階位于該抽芯軌道內與抽芯軌道滑動配合;型芯的后端開設有缺口(14),在該缺口的兩側面上,沿與型芯垂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詳,史美麗,王博,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